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寧寧 鄭州財經學院
任何事物都在不斷發(fā)展變化,正如清代著名的山水畫家石濤所說:“筆墨當隨時代?!痹谠O計充滿生活方方面面的當下,采用現代科技實現了設計手段、方法、過程、思想的統(tǒng)一化,目的在于通過設計的共享來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在藝術設計專業(yè)教學中,教學需要跟隨時代的發(fā)展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既要實現新媒體與藝術設計專業(yè)的深度融合,又要培養(yǎng)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優(yōu)化專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因此,本文將以App界面插畫設計為例,分析科學技術下的藝術挑戰(zhàn)和藝術設計在新媒體作用下的成果,最后總結新媒體在藝術設計教學中應用的作用和價值。
在這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時代,落后就要被淘汰。在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當下,伴隨著不同媒介形式的應運而生,人們逐漸進入了新媒體時代。所謂新媒體只是一種相對的概念,可以有不同的界定范圍,比如數字媒體、手機媒體、網絡媒體等,人們可以同時使用這幾個相關聯的概念。新媒體的形式多種多樣,如App、數字電影以及移動電視等。近年來,手機媒體的發(fā)展如火如荼,不同種類的App如雨后春筍般冒出,深入人們生活的細枝末節(jié)。為了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和對功能的需求,不同App都在努力尋求改變。其中App界面設計最明顯,界面設計形式多種多樣,如扁平化風格、繪畫風格等成為設計的手段,為App界面增加不同的設計風采,讓其傳播形式得到了極大豐富。新媒體時代,隨著媒體形式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以強大的力量改變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fā)展趨勢,同樣也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對于設計師而言,應抓住這一機遇,發(fā)揮設計的能動性,設計出包含技術和藝術的作品。
瑪格麗特說:“藝術的目標是探索心靈的奧秘,離開了它世界將不存在?!痹隗w驗和藝術化為主流生活方式的時代,人們更傾向于個性化的商品和服務,渴望得到各式各樣的體驗感受。派恩認為:“所謂體驗經濟,就是一種以商品為道具,以服務為舞臺,通過滿足人們的體驗而產生的經濟形態(tài),是一種最新的經濟發(fā)展浪潮?!薄八^‘體驗’,就是人們的一種個性經歷以及一種創(chuàng)造難忘經歷的活動,它既是一種心理感覺又是一種行為過程,在商業(yè)上則是指企業(yè)以服務為舞臺,商品為道具,圍繞著消費者,創(chuàng)造出值得消費者回憶的活動,建立一種個性化、值得記憶的聯系是體驗的實質?!币圆瀹嬙O計為例,插畫藝術在體驗經濟時代想要生存和發(fā)展,也必須創(chuàng)新設計,因此移動App這種新興的傳播方式和以藝術化為主流的生活方式成為插畫設計的催化劑,這種生活方式也使得人們更加追求精神感受。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傳統(tǒng)插畫以紙質媒介為主,多以書籍、報紙、雜志等為媒介手段,創(chuàng)作方式有手繪、印刷、攝影等,多注重文字信息的表達,情感傳達方面不盡如人意。在傳統(tǒng)的藝術設計教學中,插畫設計多以手繪形式展現,課堂的繪畫形式和表現內容都相對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性,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沒有利用新型傳播手段將插畫設計融入商品之中。隨著手機媒體的大量出現,手機App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信息傳播行之有效的媒介。同時,手機App的出現也為圖形設計帶來了改變,插畫設計迎來了大好前景和生機。在App新媒體技術的影響下,插畫設計以App界面為新的傳播載體,傳播范圍更加廣闊,設計風格更加多元化,在情感表達上也能引起用戶的心理共鳴。因此,插畫設計在新媒體背景下,需要在繼承和融合傳統(tǒng)插畫特點的基礎上,吸收現代設計元素,運用新型傳播媒介,這樣才能夠重新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出獨辟蹊徑的表達形式。藝術設計教學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提高教學效率,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比如,在藝術設計教學中,海報設計可以采用新的傳播媒介形式,由以往形態(tài)上的平面化、靜態(tài)化向動態(tài)化、趣味性和交互性等綜合方向轉變。動態(tài)海報就是將數字多媒體技術與海報藝術有機地結合,實現了技術與藝術的統(tǒng)一。
