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達群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000)
近年來,肺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和死亡率處于持續(xù)性升高的狀態(tài),在男性中發(fā)病率一般高于女性。肺癌主要是有長期吸煙、環(huán)境和不良生活習慣等因素造成的[1],臨床主要采取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治療。該手術可對癌細胞進行徹底性清除,進而控制病情進一步發(fā)展,但術后患者并發(fā)癥較多,加之年齡較大,康復時間較長,不利于患者身體康復[2]。本本文選取80例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患者,分為2組,觀察分析個體化護理聯(lián)合快速康復操對老年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患者術后恢復及并發(fā)癥的影響,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對象為2021年10月—2022年10 月期間在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進行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的80例老年患者。按照術后護理模式將患者分為2組,其中對照組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齡(69.91±5.28)歲,平均病程(1.45±0.55)年。觀察組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齡(70.02±5.36)歲,平均病程(1.59±0.57)年。2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 臨床病理診斷結果為肺癌;② 行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③ 對手術耐受;④ 患者和家屬均知情并簽署同意書[3]。排除標準:① 肺結核;心、腎、肝臟等器官的嚴重疾?。虎?全身免疫性疾??;③ 不能配合完成檢查。
對照組采用個體化護理:術中將手術室的溫濕度調整在合適范圍內,使患者的體溫保持穩(wěn)定水平;對于沖洗腹腔的氯化鈉溶液,可將其加熱至35 ℃左右;靜脈滴注時,增加加溫器,將液體溫度保持在37.5 ℃;術中最大程度減少對患者的損傷,如過度的鉗夾、牽拉,對肺臟的翻動、擠壓次數,盡量減少切口和術中出血量;術后,對患者每博輸出量進行測量并給予相應的液體補充。術后引流方式采取胸腔閉式引流管,對負壓進行調節(jié),以利于肺部膨脹;對引流液的量和性狀進行觀察,在無異常的情況下繼續(xù)引流3 ~ 5 d,直至流量在100 mL 以內時,拔除引流管。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增加快速康復操:術后,在患者清醒時,進行握拳、彎曲手腕、屈肘、摸耳朵運動、彎曲直臂和踝泵運動;術后第1 d,進行展翅、擁抱、上舉運動、爬墻;術后第2 d,進行床上單抬腿、原地踏步走;術后第3 d,進行單腿直立、家屬扶行走。每次訓練30 min,上午和下午各訓練1次;術后第4 d 至出院前,進行強化擁抱、爬墻和步行訓練,每次訓練20 min,上午和下午各訓練1次。訓練期間,注意以患者無疲勞、疼痛可忍耐及生命體征穩(wěn)定為宜。
(1)觀察2 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2)統(tǒng)計2組恢復情況,包括住院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術后排便時間、保留胸管時間[4]。
(3)評估2 組術后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分值0 ~ 10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高。
(4)評估2 組護理滿意度,從護理技巧、護理服務態(tài)度、護理質量等方面評估,總分100分,評分越高,代表護理滿意度越高[5]。
數據均整理后輸入SPSS 26.0軟件進行處理、分析,對于數據的表示采取的是%和(±s),組間對比給予χ2檢驗或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住院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術后排便時間和保留胸管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2組術后恢復情況對比(d,±s)
表1 2組術后恢復情況對比(d,±s)
組別 n 住院時間 術后下床活動時間 肛門排氣時間 術后排便時間 保留胸管時間觀察組 40 8.25±1.57 14.54對照組 40 11.67±1.46 38.70±4.41 1.00±0.41 1.22±0.10 2.87±1.88±5.26 2.04±1.04 3.57±0.69 7.23±2.45 t值 11.071 8.229 10.304 7.068 6.87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5.00%,對照組發(fā)生率20.00%,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2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n(%)]
觀察組術后VAS 評分為(1.09±0.51)分,對照組術后VAS 評分為(4.61±0.83)分,2 組間對比,差異顯著(t=3.004,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5.67±2.85)分,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79.51±3.42)分,2 組間對比,差異顯著(t=5.219,P<0.05)。
肺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在老年患者中多發(fā)。老年人因身體機能較差,一般伴有慢阻肺疾病,臨床上通常進行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治療,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但會減少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質,使得肺順應性和肺功能顯著降低[6],從而可增加術后肺不張的發(fā)生風險,還會增加氣道分泌物和阻力從而減少通氣量,極大地增加了呼吸做功量,進而使痰液大量的積聚,造成細菌滋生情況,加重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病情嚴重時還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降低運動耐量以及導致呼吸衰竭等,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因此,術后需要做好患者的護理工作,使患者的身體盡快恢復[7]。
在醫(yī)療條件不斷提高的今天,人們自身的健康意識也在不斷的提高,肺癌篩查使得在早期發(fā)現的患者逐漸增多,在有效的治療下患者的病情得到顯著性的控制,使患者的生存率明顯提升。肺康復在臨床上的方式較多,效果也是不同的[8]。個體化護理干預是在患者入院之后為患者進行術前檢查陪同,術前、術中和術后全程護理操作,減少患者的不適感,對患者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及早給予預防措施,提升患者的術后滿意度。盡管如此護理,患者術后肺功能的恢復較差,不利于患者的健康生活??焖倏祻筒僦饕菍颊叩姆喂δ苓M行訓練的一項技術,其基本原則是逐漸增加訓練的難度,無論是動作方面、時間方面還是幅度方面,強化坐位、臥位和站位等動作[9],對患者腹部、腰背部、四肢的肌肉進行訓練,使其攝氧量顯著性的提高,有利于血液循環(huán)的加快,從而是機體的活動耐受力顯著性的增強。肺癌根治術患者術后早期活動是非常關鍵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10]。早期運動訓練可有助于肺康復,將大腦內啡肽的分泌量進行有效的調節(jié),可將患者的焦慮、乏力和抑郁情況進行緩解,使其心肺功能和血紅蛋白的水平得到較好的提升,從而促進肺功能的提高[11]。研究結果顯示,個體化護理和快速康復操聯(lián)合使用在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的術后護理中可促進患者肺功能的恢復,減輕患者的疼痛情況,使其護理滿意度得到提升,并可減少并發(fā)癥的情況[12]。究其原因,快速康復操和個體化護理聯(lián)合使用占有較高的優(yōu)勢,術后康復師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動態(tài)的綜合性的評估,和患者及家屬進行一對一的交流,為患者制訂適合的康復訓練計劃,并及早按照計劃進行實施,確?;颊叩纳眢w康復。糾正患者錯誤的康復概念和行為,為患者詳細分析術后臥床的危害性,使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13]??焖倏祻筒俚膭幼骱唵?,操作方面,患者樂于接受,容易掌握訓練動作,并結合健康教育的理念提高患者對早期運動的重視程度,進而有效提高運動依從性,保證患者肺部功能的恢復[14]。
綜上所述,個體化護理聯(lián)合快速康復操有助于促進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患者快速恢復,并可減少術后并發(fā)癥,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