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中堅
導? 語
議論文是常用文體之一。它有兩種寫作方式,一是立論,即先給出觀點,然后論證;二是駁論,就是針對某個錯誤觀點,有理有據(jù)地進行批駁,指出錯誤所在,最后再提出正確的觀點。比如有人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說接近好人可以使人變好,接近壞人可以使人變壞。這樣的觀點肯定不準確,因為“近朱者”不一定“赤”,“近墨者”不一定“黑”,這時,就可寫一篇駁論文,論述這一觀點的錯誤在哪里,讓大家明白,一個人是否學好,與身邊人的品質好壞沒有絕對關聯(lián)。
寫作指導
那么,怎樣寫駁論文呢?一般分五步進行:
第一步:“擺”?!皵[”就是擺出錯誤的觀點,樹立批駁的靶子。比如作文《“近朱者”未必“赤”? “近墨者”未必“黑”》的開頭是這樣寫的:“中國有句古語,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原意指靠近朱砂的東西就變紅了,靠近墨的東西就變黑了。后來人們常用這句話來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變好,接近壞人可以使人變壞,以強調(diào)環(huán)境對人成長的絕對影響。”寥寥數(shù)語,就將靶子立了起來,為下文的批駁奠定了基礎。
注意,在選擇批駁對象時,一定要慎之又慎,確?!皵[”出的觀點是錯誤的,或者是片面的,而所要立的觀點是全面的,正確的。否則,你批得再激烈,再有技巧,讀者也不會相信你。
舉個簡單例子,比如在全民閱讀率走低的情況下,不少人對電子閱讀沒有好感。在這種情況下,有人竟然說“電子閱讀好處多多”,這一觀點看似不符合主流,讓人忍不住想批駁,可再仔細想想,電子閱讀方便快捷,幾乎能滿足各種閱讀需要,確實好處多多。很明顯,這是一個中性的觀點,就不宜把它列為批駁的靶子。不過,如果有人說“應該讓電子閱讀取代書本閱讀”,那這一觀點就明顯是有問題的,就可以駁斥。
因此,選擇靶子,一定要避開有爭議的觀點,避開拿不定主意的觀點,專門選那些明顯出錯,或明顯有漏洞的觀點。
第二步:“析”。“析”就是分析對方論點的錯誤所在,揭示其本質。觀點出錯的類型很多,比如是非不分、美丑不辨、愛憎不明這樣的認知和情感錯誤,再如以偏概全、主次不分、前后矛盾這樣的邏輯錯誤等。擺出錯誤觀點后,一定要深入剖析,指出其錯在何處,從而讓讀者明白你的基本看法。
一位同學在批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時寫道:“不可否認,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成長確實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好的環(huán)境有利于人成長、成才;不好的環(huán)境則會給人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這也難怪孟子的母親要不辭辛勞,一而再,再而三地搬家,為的就是讓孟子有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問題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得太過于絕對,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這樣的觀點顯然是站不住腳的?!边@段文字以退為進,指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究竟錯在哪里,精辟的分析,為下文的批駁做了鋪墊。
第三步:“駁”?!榜g”就是批駁錯誤觀點,這是駁論文寫作的主體部分。如何“駁”中要害,“論”出精彩呢?掌握方法很重要。
最常見的方法是直接批駁別人的錯誤觀點。比如寫《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篇作文,就可直接指出這一觀點是片面的、不嚴謹?shù)?;然后從不同角度列舉具體事例,指出“近朱者也有可能因其它因素變黑,近墨者也有可能一塵不染”;最后歸納總結,亮出正確觀點,結束全文。
除此之外,也可批駁對方的論據(jù)。錯誤的論點,往往建立在虛假的論據(jù)之上,論據(jù)駁倒了,論點也就站不住腳了。比如有人認為“金錢是萬能的”,并舉了“有錢能使鬼推磨”這一民間俗語進行論證。這一俗語雖然流傳甚廣,但并無任何科學依據(jù),完全是虛妄之語,根本就不能用作論據(jù)。一旦指出論據(jù)的不可信,論點自然也就崩塌了。
另外,還可駁斥對方的論證。即通過批駁對方論證過程的謬誤駁倒對方的論點。在本單元的《創(chuàng)造宣言》中,有人說“生活太單調(diào)了,不能創(chuàng)造”?!疤珕握{(diào)”與“不能創(chuàng)造”之間真有因果關系嗎?作者雖然沒有明說,卻列舉了好幾個例子,比如“單調(diào)無過于坐監(jiān)牢,但是就在監(jiān)牢中,產(chǎn)生了《易經(jīng)》之卦辭,產(chǎn)生了《正氣歌》”;再如“單調(diào)又無過于沙漠了,而雷賽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蘇伊士運河,把地中海與紅海貫通起來”,這足以證明,單調(diào)的生活不影響創(chuàng)造。作者根本不用開口批駁,錯誤的觀點就倒下去了。
以上三種批駁方法,既可單獨使用,也可組合起來使用。
第四步:“聯(lián)”?!奥?lián)”就是適當聯(lián)系實際,進行簡單拓展。比如在批駁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一觀點后,就可進一步指出,現(xiàn)實生活中,持這種錯誤觀點的人并不在少數(shù),有必要通過宣傳,幫助他們改變觀點,正確對待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再如批駁完“青少年沒必要從小培養(yǎng)勞動品質”這一觀點,可分析這種觀點泛濫的巨大危險,從而為正確觀點的推出做好準備。
第五步:“立”。“立”就是亮出觀點。駁倒對方的錯誤觀點后,這時,要旗幟鮮明地亮出觀點,讓讀者明白文章的寫作意圖。當然,還要對所“立”的觀點進行論述,讓讀者更加信服。
