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檔案館作為傳播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承載著思想文化傳播與愛國主義思想傳播的重要作用。本文以檔案館如何深化愛國主義教育為研究對象,分析檔案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作用與意義,針對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存在的挑戰(zhàn)和難題,提出加強檔案資源的建設與管理,提升資源的共享和開放程度,通過組織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利用數(shù)字化技術、多組織多部門協(xié)同發(fā)展的形式,提升愛國主義教育服務能力。
關鍵詞: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檔案資源;跨界合作;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技術應用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base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patriotic education, the archiv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dissemination of ideology and culture and the dissemination of patriotic ideas. This paper takes how the archives candeepen patriotic research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archives in carrying outpatriotic research, addresses the challenge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and proposes strengthening the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archives' resources, enhancing the sharing and openness of the resources, andimproving the service capacity by organizing various forms of educational activities by using digital technology anddeveloping multi-organizational and multi-departmental synergy, so as to further strengthen patriotic education.
Keywords: Archives; Patriotic education; Archival resources;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Creative industry; Technologyapplication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睘榱艘龑藗兏玫亓⒆悻F(xiàn)實、面向未來,檔案部門應該注重實踐特色,通過開展教育活動,回顧歷史、總結經(jīng)驗、展示成就,緊密聯(lián)系實際,取得實效。
1 檔案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意義
當前,我國正在積極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加快現(xiàn)代化建設的步伐。[1]在這個過程中,社會經(jīng)濟結構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人們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文化需求多樣化趨勢日益明顯,人們對文化藝術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為檔案館提供更多服務創(chuàng)造了良好契機。在深化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檔案館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具有特殊的作用和重要意義。
1.1 資源的獨特價值。檔案館所珍藏的實物、文獻、照片、錄音、錄像等是豐富歷史文化遺產(chǎn)資源,皆為歷史的見證和反映,是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媒介。同時,這些檔案材料也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具有很高的欣賞與研究價值。透過呈現(xiàn)這些珍貴的材料,人們能夠更加深入地領略祖國的輝煌歷史和豐富多彩的文化,從而進一步提升民族的自信和自豪感。檔案館可策劃并實施多種形式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以激發(fā)廣大民眾的熱情和參與度,深化愛國情懷和增強民族認同感。
1.2 場所的獨特體驗。在為社會提供服務、多種途徑宣傳愛國主義知識方面,檔案館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包括展覽、講座、文化交流等,這些活動不僅可以讓人們欣賞文化、感受歷史,同時也能夠增強人們對祖國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檔案館可與學校、社區(qū)等機構合作,開展多樣化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以吸引更多人參與到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行動中。
1.3 文化的獨特職能。檔案館作為一個重要的公共文化中心,不僅承擔著保存國家珍貴歷史文化資源和為人民群眾提供服務的責任,更擔負著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和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任。在具體實踐中,檔案館應當充分發(fā)揮資源、職能優(yōu)勢,積極拓展新媒體時代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空間和渠道,實現(xiàn)歷史文化資源的數(shù)字化管理和高效利用,為更多人提供便捷地獲取和利用歷史文化資源的途徑。同時,檔案館也可在宣傳普及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增加社會認知度,進一步提升愛國主義教育成效。
2 檔案館深化愛國主義教育面臨的問題
2.1 檔案資源建設問題。檔案館所珍藏的豐富歷史文化資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無法滿足廣大民眾的需求。資源浪費和重復建設,所陳列的文獻內(nèi)容過時,利用率不高。由于檔案部門未能充分挖掘和利用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信息傳遞渠道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礙。
2.2 基礎設施建設問題。當前,我國眾多城市均已建立或正在建設新的檔案館?,F(xiàn)有的檔案館設施簡陋,功能不夠完備,基礎設施亟待加強。一些地方檔案館建設和維修工作嚴重滯后,設備更新速度緩慢,資金的注入遠遠不足以滿足需求,難以及時跟進和滿足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新要求。
2.3 專業(yè)隊伍建設問題。檔案館在引進培養(yǎng)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現(xiàn)代化管理素質、先進教育理念和專業(yè)技能的人才建設方面還存在短板。
2.4 檔案管理機制問題。檔案館在愛國主義教育管理機制建設方面,還缺乏統(tǒng)一管理部門和協(xié)調(diào)機構,缺乏完備的制度保障,未能建立完善的服務架構。
