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金軍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在第二學段“表達與交流”中特意強調了“想象”一詞。寫好想象類習作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談談第二學段想象類習作的教學策略。
在新課標中,對想象類習作的要求呈現(xiàn)出學段特點。具體如下:
“想象”一詞貫穿始終。新課標對想象類習作的學段要求是有梯度的,低學段的要求就是“寫”,重在參與、體驗。中學段要求“不拘形式地寫”,這是在提醒教師,不要給學生提出過高的要求,以免絆住孩子想象的腳步,壓抑其想象的熱情。還要求“寫清楚”,這是對習作的內容、順序和語言等有了初步的要求。高學段的要求則是從低學段的“寫話”到中學段的“習作”再進入到“作文”,從“寫清楚”進階到“寫具體”,且要求在結構上能“分段表述”??傮w來看,小學低學段想象類習作重在體驗,鼓勵嘗試;中高學段側重在激發(fā)興趣,輔以最基本的敘事技巧訓練。
“想象比知識更重要?!边@句話出現(xiàn)在統(tǒng)編教材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習作單元的篇章頁上。第二學段先后安排了七次想象類習作。開展好想象類習作教學,關鍵在于幫助學生搭建想象支架。這里,筆者提出三條“妙計”。
一是勾連故事,充分想象。想象要切合具體的情景。盡管由想象創(chuàng)造出來的東西可能是現(xiàn)實中沒有的,但我們可以借助文本中的故事情節(jié),展開合理的想象。如在教學“我和?過一天”時,學生可能會聯(lián)想到他曾經讀過的故事,如西游記、神筆馬良、哈利·波特……有的學生會說他要“和孫悟空過一天”,一起去降魔除妖,到天庭去過過眾神逍遙自在的神仙日子;也有的學生會說他要“和馬良過一天”,讓馬良給他畫一堆金銀財寶……想象類習作就是需要打破思維定勢,讓學生的思想充分解放,讓創(chuàng)意的火花肆意迸發(fā),讓想象的世界充滿無限可能。
二是拓展知識,科學想象。想象力是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是知識的萌芽階段。但想象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學生的想象一定是以現(xiàn)實生活為基礎的。如教學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二單元習作《我的奇思妙想》時,為了鍛煉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課前教師讓學生自主閱讀科學小品文、科普和科幻作品,去發(fā)現(xiàn)、探究大自然的奧秘。上課時,筆者運用口頭和圖文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表達、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與探究,并及時整理出自己的問題,記下自己的奇思妙想。
三是聯(lián)系生活,靈活想象。在習作教學中,部分學生習慣片面地看待事物。教師如果能打破思維瓶頸,從事物的正反面,或者“反其道而行之”,通過逆向思考讓學生從被禁錮的思維中跳出來,學生就會有屬于自己的獨特想法。如筆者在教學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習作《奇妙的想象》時,為了凸顯“奇妙”一詞,筆者特意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從事物的反面進行想象,讓學生習作的內容豐富起來,體會想象的大膽與奇妙。
小學階段指導想象類習作,應時刻牢記“兒童文學是淺語的藝術”,給學生多一些鼓勵與呵護,少一些限制和束縛,引導學生多讀書、勤觀察、善想象,一定能讓學生快樂地表達,這樣的教學才會有光。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基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第二學段習作教學策略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20JB317)
責任編輯/李慕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