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千嵐 吳麗君 董美媛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手術是該病的主要治療方式之一,臨床一般采用改良根治術治療,但該術式具有一定創(chuàng)傷性,術后疼痛強烈,對患者外在形象、上肢功能及生活質量影響較大[1]。乳腺癌患者行根治術后的負性情緒常表現(xiàn)為焦慮和抑郁,藥物治療是對患者負性情緒主要的干預手段。但藥物治療通常見效緩慢且存在諸多副作用,干預過程中負患者性情緒易反復,尤其在乳腺癌患者中,甚至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全因死亡風險[2]。音樂療法是目前比較流行并受推崇的護理模式,在治療過程中使用音樂干預為患者提供積極的聽覺刺激,達到改善情緒、增強幸福感的目的[3]。音樂療法能緩解患者的緊張和焦慮,減輕疼痛及圍手術期應激反應,改善患者生理、認知和情緒功能等,提高患者圍手術期質量[4]。本文將音樂療法應用于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的管理中,并與常規(guī)護理模式做比較,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22 年6 月1 日至12 月31 日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73 例,均通過影像學、病理學和生物學綜合診斷為乳腺癌,擬行根治術。排除標準:乳腺癌復發(fā);存在嚴重聽力受損、認知障礙或精神疾病。本方案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2023)倫審第(057)號],患者與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按入院時間先后,將6 月1 日至8 月31 日收治的患者38 例設為對照組,9 月1 日至12 月31 日收治的患者35 例設為觀察組。
兩組均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增加音樂療法治療,每天08:00—09:00 進行,時長至少20 min,干預時間為手術當日至術后第10 d。
1.2.1 常規(guī)護理
① 入院后健康教育:熱情接待患者,分配床位后由責任護士由淺入深、通俗易懂地向患者及家屬講解乳腺癌相關知識,及治療期間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② 傷口護理:患側肩部用軟枕墊高,傷口用胸帶加壓包扎。密切觀察患側肢體遠端供血情況,如出現(xiàn)皮膚發(fā)紺、皮溫過低等,應及時調節(jié)胸帶松緊程度,但不宜過松,以防皮下積液、皮瓣滑動等情況,影響傷口愈合。③ 飲食指導:患者術后可進食高蛋白、高熱量、富含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多樣化軟食。④ 心理指導:主動與患者交談,根據(jù)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和性格差異等針對性地提供心理支持。向患者介紹乳腺癌治療成功的案例,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1.2.2 音樂療法
① 成立音樂治療小組,成員包括1 名主管護師、3名責任護師。② 治療期間拉攏病房窗簾,保持病房適宜的溫濕度與空氣清新,創(chuàng)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③ 小組成員指導患者保持舒適的臥床姿勢,輕閉雙眼。④ 責任護士向患者提供輕音樂、民歌、歌劇、流行音樂等柔和舒緩的音樂,患者根據(jù)自身喜好選擇,并使用播放設備收聽,音量在20 ~40 dB 為宜,不超過60 dB。
① 疼痛情況:分別于術后返回病房時與術后第7 d,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患者疼痛情況。使用一條10 cm 長的直線作為量表,直線的“0”端表示“無疼痛”,“10”端表示“能夠想象到最劇烈的疼痛”?;颊咴诰€上相應位置做一標記,從“0”端到標記處間的距離表示患者疼痛的程度,表示其當時體會到的疼痛強烈程度。② 焦慮抑郁情況:分別于手術當日晨與術后第10 d,采用醫(yī)院焦慮抑郁量表(HADS)評估患者焦慮抑郁情況,該量表包括焦慮和抑郁兩個亞量表,共14個條目,各有7 個條目評定焦慮和抑郁程度。每個條目按近1 個月患者癥狀出現(xiàn)的頻度,采用4 級評分,設為0 ~3 分,得分越高表示焦慮或抑郁癥狀越嚴重。
應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年齡、VAS 評分)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文化程度)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年齡35 ~71 歲,平均(54.6±9.8)歲;文化程度:文盲與半文盲3 例(7.9%),小學學歷9 例(23.7%),初中及高中學歷19 例(50.0%),大專及以上學 歷7 例(18.4%)。 觀 察 組: 年 齡32 ~82 歲, 平 均(54.2±12.1)歲;文化程度:文盲與半文盲2 例(5.7%),小學學歷6 例(17.1%),初中及高中學歷22 例(62.9%),大專及以上學歷5 例(14.3%)。兩組年齡、文化程度分布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 0.16,χ2= 1.23;P>0.05)。
由表1 可見,術后當天兩組VAS 評分接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術后第7 d 兩組VAS 評分均低于術后當天,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VAS 評分比較 ()
表1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VAS 評分比較 ()
組 別 例數(shù) 術后當天 術后第7 d對照組 38 3.7±0.7 2.4±0.6觀察組 35 3.7±0.7 1.6±0.7 t,P 0.00,>0.05 5.25,<0.01
由表2 可見,手術當日晨兩組焦慮、抑郁評分接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術后第10 d 兩組HADS 評分均低于術日晨,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2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HADS 評分比較 ()
表2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HADS 評分比較 ()
組 別 例數(shù) 焦 慮 抑 郁手術當日晨 術后第10 d 手術當日晨 術后第10 d對照組 38 14.6±1.3 11.8±0.9 13.2±1.4 11.3±1.0觀察組 35 14.9±1.0 9.3±1.6 13.0±1.0 8.9±1.0 t,P 1.10,0.04 8.31,<0.01 0.70 >0.04 10.24,<0.01
乳腺癌的診斷和治療通常會對患者身體狀態(tài)和機體功能產生較大傷害,導致生活質量下降和社會關系受損,大部分乳腺癌患者被負面情緒所困擾。與普通人相比,乳腺癌患者抑郁和焦慮的發(fā)生率分別高達32.2%和41.9%[5]。負面情緒會進一步影響乳腺癌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甚至可能是影響乳腺癌患者死亡率的重要因素。音樂療法以心理治療的理論和方法為基礎,以音樂獨特的身心治療效果為指導,通過對音樂的體驗與欣賞,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
本文結果顯示,術后返回病房時兩組VAS 評分接近,術后第7 d 觀察組VAS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應用音樂療法可有效減輕乳腺癌根治術后患者圍手術期疼痛;術后第10 d 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音樂療法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的術后情緒。由于乳腺癌根治術操作復雜、創(chuàng)傷性大,術后疼痛無法避免。當患者處于焦慮、抑郁狀態(tài)時,疼痛閾值會降低,更易出現(xiàn)疲勞和術后疼痛。傳統(tǒng)的術后鎮(zhèn)痛一般采用芬太尼等阿片類鎮(zhèn)痛藥,副作用較強,患者用藥后常出現(xiàn)頭暈、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音樂療法可以減緩腦干網狀系統(tǒng)對疼痛刺激的輸入,產生抑制性神經沖動,關閉疼痛神經沖動的傳導閥,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6]。多巴胺是大腦中含量最豐富的兒茶酚胺類神經遞質,可調節(jié)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各種生理功能,音樂可刺激與情緒反應相關的大腦邊緣系統(tǒng),促進多巴胺的分泌,增強副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從而產生愉悅感并緩解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
綜上所述,乳腺癌根治術患者圍手術期應用音樂療法,能有效緩解患者負面情緒,減輕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