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紅
關(guān)鍵詞:惲壽平;繪畫;當代性;傳承
惲壽平(1633—1690)是清代“常州畫派”的代表畫家。他初名格,字壽平,以字行,又字正叔,別號南田,一號白云外史、云溪史、東園客、草衣生,其齋名曰甌香館,因而別號甌香館主。其與王時敏(1592—1680)、王鑒(1598—1677)、王原祁(1642—1715)、王翚(1632—1717)和吳歷(1632—1718)并稱“清初六家”。惲壽平一生并無功名,早年生活坎坷,歷經(jīng)朝代更替、兵荒馬亂,但其一生大多以詩文、書畫自娛,與當時的書畫名家多有交流切磋。其活動范圍大多以江蘇常州為中心,行跡遍布杭州、蘇州等地。他擅詩文和繪畫,兼擅書法,著有《甌香館集》《南田畫跋》。
惲壽平早年以山水畫見長。因其友人王翚亦以山水見長,惲壽平遵循“同能”莫若“獨詣”的古訓,改弦易轍,轉(zhuǎn)向花卉。就惲壽平整個藝術(shù)歷程來看,其早期的山水作品亦并不弱,即便與以山水見長的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和吳歷相比,亦未遑多讓。但在美術(shù)史上,無論存世作品的數(shù)量,還是在繪畫史上的地位,惲壽平的花卉都遠超其山水。故在清代及當下視野中,惲壽平都是以花鳥畫家的身份出現(xiàn)的,他對后世的影響也都集中在花鳥畫領(lǐng)域。(圖1、圖2)
惲壽平以沒骨花鳥畫著稱,他融會了黃筌、徐熙以來的花鳥畫技法,浸淫于宋元繪畫中,將沒骨花鳥畫發(fā)揚光大,逐步形成獨樹一幟的花鳥畫新風。時人邵長蘅(1637—1704)在《書惲正叔畫冊后》中談到惲壽平花鳥畫的創(chuàng)意:“宋人寫生,以徐熙為最,黃筌父子次之,明沈石田、陳道復(fù)作水墨花鳥亦出徐熙,雖淺色淡墨,殊有深趣。近來,吾鄉(xiāng)惲壽平正叔工沒骨寫生,不同墨筆鉤勒,而渲染生動,濃淡淺深間妙,極自然,亡論道復(fù),即石田未遠過也。嘗與余作折枝海棠、山茶、梅花、水仙及水藻游,凡十二幅,攜行簏中,有力者攫之而去,時時往來胸次已五六年。惲今老矣,畫亦漸不易得,忽見此頁,頓還舊觀?!逼渲赋鰫翂燮交B畫的源流,稱“吳門畫派”的沈周(1427—1509)、陳道復(fù)(1483—1544)等人的花鳥均遠不及惲氏,可見惲壽平的花卉受到時人追捧。清人方薰(1736—1799)在其《山靜居畫論》中也說:“元明寫生多宗黃要叔、趙昌之法,純以落墨見意,鉤勒頓挫,筆力圓勁,設(shè)色妍靜,舜舉、若水后,之冕、叔平、沱江,各極其妙,時人惟陳老蓮能之。南田惲氏畫名海內(nèi),人皆宗之,然專工徐熙祖孫一派,黃、趙之法幾欲亡矣。惲氏點花,粉筆帶脂,點后復(fù)以染筆足之,點染同用,前人未傳此法,是其獨造。如菊花、鳳仙、山茶諸花,脂丹皆從瓣頭染入,亦與世人畫法異,其枝葉雖寫意,亦多以淺色作地,深色讓主筋分染之?!狈睫拐劦搅藧翂燮皆诶L畫史上的地位,并述其沒骨花卉的技法與獨創(chuàng)性。(圖3、圖4)
惲壽平的沒骨花卉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自出機杼,形成自己獨特的畫風。其在宋元以來花鳥畫史上承前啟后,堪稱花鳥畫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開宗立派的一代大家。正因為如此,追隨其畫風者代不乏人。在清代畫壇,其畫風主要影響兩個群體:一是其惲氏家族傳人,一是其師承弟子或私淑傳人。關(guān)于惲壽平對這兩個群體的影響,美術(shù)史學者朱萬章在《惲壽平的家族傳人考》和《惲壽平對清代畫壇的影響》兩文中均有詳細論述。