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校衛(wèi)
預(yù)測理由
在中考閱讀題中,名家的名篇名作,尤其是關(guān)于名家的文章和傳記,是中考閱讀題選材的重點內(nèi)容。讓我們走近名家,欣賞他們優(yōu)美動人的作品,感悟他們做人處世之準(zhǔn)則,體會他們的感受,與他們進行一場不分年代、不分年齡的心靈對話吧。
文本閱讀
冬天
◎朱自清
說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鍋”(鋁鍋)白煮豆腐,熱騰騰的。水滾著,像好些魚眼睛,一小塊一小塊豆腐養(yǎng)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這是晚上,圍著桌子坐的是父親跟我們哥兒三個。父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地仰著臉,覷著眼睛,從氤氳的熱氣里伸進筷子,夾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們的醬油碟里。我們有時也自己動手,但坐享其成的時候更多。這并不是吃飯,只是玩兒。父親說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著那鍋,等著那熱氣,等著熱氣里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
又是冬天,記得是陰歷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劃子。那晚月色真好,現(xiàn)在想起來還像照在身上。本來前一晚是“月當(dāng)頭”;也許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別吧。那時九點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們一只劃子。有點風(fēng),月光照著軟軟的水波;當(dāng)間那一溜兒反光,像新砑的銀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爾有一兩星燈火。S君口占兩句詩道:“數(shù)星燈火認漁村,淡墨輕描遠黛痕。”我們都不大說話,只有均勻的槳聲。我漸漸地快睡著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見他在微笑。船夫問要不要上凈寺去,那邊蠻熱鬧的。到了寺里,殿上燈燭輝煌,滿是佛婆念佛的聲音,好像醒了一場夢。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在臺州過了一個冬天,一家四口子。我們住在樓上,書房臨著大路;路上有人說話,可以清清楚楚地聽見。但因為走路的人太少了,間或有點說話的聲音,聽起來還只當(dāng)遠風(fēng)送來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們是外路人,除上學(xué)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著。妻也慣了那寂寞,只和我們爺兒們守著。外邊雖老是冬天,家里卻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來的時候,樓下廚房的大方窗開著,并排地挨著她們母子三個;三張臉都帶著天真微笑地向著我。似乎臺州空空的,只有我們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們四人。那時是民國十年,妻剛從家里出來,滿自在?,F(xiàn)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卻還老記著她那微笑的影子。
無論怎么冷,大風(fēng)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溫暖的。
(選自《朱自清全集》,有刪改)
●訓(xùn)練
1.文章以“冬天”為題,串起三個感人心懷的片斷,請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概括。
①父子四人圍坐“洋爐子”邊吃水煮豆腐
②
③
2.作者心中的冬天是怎樣的冬天?請結(jié)合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
答:
玩具
◎史鐵生
我有生的第一個玩具是一只紅色的小汽車,不足一尺長,鐵皮軋制的外殼非常簡單,有幾個窗但是沒有門,從窗間望見一個慣性輪,把后車輪在地上摩擦便能“嗷嗷——”地跑。我現(xiàn)在還聽得見它的聲音。我不記得它最終是怎樣離開我的了,有時候我設(shè)想它現(xiàn)在在哪兒,或者它現(xiàn)在變成了什么,存在于何處。