病文入院
縱出淤泥,亦可不染
(可直接以副標作為題目,借文題亮明觀點。)
——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陳思進
讀過周敦頤《愛蓮說》的人,一定對其中“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句話記憶猶新。泥塘里的淤泥是黑的,只要沾上它,就會弄臟自己??墒巧徟簠s與眾不同,雖出于淤泥,卻一點沒有被沾染,保持潔白,令世人贊嘆。(既然是駁論文,開篇應引用錯誤觀點,樹立批駁靶子。此段可調(diào)到后面當論據(jù)。)
這不由得讓人想起在中國流傳甚廣的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蹦敲?,靠近朱砂的物體一定會被染紅,靠近墨汁的物體一定會被染墨嗎?或者說,接近好人的人,就一定會變好,接近壞人的人,就一定會變壞嗎?“從蓮出淤泥而不染”這一現(xiàn)象來看,恐怕未必。(將此段放在首段,擺出錯誤觀點??捎芍v故事導入,吸引讀者興趣。)
事實上,現(xiàn)實生活中,“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例子非常多。(可在開始批駁前加一段內(nèi)容,簡要分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錯誤所在。)比如在美國一所大學的研究室里,學風懶散,人人無事可做。但有一個人例外,他完全不為這種環(huán)境所影響,節(jié)衣縮食,賣掉自己的生活用具去購買實驗材料。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人碌碌無為的時候,他卻獲得了成功。他,便是開創(chuàng)一代電器先河的三極管的發(fā)明者——德·福雷斯特。(舉例應按照“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這樣的順序進行。將第三段和第四段中的事例對調(diào)。)
再如北京大學是萬千學子向往的高校,能考入北大的都是特別優(yōu)秀的學生。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受身邊人的熏陶,按理說,肯定是“近朱者赤”,但事實并非如此。弒母的北大才子吳謝宇,用血淋淋的事實證明,“近朱者未必赤”。有人也許會說,這只是個案,并不代表全部。其實,只要有一個特例就足矣。
我并不否認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也就是說“近朱者”可能“赤”,“近墨者”可能“黑”。但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可大可小,真正決定一個人何去何從的,其實是他內(nèi)在的品性和定力。(最后觀點表達不清晰,可進一步進行闡述。)
升格文
“近朱者”未必“赤”
陳思進
先講一個故事:晉朝大臣傅玄品學兼優(yōu),被請來做太子的教師。他看到太子身邊的人阿諛逢迎,很是擔憂,便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提醒太子要多接近正派之人,遠離品行不端者。后來不少人常用此句來強調(diào)環(huán)境對人絕對的影響:你接近好人,就一定會變好;倘若接近壞人,就一定會變壞。
不可否認,“近朱者”確實有可能“赤”,“近墨者”也確實有可能“黑”;但“近朱者黑”“近墨者朱”的現(xiàn)象也是客觀存在的。這也就是說,過分強調(diào)“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明顯犯了以偏概全的邏輯錯誤。根據(jù)局部現(xiàn)象來推論整體,得出的觀點難以站得住腳。
不妨來看兩個具體事例:
眾所周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北京大學是萬千學子向往的高校,能考入北大的,都是特別優(yōu)秀的學生。這里書香飄蕩,學風濃郁,人人向善向上。能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受身邊人的熏陶,按理說,肯定是“近朱者赤”。但事實并非如此。弒母的北大才子吳謝宇,用血淋淋的事實告訴我們,“近朱者”未必“赤”。有人也許會說,這只是個案,并不代表全部。其實,只要有一個例子就足以證明“近朱者赤”是不科學的。更何況,當今在校大學生違法犯罪的現(xiàn)象并不鮮見。
而德·福雷斯特的故事則推翻了“近墨者黑”這一觀點。德·福雷斯特在美國一所大學研究室里工作時,那里學風懶散,人人都無事可做。但他一個人例外,完全不為這種環(huán)境所染,節(jié)衣縮食,甚至賣掉自己的生活用品去購買實驗材料。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人碌碌無為的時候,德·福雷斯特卻獲得了巨大成功,發(fā)明了三極管。如果按照“近墨者黑”的理論,德·福雷斯特是絕對不可能獲得成功的。
周敦頤在《愛蓮說》寫過這樣一句話:“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泥塘里的淤泥是黑的,只要沾上它,一定會弄臟自己??墒巧徟簠s與眾不同,雖出于淤泥,卻一點沒有被沾染,保持潔白,令世人贊嘆。人亦如此,古往今來,“出淤泥而不染”者不計其數(shù),從屈原到陶淵明,從李清照到林則徐,莫不如此。這從另一個側面證實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錯誤。
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不可忽視,但真正決定一個人的,其實是他內(nèi)在的品性和定力。我們只要能堅守本心,不忘初衷,那么則“近墨未必黑”;反之,則“近朱未必赤”。
點? 評
升格后的作文,開篇“擺”出錯誤觀點;然后分析,指出錯誤所在;接著舉例和引用,從正反兩個角度論述;最后總結,給出觀點??v觀全文,可謂駁中要害,論得精彩,給人以深刻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