該項研究表明,在惲壽平以來的惲氏家族中,藝術(shù)家就有至少57人,其畫風多受惲壽平影響[1]。在清代畫壇,直接師承惲壽平的畫家有馬元馭、鄒顯吉、鄒一桂、張子畏、章紳、楊湛思、范廷鎮(zhèn)、董瑜、張偉和陸燦等。而受其影響的畫家就更是燦若星辰了,從相關(guān)文獻和傳世作品考察,至少有165人,其中在畫史上成就較為突出者有華喦、顧洛、黃易、周笠、宋光寶、沈銓、上睿、費丹旭、顧蕙、宋光寶、孟麗堂、戴熙、張熊、居巢、居廉、王禮、朱偁、任薰、松年、潘振鏞、費念慈等[2]。尤其是“常州畫派”的傳人宋光寶、孟麗堂,在晚清時期流寓廣西、廣東,影響及于花鳥畫家居巢和居廉,使嶺南畫壇一時彌漫著一股惲氏畫風,而受其影響的“二居”亦毋庸置疑地成為晚清時期嶺南花鳥畫壇的一座重鎮(zhèn)。因而,無論惲壽平對清代以來花鳥畫壇的影響范圍,還是傳世作品中所顯見的惲氏風貌,在中國繪畫史上都是極為少見的。惲壽平對清代花鳥畫壇的影響,可與趙孟(1254—1322)對明清書法的影響,徐渭(1521—1593)對清代水墨大寫意的影響,沈周、文徵明(1470—1559)、董其昌(1555—1636)對清代山水畫的影響,以及石濤(1641—1718?)、八大山人(1626—1705)對清代寫意繪畫的影響相提并論,可稱得上是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
惲壽平是一個追求高雅氣格、富有文人情趣的畫家。他在《題自畫冊》中談到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理念:“惜園游心繪事,且十年所矣。其宗尚亦凡三四變,最后獨心賞南田惲子。案乘間所置吟賞,大都南田筆墨也。間嘗與余論議上下古今,往往拔俗奔放,不肯屑屑與時追趨。余因嘆惜園之意,甚近于古也。自右丞、洪谷以來,北苑、南宮相承,入元而倪、黃輩出,風流豪蕩,傾動一時,而畫法亦大明于天下。后世士大夫追風效慕,縱意點筆,輒相矜高,或放于甜邪,或流為狂肆,神明既盡,古趣亦亡。南田厭此波靡,亟欲洗之。而惜園乃與予意合,亦可異矣。暇日以兩冊見投,因為斟酌于云林、云西、房山、海岳之間,別開徑路,沈深墨采,潤以煙云。根于宋以通其郁,導(dǎo)于元以致其幽,獵于明以資其媚。雖神詣未至,而筆思轉(zhuǎn)新。倘從是而仰鉆先匠,洞貫秘涂,庶幾洗刷頹靡,一變還雅。恐云間復(fù)起,不易吾言,愿就賞心,共游斯趣耳?!盵3]不僅在理念中,在其作品中也能見其不俗的情懷。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現(xiàn)存所見海內(nèi)外博物館、美術(shù)館中所藏惲壽平書畫有306件[4],其中八成以上為花鳥畫,而這些花鳥畫無一例外地都秉承其這種理念,貫穿始終。另外,因為惲壽平的花鳥畫色彩較為豐富,視覺效果較佳,具有一定的裝飾性,而其題材以大家所喜聞樂見的牡丹、菊花、玉蘭、荷花、繡球、芍藥、梔子花、蘭花、梅花等為主,深得普通民眾欣賞,因而又具有雅俗共賞的特點。在清代以來的畫壇上,追捧其畫風者眾,其原因即在于此。(圖5、圖6)