新媒體以數字技術為基礎,具有技術支持和媒體服務的雙重作用,滿足了市場需求,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潛移默化的改變,各行各業(yè)也借助新媒體的力量在試圖尋找新的發(fā)展。新媒體技術被應用到藝術設計教學中,不僅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同時還可以規(guī)避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一些弊端。新媒體技術為藝術設計教學帶來的改變之一就是創(chuàng)作手段。以插畫設計為例,在新媒體技術的影響下,插畫設計改變了傳統(tǒng)紙質媒介的創(chuàng)作形式,把畫筆變成鼠標,木質畫板變成手繪板,計算機成為主要的創(chuàng)作工具和展示工具,數字技術應用到了插畫設計領域并逐漸替代傳統(tǒng)插畫形式,形成了數碼插畫。數碼插畫打破了傳統(tǒng)局限于紙張的創(chuàng)作方式,其創(chuàng)作手法更加高級和靈活,利用PS、CorelDRAW、Painter等各種繪畫軟件就可以實現不同插畫風格的完美展現,節(jié)省了繪畫時間,提升了插畫繪制的質感和效率。因此插畫設計在新媒體技術的幫助下如虎添翼,不僅符合現代人們的審美需求,也能滿足市場的發(fā)展需要。同樣,藝術設計教學在教學改革的推動下,必須努力尋求發(fā)展和改變,借助新媒體技術手段,豐富課堂形式和教學內容。比如藝術設計課堂中,利用學習通、智慧樹等云課堂形式,讓學生提前對課堂的知識點和教學內容做全面的了解和預習,這種形式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改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效果做到全面掌握。
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多采用新穎的創(chuàng)作方式,利用新媒體技術進行創(chuàng)意設計。隨著App軟件的更新換代,人們不再單純地追求功能的滿足,更多地將注意力轉向了App界面設計的美感以及情感的表達,所以App界面設計的專業(yè)要求逐漸提升。插畫設計在App界面設計中成為重要的表達手段,插畫風格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在視覺呈現、情感表達、信息傳遞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在藝術設計教學中,應該借助新媒體技術,多融合新媒體手段,創(chuàng)作出新穎的且社會所需要的設計作品。課堂教學中,教學設計的內容不要一味追求傳統(tǒng)的創(chuàng)作形式,學生實踐設計的內容不應局限于書本上的知識。
在藝術設計專業(yè)教學的過程中,插畫設計的形式應該以App界面為載體,將兩者融合設計,讓App界面成為插畫設計的一種表現形式,同時藝術設計專業(yè)的學生也能充分發(fā)揮設計能力,展現插畫設計風格,豐富插畫設計形式。如悅跑圈App就是將插畫設計完美地融入界面中。在打開悅跑圈App時人們會被它的整體界面設計所吸引,悅跑圈的引導頁設計是扁平化風格的插畫,在整體效果上特別規(guī)整。在色彩上,選用明亮的紅色為主色調,視覺上更加醒目。引導頁以一個運動者作為主題,把具象的跑者“萌”化,以幽默的形式傳達App如何使用的信息,有著強烈的代入感,拉近了產品與使用者的距離,具有年輕化的特點,更容易吸引喜歡運動的使用者。運動者的形象使用插畫形式表現,非常具有親和力,生動形象地展現運動的魅力。
新媒體技術的出現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人們能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進行分享、交流與學習。而插畫設計在App這一新型媒介下也獲得新的突破,插畫設計的傳播平臺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書籍、雜志和宣傳畫,網絡媒體扮演著重要的宣傳角色,如手機App界面就是重要的傳播平臺,啟動Icon(即App的Logo),啟動頁、引導頁、功能頁面、空白頁等在視覺設計方面多采用插畫設計形式來美化外觀,讓用戶在方便使用之余也能獲得心情和精神上的愉悅。同時,插畫設計風格更加多樣化,如扁平化風格、手繪風格、MBE型風格等,不同的插畫風格在App界面?zhèn)鞑テ脚_上被推廣、被應用。因此,新媒體技術讓傳播媒介和創(chuàng)作方式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設計靈活多變,藝術設計教學要結合時代需要,在課堂中融入新媒體技術,使教學質量大大提升。