但是我記得它是怎樣來的。那天可謂雙喜臨門,母親要帶我去北海玩,并且說舅舅要給我買那樣一只小汽車。在那之前和在那之后很久,我不知道世上還有比那小汽車更美妙、更奢侈的玩具。到了北海門前,東張西望并不見舅舅的影。我提醒母親:舅舅是不是真的要給我買個小汽車?母親說:“好吧,你站在這兒等著,別動,我一會兒就回來。”母親就走進旁邊的一排老屋。我站在離那排老屋幾米遠的地方張望,可能就從這時,那排老屋綠色的門窗、紅色的梁柱和很高很高的青灰色臺階,走進了我永不磨滅的記憶。獨自站了一會兒,我忽然醒悟,那是一家商店,可能舅舅早已經(jīng)在里面給我買小汽車呢,我便走過去,爬上很高很高的臺階。屋里人很多,到處都是腿,我試圖從擁擠的腿之間鉆過去靠近柜臺,但每一次都失敗,剛望見柜臺就又被那些腿擠開。那些腿基本上是藍色的,不長眼睛。我在那些藍色的漩渦里碰來轉(zhuǎn)去,終于眼前一亮,卻發(fā)現(xiàn)又站在商店門外了。
不見舅舅也不見母親,我想我還是站到原來的地方去吧,就又爬下很高很高的臺階,遠遠地望那綠色的門窗和紅色的梁柱。一眨眼,母親不知從哪兒來了,手里托著那只小汽車。我便有生第一次摸到了它,才看清它有幾個像模像樣的窗但是沒有門——對此我一點都沒失望,只是有過一秒鐘的懷疑和隨后好幾年的設(shè)想,設(shè)想它應(yīng)該有怎樣一個門才好。我是一個容易慚愧的孩子,抱著那只小汽車覺得不應(yīng)該只是歡喜。我問:“舅舅呢,他怎么還不出來?”母親愣一下,隨我的目光向那商店高高的臺階上張望,然后笑了說:“不,舅舅沒來。”“不是舅舅給我買嗎?”“是,舅舅給你買的?!薄翱伤麤]來呀?”“他給我錢,讓我給你買?!边@下我聽懂了,我說:“是舅舅給的錢,是您給我買的對嗎?”“對?!薄澳悄鸀槭裁凑f是舅舅給我買的呢?”“舅舅給的錢,就是舅舅給你買的?!蔽矣趾苛耍骸翱伤麤]來他怎么買呢?”那天在北海的大部分時間,母親都在給我解釋為什么這只小汽車是舅舅給我買的。我聽不懂,無論母親怎樣解釋我絕不能理解。甚至在以后的好幾年中,我依然冥頑不化、固執(zhí)己見,每逢有人問到那只小汽車的來歷,我堅持說:“我媽給我買的?!被蛘咴傺a充一句:“舅舅給的錢,我媽進到那排屋子里去給我買的?!?/p>
對,那排屋子:綠色的門窗,紅色的柱子,很高很高的青灰色臺階。我永遠不會忘。惠特曼的一首詩中有這樣一段:“有一個孩子逐日向前走去/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傾向那東西/于是那東西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在那一天,或在那一天的某一部分/或繼續(xù)了好幾年,或好幾年結(jié)成的伸展著的好幾個時代?!闭沁@樣,那排老屋成了我的一部分。很多年后,當(dāng)母親和那只小汽車都已離開我,當(dāng)童年成為無比珍貴的回憶之時,我曾幾次想再去看看那排老屋??墒欠浅F婀?,我找不到它。它孤零且殘缺地留在我的印象里,我不再找它??臻g中的那排屋子可能已經(jīng)拆除,多年來,它只作為我的一部分存在于我的時間里。
但是有一天,我忽然發(fā)現(xiàn)了它。事實上,我很多次就從它旁邊走過,只是我從沒想到那可能就是它。它的臺階是那樣矮,以致我從來沒把它放在心上。但那天我又去北海,在它跟前偶爾停留,見一個三四歲的孩子往那臺階上爬,他吃力地爬甚至手腳并用,我猛然醒悟,這么多年我竟忘記了一個最簡單的邏輯:那臺階并不隨著我的長高而長高。這時我才仔細打量它。綠色的門窗,對,紅色的柱子和青灰色的臺階,對,是它,理智告訴我,那應(yīng)該就是它。心頭一熱,無邊的往事瞬間涌來。我定定神退后幾米,退到了當(dāng)年大致的位置并像當(dāng)年那樣張望它。從這時起,那排屋子一分為二,成為我的兩部分,大不相同甚至完全不同的兩部分。那么,如果我寫它,我應(yīng)該按照哪一個呢?我開始想:真實是什么。設(shè)若幾十年后我老態(tài)龍鐘再來看它,想必它會一分為三成為我生命的三部分。那么,真實,尤其說到客觀的真實,到底是指什么?
(選自《史鐵生散文選集》,有刪改)
●訓(xùn)練
1.每逢有人問到小汽車的來歷,“我”為什么堅持說“我媽給我買的”?請根據(jù)文義簡要分析。
答:
2.理解下面句子的含義。
我是一個容易慚愧的孩子,抱著那只小汽車覺得不應(yīng)該只是歡喜。
答:
3.第四段引用了惠特曼詩歌《有一個孩子向前走去》中的詩句,請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答:
(本期答案見下期中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