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朱怡穎
日前,上海市教委發(fā)布《上海市中小學生全員導師制工作方案》,要求將中小學全體教師按照一定機制與每一名學生匹配,教師原則上都要擔任導師,為學生提供全面發(fā)展指導、為家長提供家庭教育指導,努力構建“學生人人有導師,教師人人是導師”的育人新樣態(tài)?!叭珕T導師制”的提出,有利于進一步完善學校職能,轉變教師職業(yè)角色,健全家校協(xié)同機制,提高育人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國中小學導師制已由點向面擴展,其內容和形式也愈加豐富,但在具體落實的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那么,制約導師制順利開展的癥結何在?如何充分發(fā)揮“全員導師”的作用,真正實現(xiàn)育人目標?圍繞相關問題,本刊邀請專家進行了討論。
劉朋,上海市浦東教育發(fā)展研究院教育督導事務部常務副主任
《教育家》:當前,部分地區(qū)和中小學校已開啟了對導師制的探索和實踐。那么,導師制開展現(xiàn)狀如何?制約導師制發(fā)揮效用的原因是什么?
劉朋:以上海浦東為例,浦東新區(qū)的中小學導師制起步較早,在試點的基礎上已全面推行。自2020年12月下旬至2021年6月上旬,25所試點學校有950個班級、34611名學生和2605名導師,導師與學生之比為1∶13。試點學校教師、家長與學生的關系悄然發(fā)生著變化——師生關系更顯親和、親子關系更顯親密、家校關系更顯親近。在遇到困難時,95.11%的學生會向導師求助并得到一定的幫助,導師制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
2021年9月,浦東新區(qū)教育局印發(fā)了《浦東新區(qū)全面推行全員導師制工作方案》,以“群育計劃”“玩伴計劃”和“談心計劃”為核心,全學段、全過程、全方位落實中小學導師制。“群育計劃”以“親師”為突破口,著力在師生之間建立正向情感連接;“玩伴計劃”以“親生”為突破口,著力構建生生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談心計劃”以“親子”為突破口,著力在親子之間建立平等共學的情感交流。
區(qū)內各學校結合辦學實際和已有工作基礎,形成了《全員導師制工作學校實施方案》,明確本校全員導師制的工作目標、組織結構、匹配機制、職責任務、工作要求、研訓制度和激勵保障等,涌現(xiàn)了很多典型經驗與做法,如東昌中學的“網上填報”平臺、復旦附中分校的“一人一課表”、進才中學北校的“談心天地”“悄悄話”專欄、周浦實驗學校的“社團有情”、東昌中學南校的“四步一議一點法”、南匯區(qū)第一中學的“學歷案”、進才實驗小學的“小飛鷹成長俱樂部”、南碼頭小學的“人生導師”征詢單等。
從實施情況來看,制約導師制發(fā)揮效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個——
一是學校統(tǒng)整力度不夠。多數學校導師制的開展還處于摸索階段,尚未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的教育體系。二是導師匹配力度不夠。由于導師資源配備的結構性失衡、學生自主選擇導師的權利難以保障、導師的專業(yè)指導能力存在差異、導師工作的持續(xù)開展受限等,學生對導師的認同度有待加強。三是家長參與力度不夠。受制于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親子之間缺乏“走心”的溝通,導師開展家訪工作存在一定困難。四是評價激勵力度不夠。如何量化和評價導師的付出,相關的激勵機制還存在改進和完善的空間。
《教育家》:在您看來,全員導師制的意義何在?
楊清溪:全員導師制對于強化學校育人職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構建良好教育生態(tài)具有重要意義。
全員導師制可以強化學校育人職能,推動全員育人。以往的教育中,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職責分工比較明確——在《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guī)定》中,班主任被定位為中小學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和中小學生的人生導師,而其他任課教師更多地只需要負責課程教學工作即可。但在中小學階段,引領學生思想、規(guī)范學生行為、督促學生習慣養(yǎng)成等非課程教學任務所占比重很大,這些工作都壓在了班主任身上,導致班主任負擔重、壓力大。全員導師制實施之后,除了班主任之外,每位教師都要承擔導師工作,這就能從三個方面強化學校的育人職能。首先是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專業(yè)性。其他導師的加入將會分擔班主任的工作壓力,減輕班主任在學生思想引領、行為管理,包括家校溝通等方面的工作負擔,讓班主任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思考本職工作。其次是強化學生指導的針對性和細致性。導師的專屬性和長期性特征能讓導師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各方面的情況,從而對學生開展更多、更細致、更有針對性的指導。最后是強化學校育人工作的整體力量。導師的加入改變了過去僅靠班主任單打獨斗推動育人工作的局面,形成“班主任+導師”的團隊育人新局面。同時,全員導師制的實行有利于調動任課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責任感,提醒他們在完成課程教學工作的同時,承擔起育人的責任,從而真正推動全員育人。