將網絡教學融入藝術設計教學,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實現師生之間的課堂教學資源共享。App軟件成為教學中的重要平臺,學習類的軟件多種多樣,藝術設計教學要充分利用這些平臺,方便學生更好地尋找學習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學習通App是一款基于微服務架構打造的課程學習、知識傳播與管理分享平臺。此平臺在教學中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打破了師生間的空間、時間等限制,創(chuàng)新了教師的教學方式,提高了藝術設計教學的效率。
在當前的藝術設計教學中,課堂授課模式依然存在時間和空間的局限,課堂講授多以教師為主,師生互動性較弱,課堂教學顯得枯燥無味。新媒體技術的加入可以使藝術設計課堂教學多一分色彩和趣味。藝術設計教學中運用新媒體技術,如通過建立翻轉課堂、多媒體課堂、移動課堂等方法,可轉變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性,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當然,新媒體技術還可以成為藝術設計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使用的重要手段。教師在藝術設計教學中運用新媒體技術,如通過App軟件上課打卡,和學生之間產生互動,讓課堂變得活躍有趣。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新媒體技術為學生授課,讓學生實踐操作。新媒體技術為藝術設計教學增添了新的授課模式,讓教師也能變成主播,實現新媒體與教學的深度融合。比如,上網課時,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開展線上的教學服務,使學生實現隨時隨地的學習,并且通過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服務,使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
時代在進步,設計在發(fā)展,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藝術設計專業(yè)需要結合時代需求進行不斷發(fā)展和更新,新媒體技術的運用可以為藝術設計專業(yè)的學生提供設計創(chuàng)意。在教學中,藝術設計專業(yè)學生可以運用新媒體技術來設計作品,改變傳統(tǒng)設計形式,加強自身實踐能力,設計出時代和社會所需要的產品。比如,在課堂中設計文創(chuàng)產品,學生可以利用手繪板與電腦軟件,先把IP形象用手繪板繪制出來,然后通過PS軟件上色和完善圖形。新媒體技術能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作效率,增強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藝術設計專業(yè)學生進行插畫設計時,融合新媒體技術能讓插畫內容變得更加豐富。例如,兒童教育類App界面設計中多以趣味性和卡通類插畫傳達視覺信息,讓軟件既充滿樂趣又實現“寓教于樂”。比如,口袋故事App是致力于為孩子提供優(yōu)質的有聲聽書體驗,解決家長講故事的需求。該App軟件的啟動頁、彈出頁、空白頁等界面都通過卡通插畫人物形象來布置畫面場景,具有生動活潑且天真童趣的視覺效果,能勾起兒童學習的樂趣,使“寓教于樂”真正得到體現。這種將插畫融入App界面設計的方法既別出心裁又樂趣無窮,既能消除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疲憊和厭倦感,又在音頻、動畫等數字技術的幫助下增加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和互動性,也讓插畫的設計形式和適用空間得到發(fā)展,大大拓寬了藝術設計空間的廣度。由此可見,App界面插畫設計在新媒體載體下,其表現形式愈來愈智能化,設計風格也越發(fā)多樣。它能夠承載大量的文字信息,打破空洞無趣的僵局,通過圖像來傳情達意,可謂“一圖勝千言”。品牌設計也受到了新媒體技術的影響,比如,傳統(tǒng)品牌除了創(chuàng)建自身的官方網站,還要在流行的社會媒體網站中再次塑造品牌形象,并形成粉絲的聚集與互動。以中國肯德基官方網站為例,其內容以產品介紹、網上訂餐、公司介紹等為主,用戶互動環(huán)節(jié)則通過首頁醒目的鏈接跳至新浪微博、QQ空間等站點,完成用戶互動和細微營銷。同樣,在藝術設計教學中,學生設計作品時運用新媒體技術能讓設計更具有實用性,更貼合現實發(fā)展,更符合大眾審美。
新媒體背景下的藝術設計需要不斷吸收優(yōu)秀文化,在不斷發(fā)展的互聯網時代,依靠新的工具和技術,使藝術設計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根植于數字媒體當中并發(fā)揮創(chuàng)新優(yōu)勢,展現自己無窮的魅力。結合藝術設計專業(yè)的特點,藝術設計教學需要滿足人們對精神和物質的雙重需求,培養(yǎng)出真正為社會需要的藝術類人才,在推動藝術發(fā)展的同時也為社會進步貢獻力量。因此,新媒體技術的運用不僅能提升藝術設計專業(yè)學生的設計創(chuàng)作能力,讓設計作品更具吸引力且為社會真正需要,還能改進教學手段,豐富授課模式,培養(yǎng)社會所需要的應用技術型專業(y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