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音, 耿云平, 米玉霞
(南陽市中心醫(yī)院CT 影像科, 河南 南陽 473500)
胃癌是消化系統(tǒng)多發(fā)惡性腫瘤, 多在50 歲以上人群發(fā)病。隨著飲食習慣、 結構的變化及生活、 工作壓力的增加, 胃癌發(fā)病人數(shù)不斷增多且發(fā)病年齡趨于年輕化[1]。 胃癌患者預后與其分化程度、 組織類型、 發(fā)病位置、 病理分期等存在聯(lián)系, 因此明確其病情意義重大。 腫瘤按照分化程度可分為低、 中、 高分化, 低分化腫瘤細胞與正常細胞的差異較大, 其惡性程度較高。 腫瘤標志物為臨床診斷癌癥的生物標志物, 在癌癥早期篩查及診斷中價值較高[2]。 甲胎蛋白 (AFP)、 糖類抗原72-4(CA72-4)、 糖類抗原19-9 (CA19-9)、 癌胚抗原 (CEA) 為臨床常用于診斷惡性腫瘤的標志物, 在早期診斷及病情評估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 但其表達情況易受外界因素干擾, 需配合其他檢查進行確診。 在病理進展期間, 惡性腫瘤新生血管異常增生活躍, 可引起局部組織的血流灌注異常, 多層螺旋CT(MSCT) 灌注成像可動態(tài)掃描感興趣區(qū), 反映病灶組織的血液灌注情況, 因此可通過MSCT 掃描進行診斷[3]。 本研究通過測量MSCT 掃描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 分析其與胃癌患者腫瘤標志物的關系, 評價MSCT 在胃癌診斷及評估中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1 年12 月至2022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100 例胃癌患者。 納入標準: ①病理檢查確診為胃癌; ②入組前未接受放化療; ③接受MSCT 檢查。 排除標準: ①患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 ②對造影劑過敏; ③患有其他部位原發(fā)腫瘤;④圖像不清晰影響診斷。 按照分化程度分為中高分化組 (n =56) 和低分化組 (n =44)。 中高分化組年齡38 ~79 (56.49 ±9.70) 歲; 男 性30 例, 女 性26 例; 體 質(zhì) 量 指 數(shù) (20.43 ±2.84) kg/m2。 低分化組年齡37 ~80 (57.21 ± 9.64) 歲; 男性23 例, 女性21 例; 體質(zhì)量指數(shù) (20.71 ± 2.91) kg/m2。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
1.2 方法①MSCT 檢查。 檢查前12 h 囑咐患者禁食, MSCT 掃描前15 min 肌肉注射鹽酸山莨菪堿20 mg, 并在檢查前5 min指導患者飲用800 mL 溫水。 指導患者進行屏氣練習, 保持呼吸平穩(wěn), 保證掃描圖像清晰。 采用常規(guī)CT 掃描測量病灶大小,明確其位置等信息; 確定灌注掃描靶層面, 緩慢靜脈注射造影劑(碘海醇) 進行MSCT 掃描, 記錄達峰時間 (TTP)、 Patlak 表面通透性 (PPS)、 灌注血容量 (PBV)、 血流量 (BF) 水平。②腫瘤標志物檢測。 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 離心分離, 采用化學發(fā)光法檢測AFP、 CA72-4、 CA19-9、 CEA 水平。
1.3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 計量資料以x ± s 表示, 采用t 檢驗; 相關性采用Pearson 相關性分析;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分化程度患者MSCT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低分化組TTP低于中高分化組, PPS、 BF、 PBV 水平高于中高分化組 (P <0.05)。 見表1。
表1 不同分化程度患者MSCT 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比較 (±s)
表1 不同分化程度患者MSCT 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比較 (±s)