惲壽平的花鳥畫風影響清代畫壇近200年。自晚清至21世紀,惲壽平的畫風賡續(xù)延綿,迄今不絕。在其畫風的傳承之外,其畫風的當代性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當代畫壇中,私淑其畫藝的花鳥畫名家不勝枚舉;二是無論在學院派的美術(shù)教育體系中,還是在傳統(tǒng)的私相傳授的學徒式繪畫研習中,當下花鳥畫家不少是以惲壽平作品為入門之階的。前者如當代花鳥畫家黃賓虹、陳樹人、齊白石、陳半丁、田世光、于非闇、趙少昂、謝稚柳、唐云、喻繼高、俞致貞、來楚生、梁崎、陳大羽、崔子范等老一輩畫家的花鳥畫均受其熏陶,而像郭石夫、方楚雄、霍春陽、陳永鏘、周彥生等活躍于當下畫壇的實力派畫家,在其早期的畫中也都能找到師承惲壽平的元素。后者如高等院校中國畫系的學生,畫花鳥者除臨摹宋代院體花鳥外,惲壽平作品就是最受歡迎的選項。一些老畫家在指導(dǎo)初入門徑的晚輩習畫時,也往往將惲壽平的花卉畫作為最佳范本。現(xiàn)在很多碩士、博士論文也多將其作為研究的重要對象。據(jù)統(tǒng)計,以惲壽平藝術(shù)為專項研究的碩士論文就有87篇,其時間集中在2006—2023年;博士論文有3篇,時間集中在2011—2019年。這些研究者,有的本身就是專業(yè)的畫家,他們在研究其畫藝的同時,畫風上也受其影響,是惲壽平畫風在新時代的另類表現(xiàn)形式。如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的劉藝菲,其碩士論文是《尾形光琳與惲南田沒骨花卉畫形式語言比較研究》[5],而其本人的繪畫即是受到惲壽平畫風的影響,有明顯的“常州畫派”的痕跡。再如鄭博文的博士論文是《南田之心象》[6],而其花鳥畫本身也具有明顯的惲壽平的影子,在賦色及造型方面,脫胎于惲氏而別開生面。在美術(shù)院校的本科學習中,國畫系花鳥專業(yè)的學生也大多以惲壽平為師法對象,在對其作品的“傳移模寫”中,奠定了堅實的畫學根基。
美術(shù)史學者,中央美術(shù)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dǎo)師薛永年在談到發(fā)展國畫與研究國學時說:“發(fā)展國畫與研究國學,關(guān)系是內(nèi)在的,有利于梳理民族文脈傳承發(fā)展的近代歷史經(jīng)驗,既從深層理解國畫人文關(guān)懷方式的傳統(tǒng),也從國學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來尋求理解國畫家全面素養(yǎng)的啟示。對于中國畫界的同仁而言,研究國學首先是深刻了解中國藝術(shù)的文化精神,解除反傳統(tǒng)意識對中國文化精神的遮蔽?!盵7]對惲壽平花鳥畫的繼承與發(fā)揚,便是發(fā)展國畫與研究國學的重要舉措。在當下語境中,像惲壽平這樣在傳統(tǒng)文化中占據(jù)一定地位,對后世繪畫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畫家,我們更要潛心研究其畫學精髓,探討其畫學內(nèi)涵。尤其是在花鳥畫基礎(chǔ)學習中,惲壽平無疑是不可繞過的重要一環(huán)。
惲壽平藝術(shù)的當代性,還體現(xiàn)在其繪畫的平民性與題材的世俗性。他的繪畫設(shè)色艷雅秀美,清新自然。其畫法兼工帶寫,以可視性很強的造型引人入勝,深得上自士大夫階層,下至黎民百姓的欣賞和喜愛。其題材也多是大家所常見或具有吉祥寓意的花卉,受到世俗社會的激賞。這樣的繪畫和選題,自然就是貼近生活、貼近現(xiàn)實的重要范例。因而在當下對惲壽平畫風的學習中,我們不僅要研習其技法,更要承繼其藝術(shù)精神與藝術(shù)理念,讓惲壽平的繪畫經(jīng)過300余年的傳承后,在今天綻放出新時代的光芒?;蛟S這便是惲壽平藝術(shù)當代性的現(xiàn)實意義所在,也是我們這一代藝術(shù)家所秉承的藝術(shù)傳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