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靜萍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評價與考試旨在評測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水平,促進學生全面、健康而有個性地發(fā)展。為了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質量,實施教學評價是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往往局限于筆試、口試等傳統(tǒng)形式,難以全面反映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學習潛力?;诖?,教師要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為小學英語教學提供更全面、客觀、準確的評價,以順應教育改革的需求。
一、多元化評價概述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曾指出,只從一方面去評價學生是不客觀的,每個人都各有所長,應綜合各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實施多元化評價意味著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學科知識掌握情況和學習成績,還要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及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多元化評價強調多主體參與評價過程,包括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和教師評價等。此外,多元化評價強調綜合性評價,不單純以學習成績?yōu)槲ㄒ粯藴蕘碓u判學生的學習成果,綜合考慮學生的個人發(fā)展背景、興趣特長、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等因素,力求形成更為全面和準確的評價結果。
二、多元化評價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全面反映學生的英語能力
傳統(tǒng)的筆試和口試雖然可以評估學生的語言知識掌握情況,但無法準確評價學生在實際交流和運用語言時的表現(xiàn)。教師通過采用多種評價方式,觀察學生在真實語境中的表現(xiàn),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聽說讀寫綜合能力。這樣的評價不僅更具有針對性,還有利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勢和潛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發(fā)展語言技能。
(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在多樣化的評價活動中,學生有更多展示自己才藝和特長的機會,這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此外,多元化評價還強調及時的評價反饋和正面鼓勵。這能夠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掌握自己的學習狀況,增強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從而使學生以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學習,更好地適應學習任務和教學需求。
(三)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優(yōu)化
通過使用多種評價方式,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綜合性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和問題,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需求。在豐富的評價信息的幫助下,教師能夠適時調整、優(yōu)化教學方式,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難點,提高學習效率。
三、多元化評價體系下小學英語教學評價策略
(一)多元評估,全面把握
多元評估是一種綜合性的評價方法,它強調通過多種評估方式和工具來全面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發(fā)展水平。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多種評估方式,如組織學生進行口語交流、開展小組合作、參與實踐活動等,觀察學生在真實語境中的表現(xiàn)。教師要創(chuàng)設更貼近實際語言應用場景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活動中展現(xiàn)自己的特長和能力,從而更好地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勢和潛力,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獲得更多知識和技能。此外,在不同形式的評估活動中,教師要及時給予學生正面反饋和鼓勵,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Hello!”一課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考查學生的口語交流過程來進行評估。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設計各種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進行問候和對話,如模擬在學校、家庭、商店等場所中的日常交際場景。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了解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考查學生是否能夠準確、流利地運用所學句型。其次,教師可以設計聽力理解任務,通過播放錄音,讓學生選出正確的問候語或回答,了解學生對于聽力信息的掌握程度,考查學生是否能夠準確理解和辨認所學的句型。最后,教師可以布置書面表達任務,讓學生寫一封問候信或是用英語描述一幅圖片,以檢驗學生對所學詞匯和語法的運用能力。此外,同伴評價的方法也十分有效。教師可以讓學生兩兩合作,互相進行評估和反饋。
(二)口耳并重,強調應用
聽力和口語是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教師可以將聽力訓練和口語練習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聽聽力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口語表達,對所聽到的內容進行語言輸出,并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了解他們的聽說水平。在日常生活中,聽和說往往是同步進行的。教師要模擬真實的交際情境,讓學生在聽到問題后進行回答,或者在聽到一段對話后概括、復述自己聽到的內容。這樣的評估方式更貼近語言的實際應用情況,能夠了解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的英語運用能力,有助于增強教學效果。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My friends”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播放一段對話錄音,讓學生了解對話中人物的特點。接著,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口頭描述自己獲取的信息。教師還可以向學生展示人物圖片,并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如讓學生通過觀察描述每個人物的不同特點。這樣的評估方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讓學生學會在實際情境中運用所學的形容詞來描述人物特征。
(三)讀寫兼顧,綜合考量
語言學習不僅要求理解語言知識,還要求學生在實際應用中準確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教師可以在閱讀和寫作活動中對學生進行評價,全面考量學生對語言細節(jié)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在閱讀活動中,教師要讓學生接觸真實的語言材料,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對詞匯、語法的掌握情況。在寫作訓練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通過運用讀寫兼顧的評價方法,教師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學習情況。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Would you like a pie?”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布置一個以“喜歡的食物和飲料”為主題的短文寫作任務,讓學生運用所學詞匯和句型,進行自由寫作。通過評估學生的作文,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包括詞匯的準確性、句子的連貫性和語言的規(guī)范性等。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閱讀理解練習,選擇一篇與食物和飲料相關的短文,讓學生閱讀并回答相關問題。通過這樣的評估方式,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程度,及對文章中重點詞匯和句子等信息的捕捉能力。此外,教師可以結合閱讀和寫作任務對學生進行綜合評估。如讓學生先閱讀一篇短文,再根據短文主題完成寫作任務。
(四)評估作品,了解實力
項目作品評估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評價方法,它強調學生通過發(fā)揮創(chuàng)意、參與實踐的方式來展示所學知識和能力。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引入項目作品評估,教師能夠更全面地考查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傳統(tǒng)的評估方式側重于考查學生的記憶和理解能力,而項目作品評估則關注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的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通過布置有趣而富有挑戰(zhàn)性的項目作品設計任務,學生會產生創(chuàng)作熱情,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英語學習。此外,項目作品評估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和靈活性,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自由探索、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使學習過程更有樂趣。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In the library”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采用項目作品評估的方式來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以圖書館為主題,設計一份圖書館導覽冊。在這個項目中,學生需要運用所學的詞匯和句型,介紹圖書館的布局、服務項目及借書流程。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展示形式,如手繪海報、制作PPT等。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共同完成圖書館導覽冊的設計和制作,從而讓他們在交流溝通和分工合作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英語運用能力。
(五)動態(tài)追蹤,個性輔導
建立動態(tài)評估體系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持續(xù)跟蹤和評估,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問題。傳統(tǒng)的一次性評估往往無法全面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動態(tài)評估能夠幫助教師更全面地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為個性化輔導和教學優(yōu)化提供依據。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理解程度可能會隨著時間推移而發(fā)生變化。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實時觀察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持續(xù)地追蹤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獲取實時反饋來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此外,教師要全方位、多維度地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包括學習興趣、學習態(tài)度、課堂參與度、學習進度等。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How old are you?”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觀察學生的回答和口頭表達情況,了解學生對年齡表達方式的理解程度,并從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及時進行解答和指導。教師也可以布置日常練習和小測驗,對學生進行持續(xù)的學習檢測,以追蹤學生的學習進度,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教師還可以開展小組活動和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與同伴進行交流,觀察他們的表現(xiàn),對他們在交際情境中英語技能的運用情況進行評價。
結語
為提高教學質量,學校要不斷完善教學評價體系,積極組織教師進行教研,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打造更加豐富和有益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應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推動多元化評價體系在英語教學中的廣泛應用,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英語課堂中綻放出自己的獨特魅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吳江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