全員導師制是彰顯中國基礎教育特色、提供中國方案的重要嘗試。很長一段時期,我國基礎教育的改革受到西方基礎教育發(fā)展的影響,一度形成“農村學??纯h城、縣城學??闯鞘小⒊鞘袑W??磭狻钡陌l(fā)展思路。比我們好的怎么做,我們也就怎么做,而不去深入思索為什么那么做。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就要求我們審視自身情況,思考“什么樣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什么樣的發(fā)展是好的發(fā)展”,摒棄一味的模仿和借鑒,找到符合中國教育實際的解決方案,走中國式教育現(xiàn)代化之路。中小學全員導師制正是從我國基礎教育的自身問題出發(fā),提出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問題解決方案。在班主任制度的基礎上實行全員導師制,是對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學生教育指導的特色做法的強化和升級,有利于構建“學生人人有導師,教師人人是導師”的育人新樣態(tài)。
楊清溪,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
劉朋:首先,全員導師制可以讓教師成為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導師要尊重學生的身心成長規(guī)律和個性差異,落實育人責任,努力將做“經師”和做“人師”相統(tǒng)一。同時,建立以班級為單位、班主任與導師協(xié)同合作的“導師團”,可以充分發(fā)揮團隊的積極作用,以促進每一個學生發(fā)展為本,加強導師工作的集體研究討論和對處境困難學生的針對性聯(lián)合指導,充分體現(xiàn)教育性、人文性和發(fā)展性。
其次,全員導師制能夠讓學校、家庭、社會回歸協(xié)同育人生態(tài)。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家校關系和親子關系是全員導師制的三個核心要素。其中,在師生關系方面,導師能夠成為所指導學生的良師益友,為每位學生提供陪伴式的關懷與指導;在家校關系方面,導師能夠通過開展科學、有效的家校溝通和家庭教育指導,形成家校相互配合、支持的雙向溝通模式;在親子關系方面,導師可以指導家長與孩子建立朋友式的親子關系,引導家長制定與孩子的“談心”計劃,重視對孩子的心靈養(yǎng)育。因此,導師可以作為中間人,通過與學生建立良性的師生關系、與家長建立和諧的家校關系,實現(xiàn)校內校外互補,推動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真正落地。
《教育家》:如何加強全員導師制的建設與完善,助力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成長?
楊清溪:全員導師制要想達到預期的效果,首先要完善制度設計。之前很多地方也提出過全員導師制,有的為此取消了班主任制度,還有的出現(xiàn)了導師數量不足、分配不均衡的情況,比如學生和家長都想選班主任和主科教師做導師,不愿意選音體美等副科教師做導師,等等。針對上述問題,還需要通過更加完善的制度設計來避免和緩解。
首先,明確班主任和導師的責任分工。第一,班主任還負責原來的事務,僅增加與班內學生導師開展學生情況的定期交流工作;導師則要承擔學生情況調查匯報、檔案整理、學習和發(fā)展規(guī)劃咨詢、家庭教育指導等任務。第二,明確規(guī)定班主任不擔任學生導師,避免增加班主任的工作負擔,同時也避免家長和學生傾向選班主任做導師的情況發(fā)生。第三,明確導師的工作量標準,按照工作量給予導師一定的補貼。第四,建立由學校、班主任、家長和學生作為評價主體的多元評價模式,對導師的指導工作開展評價和監(jiān)督,形成優(yōu)秀導師表彰和問題導師退出機制。
其次,做好導師的培訓工作。不是所有教師都有資格和能力成為學生導師,要明確導師應該具備的知識、技能等素養(yǎng)標準,對教師開展相關的培訓和考核,認證合格的才能上崗擔任導師。
最后,設計科學合理的導師配備和確認流程。學校要統(tǒng)籌安排導師和學生,建立雙向選擇的導師配備流程,確保導師選擇過程公正合理,有條件的地區(qū)還可以探索跨校配備導師。
劉朋:一是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學校要充分發(fā)揮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黨員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按照對學生“思想引導、心理疏導、生活指導、學習輔導、生涯指導”的總體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堅持人本關愛,發(fā)揮情感教育的力量,構建新型師生關系、家校關系,做到思想教育與知識傳授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教育相結合、共性教育與個性教育相結合、科學管理與言傳身教相結合,在師生關系重構、導師與學生團隊建設、導師與家長溝通、特殊學生幫扶等方面加強指導,推動教師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助力家長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陪伴者,激發(fā)學生的優(yōu)勢潛能,守護學生的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二是健全師生雙向成長機制。學校在全員育人方面需要加強教育引導,原則上為每個學生配備導師,每位教師都要擔任學生導師。學校在為學生配備導師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權和選擇權。黨員教師等德育骨干教師應優(yōu)先承擔具有特殊需求的學生的指導工作。
三是優(yōu)化“三位一體”協(xié)同育人機制。學校、家庭和社會必須在教育目標上保持一致,在時空上密切銜接、優(yōu)勢互補,形成以學校教育為主體、以家庭教育為基礎、以社會教育為依托的教育格局,使全員導師制的理念、政策、成效深入人心,讓每個孩子都擁有天真的童心、爛漫的童趣、快樂的童年,讓孩子們茁壯成長。
四是完善評價激勵機制。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進一步完善、優(yōu)化導師績效考核機制,將導師的工作經歷及成效作為職稱晉升、創(chuàng)優(yōu)評優(yōu)的重要參考,強化導師工作的激勵保障。教育督導部門應將全員導師制的實施情況納入學校的督導評價體系,確保學校全體教師參與導師工作,全員導師制有機融入學校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