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南南 李方圓
不管哪個城市,都會在學校附近建設地鐵站。你要是在北京,可能聽過這樣一句調侃:“坐4號線的學生誰先下車誰就輸了,堅持到最后的都是學霸中的學霸?!币驗檫@一條線路會經過好多所大學,像北京理工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等,全都是名校。
用校名命名鄰近的地鐵站點,不僅方便學生出行,對學校也是宣傳。2021年,西安還發(fā)生過兩所高校爭奪地鐵站命名的事。原來,西安地鐵1 4號線有一站,離西安工業(yè)大學正門和陜西科技大學南門都很近。后來,地鐵公司吸取經驗,假如有站點同時經過兩所學校,就把大家的校名都列上去。像是西安的“西工程大* 西科大( 臨潼校區(qū))站”、南京的“南醫(yī)大*江蘇經貿學院站”。
有意思的是,有的高校卻使勁讓地鐵站遠離自己。據說當年北京地鐵4號線開通時,北大就專門找地鐵公司溝通,能不能把地鐵稍微挪遠一點?這是因為,北大里有很多精密儀器,一旦地鐵經過,人可能沒什么感覺,但儀器受不了這個干擾。
當年,地鐵4號線經過北大的那段軌道,總長度是789米,采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軌道減震技術。但這只能減少干擾,不能徹底消除。后來,北大也讓了一步,把科研綜合樓搬到了離地鐵站最遠的校園西南角。
但沒想到,后來又出事了。北京地鐵16號線的新規(guī)劃,恰好又要從這個西南角附近路過。這回北大強烈抗議,還專門寫了分析論文,來論證地鐵對儀器的影響。這回地鐵公司讓步,把地鐵線往西繞開300多米。
其實,不只是北大,早在1955年,清華大學就讓京張鐵路改過線。當時,京張鐵路位于清華校園旁邊,震動嚴重干擾科研。在清華極力爭取下,鐵路線向東遷了800米。據說,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也都曾找過專業(yè)機構做過減震方案。
沒想到一個小小的震動,也能引起如此大的連鎖反應,這可能就是“地鐵蝴蝶效應”。
迪迦//摘自“得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