于新平, 李景翠
(湯陰縣人民醫(yī)院 手術麻醉科, 河南 安陽 456150)
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是臨床治療股骨頭骨折的常用手段, 但因老年患者機體各項功能逐漸衰退, 代謝功能較差, 并發(fā)癥較多, 麻醉風險較高, 故麻醉方式的選擇尤為重要[1-2]。 臨床常用麻醉方法包括全身麻醉、 腰硬聯(lián)合麻醉等。 鑒于此, 本研究旨在探討全身麻醉、 腰硬聯(lián)合麻醉對老年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患者血流動力學相關指標及認知功能的影響, 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在我院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的81 例老年患者。 納入標準: 術前經X 線、CT 檢查顯示股骨骨折; 符合股骨頭置換術指征; 年齡≥60 歲;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 (ASA) 分級Ⅰ~Ⅲ級; 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 凝血功能異常; 麻醉禁忌; 合并感染、免疫缺陷; 患有嚴重精神疾病, 不能配合治療; 合并肝、 心、腎、 肺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 有鎮(zhèn)痛藥物過敏史。 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為A 組 (n =41) 和B 組 (n =40)。 A 組男28 例,女13 例; 平均 年齡 (67.71 ± 3.21) 歲; 平均BMI (22.86 ±1.24) kg/m2; ASA 分級: Ⅰ級12 例, Ⅱ級20 例, Ⅲ級9 例;骨折部位: 股骨粗隆16 例, 股骨頸13 例, 股骨干12 例。 B 組男25 例, 女15 例; 平均年齡 (68.32 ± 3.36) 歲; 平均BMI(23.11 ± 1.30) kg/m2; ASA 分級: Ⅰ級14 例, Ⅱ級20 例, Ⅲ級6 例; 骨折部位: 股骨粗隆14 例, 股骨頸15 例, 股骨干11例。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 (P >0.05)。
1.2 方法兩組患者術前常規(guī)禁飲禁食, 入室后開放靜脈通道,并進行監(jiān)測心電圖、 脈搏、 血氧飽和度。 A 組采用腰硬聯(lián)合麻醉: 穿刺針刺入蛛網膜下腔, 見腦脊液流出后注入2 mL 0.5%布比卡因 (生產廠家: 湖南科倫制藥, 國藥準字H43021411),退出腰麻針后, 置入硬膜外導管, 將麻醉阻滯平面控制在T10以下; 術中根據(jù)患者情況進行硬膜外局部麻醉藥物維持, 若血壓下降>20%, 采取適量麻黃堿治療, 同時加快輸注速度; 若心率 (HR) <60 次/min, 給予適量阿托品。 B 組采用全身麻醉: 靜脈推注0.15 mg/kg 順式阿曲庫銨 (生產廠家: 江蘇恒瑞醫(yī)藥, 國藥準字H20060869)、 0.4 μg/kg 舒芬太尼 (生產廠家:宜昌人福藥業(yè), 國藥準字H20054256)、 0.3 mg/kg 依托咪酯(生產廠家: 江蘇恩華醫(yī)藥, 國藥準字H20020511) 行麻醉誘導, 誘導成功后氣管插管, 行機械通氣; 每小時采用微量泵泵注8 ~10 μg/kg 瑞芬太尼 (生產廠家: 宜昌人福藥業(yè), 國藥準字H20030197)、 4 ~8 mg/kg 丙泊酚 (生產廠家: 廣東嘉博制藥, 國藥準字H20051843), 順式阿曲庫銨每次0.1 mg/kg 間斷注射, 行麻醉維持; 術中電腦雙頻指數(shù)維持在45 ~60, 另根據(jù)患者機體狀況注射血管活性藥維持生命體征穩(wěn)定。
1.3 觀察指標①血流動力學相關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麻醉前10 min (T0)、 插管即刻 (T1)、 切皮時 (T2)、 術后2 h (T3) 時的HR、 平均動脈壓 (MAP)。 ②認知功能。 采用簡易智能狀態(tài)量表 (MMSE) 評價兩組患者術前、 術后1 d、 術后3 d 的認知功能, 該量表包括時間定向力、 地點定向力、 即刻記憶、 注意力及計算力、 延遲記憶、 語言、 視空間7 個方面共30 個條目,分值范圍為0 ~30 分, 得分越高則認知功能越好。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 計量資料以x ± s 表示, 采用t 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血流動力學相關指標T0、 T3時, 兩組的HR、 MAP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 T1、 T2時, A 組HR、 MAP 高于B組 (P <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血流動力學相關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的血流動力學相關指標比較 (±s)
?
2.2 認知功能術后1 d、 3 d, 兩組的MMSE 評分均低于術前,但A 組MMSE 評分高于B 組 (P <0.05)。 見表2。
表2 兩組的MMSE 評分比較 (±s, 分)
表2 兩組的MMSE 評分比較 (±s, 分)
注: 與同組術前比較, *P <0.05。
?組別 n 術前 術后1d 術后3d A 組 41 27.43±1.42 25.85±1.13* 26.87±1.37*B 組 40 27.35±1.40 24.36±1.27* 25.73±1.42*t 0.255 5.581 3.677 P 0.799 0.000 0.000
股骨頭置換術可快速重建髖關節(jié)功能, 是目前臨床治療老年股骨骨折比較理想而可靠的方法, 但因老年患者機體功能逐漸衰退, 且常伴有循環(huán)、 呼吸系統(tǒng)疾病, 麻醉風險較大[3]。 因此, 臨床選擇合適的麻醉方式臨床意義重大。
全身麻醉是股骨頭置換術常用麻醉方式, 但近年越來越多研究[4-5]指出, 該麻醉方式具有呼吸抑制、 血流波動大等諸多不良反應。 腰硬麻醉兼具腰麻、 硬膜外麻醉優(yōu)勢, 具有任意延長麻醉時間、 阻滯效果好、 起效快及對呼吸系統(tǒng)影響小等特點, 特別適用于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 且可顯著減少麻醉藥物劑量[6-7]。 本研究結果顯示, 兩組患者T0、 T3的HR、 MAP 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 (P >0.05); T1、 T2時, A 組HR、 MAP 高于B組 (P <0.05), 提示與全身麻醉相比, 腰硬聯(lián)合麻醉可有效維持老年股骨頭置換術患者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 研究[8]表明, 麻醉會影響患者的認知功能, 不同麻醉方式對患者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影響存在差異。 本研究結果顯示, 術后1 d、 3 d, 兩組的MMSE 評分低于術前, 但A 組的MMSE 評分高于B 組 (P <0.05), 提示與全身麻醉相比, 腰硬聯(lián)合麻醉可明顯減輕對老年股骨頭置換術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 分析原因在于, 腰硬聯(lián)合麻醉通過注射較少藥物于椎管腔, 直接阻斷神經傳導, 起到鎮(zhèn)痛作用, 可進一步減輕患者應激反應, 有助于改善腦組織氧合, 避免腦灌注不足, 降低腦組織氧耗, 從而減輕對患者認知功能的不利影響。
綜上所述, 腰硬聯(lián)合麻醉能有效維持老年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患者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 減輕對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