2.5 服務能力建設問題。愛國主義教育服務能力亟待提升:檔案館在數(shù)字化、信息化等方面尚存不足,服務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難以滿足人民群眾對高效、便捷服務的迫切需求。檔案信息資源的挖掘和利用仍有待加強:檔案資源管理未能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檔案信息化水平仍有待提高。服務與社會需求脫節(jié),利用效益不高。檔案利用渠道單一,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檔案利用需求多樣化,個性化明顯不足,利用服務不充分,創(chuàng)新意識還待增強。一些檔案館所舉辦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缺乏創(chuàng)新力和吸引力,形式單一,難以吸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再者,檔案館展覽所能呈現(xiàn)的內(nèi)容受到了館所提供的范圍的限制。
2.6 跨界合作互動問題。檔案館未能與社會各界建立充分的互動,缺乏與學校、社區(qū)等機構的緊密合作,從而無法充分發(fā)揮資源共享和公共服務功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功能。當前,檔案館功能定位還以保管和參考咨詢服務為主,作為一種文化傳承的工具發(fā)揮不充分。檔案工作者在工作中也存在著認識上和實踐上的誤區(qū),對教育功能認識不足,與學校、社區(qū)等單位和個人之間的聯(lián)系不夠緊密。
3 檔案館深化愛國主義教育的應對措施
愛國主義教育是全民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應面向基層,廣泛吸引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加強檔案館資源的建設與管理,提升資源的共享和開放程度,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2]
3.1 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助力愛國主義教育。在深化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創(chuàng)新教育活動形式是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一是數(shù)字技術應用推廣。利用數(shù)字化技術,將檔案館所珍藏的資料數(shù)字化,并通過網(wǎng)絡、移動應用等多種渠道進行廣泛推廣。二是開展互動體驗活動。檔案館可以開展互動體驗活動,如模擬展覽、文化沙龍、文藝演出等,讓參與者能夠親身感受歷史和文化的魅力,增強參與感和互動性。檔案館可策劃獨具特色的教育活動,如歷史文化知識競賽、歷史文物鑒定比賽等,以促進參與者對歷史文化的深入理解,提升其文化素養(yǎng)和鑒別能力。
3.2 融合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借助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品、文化旅游等多種渠道,將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深受民眾歡迎的文化產(chǎn)品,從而提升其知名度和影響力,更好地發(fā)揮愛國主義教育的作用。將紅色檔案文化品牌的打造,與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及開展“四史”宣傳教育緊密相連。[3]通過將歷史文化資源以多種形式相互融合,可以實現(xiàn)更為廣泛的傳播和應用,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效果。檔案館可以自主開發(fā)或者合作開發(fā)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品,如歷史文化讀物、文化創(chuàng)意家居用品、文創(chuàng)文具,制作歷史文化紀錄片、影視作品等,通過多樣化的產(chǎn)品載體,讓歷史文化資源走進人民群眾的生活中。檔案館還可以結合文化旅游線路的設計,將歷史文化資源與旅游產(chǎn)業(yè)相結合,在歷史文化主題中融入檔案元素,讓游客在旅游的過程中了解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提高對檔案館的認知和認同感。檔案館可為文化創(chuàng)意企業(yè)提供場地、資源等方面的支持,協(xié)助其進行產(chǎn)品研發(fā)、市場推廣等活動,推動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的繁榮發(fā)展,將愛國主義教育工作推向深入。
3.3 引進培養(yǎng)愛國主義教育人才隊伍。檔案館根據(jù)愛國主義教育需求,制定人才引進培養(yǎng)計劃,包括定期組織培訓、學習和交流等活動。通過建立人才梯隊和完善激勵機制等措施,培養(yǎng)具備跨學科背景的人才,包括歷史學、教育學、心理學、傳媒學等領域,以提升隊伍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為愛國主義教育工作提供更優(yōu)質的支持和服務。
3.4 深化技術應用提升教育服務能力。一是整合數(shù)字資源。運用數(shù)字化、信息化等先進手段,構建信息化平臺,實現(xiàn)資源的數(shù)字化管理和高效利用,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充分挖掘現(xiàn)有各類館藏文獻、拓展資料來源,利用公共載體資源,聯(lián)合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等單位,整合教育資源,構建教育知識體系。二是創(chuàng)新應用場景和服務模式。根據(jù)不同技術的優(yōu)勢創(chuàng)建應用場景。在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基礎上,利用新技術的力量,將綜合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拓展到學校、工業(yè)園區(qū)、城鄉(xiāng)社區(qū)等。[4]通過公共服務模式創(chuàng)新,優(yōu)化教育服務流程,提高服務水平,提高服務質量。
3.5 跨界合作共建愛國主義教育氛圍。檔案館在深化愛國主義教育中,加強與社會互動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戰(zhàn)略舉措。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檔案館也應順應時代潮流,積極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來提升自身的服務水平,為公眾提供更為豐富、便捷的服務內(nèi)容。檔案館在線愛國主義教育服務的升級,也為一些因事或者因病不方便及時參加活動的人群提供無障礙參與途徑,還為后續(xù)想要了解活動的公眾提供在線查看渠道。[5]通過多種形式的互動,檔案館得以更加深入地融入社會生態(tài),提升人民群眾的認知和認同感,從而進一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施效果。
4 結語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新時期檔案館“五位一體”功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6]加強對祖國歷史和文化的認識和了解,需要注重實踐特色、吸引群眾參與、加強組織領導,采用多種形式和手段,以進一步提升民族自信和自豪感。檔案館在推進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通過提供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組織多樣化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加強自身建設和服務能力等多措并舉,為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參考文獻:
[1]狄國忠.推進共同富裕的哲學意蘊[J].寧夏黨校學報,2023,25(02):51-57.
[2]胡仁浩.跨區(qū)域紅色檔案資源協(xié)作開發(fā)利用實踐與研究:以川渝地區(qū)檔案館為例[J].檔案學研究,2023(02):87-94.
[3]季紅軍,李舟.以紅色檔案打通“紅色脈搏”:打造富有南京特色的紅色檔案文化品牌[J].中國檔案,2021(01):44-45.
[4]王丹鳳.綜合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功能拓展研究[D].鄭州大學,2021.
[5]雷苑櫻.綜合檔案館在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21.
[6]管先海,李興利.檔案館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J].檔案管理,2020(01):95-96.
(作者單位:呂梁學院歷史文化系 閆婕,碩士,講師 來稿日期: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