組別 n TTP(0.1s)PPS (0.5mL·min-1·100mL-1)BF (mL·min-1·100mL-1)PBV(mL/100mL)中高分化組 56 121.34±11.24 83.17±10.34 102.13±5.61 83.46±3.55低分化組 44 112.86±9.97 93.11±12.67 104.91±6.97 89.76±7.55 t 3.934 4.320 2.210 5.521 P 0.000 0.000 0.029 0.000
2.2 不同分化程度患者腫瘤標志物水平低分化組AFP 水平高于中高分化組 (P <0.05); 兩組的CA72-4、 CA19-9、 CEA 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 (P >0.05)。 見表2。
表2 不同分化程度患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s)
組別 n AFP (ng/mL) CA72-4 (U/mL) CA19-9 (U/mL) CEA (ng/mL)中高分化組 56 34.52±5.60 6.12±2.13 6.20±2.11 6.12±1.25低分化組 44 39.14±5.22 6.40±2.27 6.56±2.33 6.48±1.29 t 4.218 0.633 0.808 1.409 P 0.000 0.528 0.421 0.162
2.3 胃癌患者MSCT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與腫瘤標志物的關系相關性分析顯示, PPS 與AFP、 CA72-4、 CA19-9、 CEA 呈正相關 (P <0.05)。 見表3。
表3 胃癌患者MSCT 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與腫瘤標志物的關系
胃癌發(fā)病的誘因較多, 遺傳、 Hp 感染、 環(huán)境、 飲食結構改變等與其發(fā)病關系密切[4]。 Hp 感染為胃癌發(fā)病的Ⅰ類致病因素, 此外萎縮性胃炎、 胃部長期的炎性反應及腸上皮化生等病變可在多種因素作用下進展至胃癌。 多數(shù)胃癌患者早期無明顯特異癥狀, 部分患者可出現(xiàn)消化不良、 腹脹等胃腸道不適,但上述癥狀與胃炎、 胃潰瘍等的癥狀極為相似, 因此早期診斷易混淆[5]。 多數(shù)胃癌確診時已進展至中晚期, 預后較差, 若能在胃癌早期給予明確診斷, 對患者病情評估及治療方案制定具有指導意義。 胃癌隨著病理進展可引起病變部位血液灌注變化, 對其生理形態(tài)及功能產(chǎn)生不利影響。 通過常規(guī)CT 檢查可觀察到形態(tài)學變化, 但難以明確血流灌注情況。 MSCT 通過對比劑變化觀察病變部位的血流灌注情況, BF、 PBV、 TTP、 PPS等為常用的血流灌注參數(shù)[6]。 BF 是血流在腫瘤細胞內(nèi)流動的速度; PBV 反映腫瘤細胞的血流灌注情況; TTP 的變化與腫瘤細胞的灌注壓變化緊密相關; PPS 變化情況反映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通透性及完整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 低分化組TTP 水平低于中高分化組,PPS、 BF、 PBV 水平高于中高分化組, 提示胃癌組織分化程度可影響血液灌注情況。 分析原因為, 腫瘤細胞分化程度越低,新生血管內(nèi)皮細胞發(fā)育情況越差, 通透性增加, 導致對比劑TTP 縮短、 血液通過毛細血管至細胞間質(zhì)的速度加快。 腫瘤標志物檢測是臨床早期篩查及診斷癌癥的有效手段, AFP 是一種糖蛋白, 具有多種生理功能 (生長調(diào)節(jié)、 免疫調(diào)控、 營養(yǎng)物質(zhì)輸送等), 在多種惡性腫瘤中表達升高。 CA72-4 在胃腸道腫瘤及卵巢癌組織中表達異常; CA19-9 是主要在血液循環(huán)中表達的癌癥相關抗原; CEA 是廣譜標志物, 可用于癌癥診斷及治療效果的評估。 本研究結果顯示, PPS 與上述腫瘤標志物呈正相關, 與既往研究[7]結果一致, 提示PPS 變化情況與腫瘤標志物變化存在聯(lián)系。 PPS 越高表示細胞間質(zhì)通透性變差, 腫瘤標志物更易在血液中釋放, 進而呈高表達狀態(tài)。
綜上所述, 胃癌患者MSCT 灌注成像參數(shù)的變化可反映胃癌組織分化程度, PPS 與腫瘤標志物水平呈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