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飛 吳協濤 石依鑫 栗文梅 趙俊峰
青少年飲食安全教育,不僅能提高青少年健康素養(yǎng),而且也能為實現全民健康,建設健康中國奠定基礎。進入新時代以來,黨和國家一直高度重視青少年的健康成長。2016 年《“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明確指出要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并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要以中小學為重點,建立學校健康教育推進機制,突出解決婦女兒童等重點人群的健康問題[1]。2019 年《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 年)》更加明確地指出要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制定以食品安全為基礎的營養(yǎng)健康標準,確保飲食安全教育工作科學、有效和可持續(xù)開展[2]。
青少年飲食安全教育關系到青少年的生命安全、身體健康,關系到學校的穩(wěn)定和諧、井然有序,也關系到祖國的未來及健康中國規(guī)劃的實現。從認知層面來說,開展飲食安全教育是全面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的飲食安全知識水平。從情感層面來說,開展飲食安全教育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青少年良好的飲食習慣,而且可以為寄宿制青少年營造家的感覺,更好地推進“寄宿而家”的模式,在促進青少年身體健康的同時,也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3],極大地滿足了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的需要,對其終身健康發(fā)展有重要意義。從行為層面來說,開展飲食安全教育可以實現知行合一,以知促行,為青少年提供源源不斷的知識作為認知基礎,樹立正確的信念和積極的態(tài)度作為情感動力,進而更好地促進青少年落實健康飲食行為[4]??傊?,開展青少年飲食安全教育不僅符合健康中國的要求,也能滿足學生健康發(fā)展的需求,更是從認知、情感和行為三個方面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青少年正處在身體、認知和情感劇烈變化的成長時期,開放性、求新性和探索性等特點也使其更容易成為受不良飲食習慣影響的群體[5]。《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 年)》顯示,兒童青少年過度飲用含糖飲料、過度攝入高熱量零食及肥胖等問題不斷凸顯,6 ~17 歲兒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達到19%[6]。這些問題在缺少父母有效監(jiān)管的寄宿制青少年中往往更加顯著[7][8]。在河南省某寄宿制初中的調查中也顯示,有82%的學生經常購買飲料,有73%的學生喜歡購買辣條、雞翅等高熱量零食,并且有87%的學生表示會購買和食用街頭小攤販出售的食品。吳嵐艷等人對寄宿制中小學學生青春期發(fā)育的現狀進行調查發(fā)現,鴨脖(翅)類食物、功能飲料、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結構可能是寄宿制中小學兒童青少年青春期發(fā)育提前的危險因素[9]。此外,調查研究也發(fā)現中西部農村寄宿制中小學生貧血、缺鐵、維生素B12及葉酸缺乏現象較為嚴重[10]?;诖爽F狀,寄宿制青少年飲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應將飲食安全教育作為智育、德育、體育的基礎[11],但我國寄宿制青少年的飲食安全教育有很多方面仍需努力。
保障青少年飲食安全,學校是普及飲食安全教育的重要場所。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的教育體系中,學校安全教育也正朝著引導學生掌握各領域安全知識,培養(yǎng)學生安全素養(yǎng),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的方向前進。雖然已經形成一定的發(fā)展模式和教學規(guī)范,但要想在寄宿制初中實現“宿而不家”到“寄宿而家”的轉變,還需要構建更加融會貫通、協同發(fā)展的飲食安全教育體系[12]。當前,寄宿制學校對青少年飲食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認知仍然存在很多不足。第一,缺乏系統的飲食安全教育課程。學校在學生安全健康飲食方面的重視不夠,飲食安全教育課程浮于表面甚至沒有開展,僅僅通過一些標語來告誡學生,對學生的思想啟迪并不深刻[13]。第二,缺乏專業(yè)的飲食安全教育師資隊伍。兼職教師的食品安全和營養(yǎng)教育知識大多來自互聯網,往往不具有權威性,迫切需要根據青少年飲食的科學證據制訂食品安全和營養(yǎng)教育計劃。第三,缺乏行之有效的飲食安全教育實踐。學校僅有的飲食安全教育多為文字資料,枯燥乏味,不具有科普性,而且很少開展飲食安全教育實踐活動,使青少年飲食安全教育成為一種表面功課,沒有真正落實到實踐行動上。
家庭對于青少年安全飲食和健康成長有著基礎性和源頭性的導向作用,對青少年飲食行為習慣的塑造有著直接的影響。相比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更具有榜樣性、持久性、生活化等特點,是開展青少年飲食安全教育持續(xù)有力的驅動。但家庭飲食安全教育往往存在教育內容零散且不一致、相關知識缺乏且滲透力不強、科學指導不足且無法有效監(jiān)護等問題[14]。具體來說,首先是教育理念問題,家長在飲食安全教育的態(tài)度和行為上存在沖突。有研究調查發(fā)現,家長在對待零食、挑食偏食、飲食衛(wèi)生及進餐習慣等方面的態(tài)度都較為統一,但在具體的教育行為上存在不一致[15],家長認知和行為上的沖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青少年對飲食安全的判斷。其次是教育資源問題,家長缺乏飲食安全教育的專業(yè)知識。盡管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仍然存在飲食安全和營養(yǎng)健康知識缺乏的現象[16],尤其在農村地區(qū),大多數家庭缺乏合理、科學、規(guī)范、系統的食品安全知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家庭層面的飲食安全教育[17]。最后是教育實踐問題,家庭飲食安全教育缺乏科學指導和有效監(jiān)護。尤其是那些長期與父母分離、缺乏親情陪伴和有效監(jiān)護的寄宿制青少年和留守兒童,他們往往存在較為嚴重的飲食問題,如經常不按時就餐、零食代替正餐、經常購買不健康食品等,也為學生的飲食安全留下了極大的隱患[18]。
保障青少年飲食安全,家校協同育人是有效途徑,但是目前家庭和學校在飲食安全教育活動中存在彼此孤立的現象。一方面,家校協同教育主體不清晰,職責定位不明確。寄宿制學校的特殊性使學生和家長、家長和學校的溝通極少,家長將學生的教育問題完全交給學校負責[19],而學校則認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理應承擔首要責任[20],這種模糊的職責定位也給寄宿制青少年健康成長增加了阻礙。另一方面,家校協同育人缺乏科學銜接,家校協同機制有待完善。從學校角度看,飲食安全教育大多以學校為主體開展,缺乏對家校協同育人重要性的認識,導致家長和學校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和交流,未能充分發(fā)揮校外教育在寄宿制青少年飲食安全教育上的作用。從家庭角度看,寄宿制學校生源大多來自農村,家長缺乏相應的飲食安全知識和主動培養(yǎng)孩子良好飲食習慣的教育意識,更缺少參與學校飲食安全教育的途徑。這些因素也使得家庭、學校之間缺乏有效、科學的合作,在飲食安全教育方面處于割裂狀態(tài),阻礙了家校協同育人發(fā)揮應有的功能和價值。
綜上所述,寄宿制青少年飲食安全教育仍然存在較多問題,主要體現在學校層面對飲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家庭層面缺乏食品安全知識和科學指導,家校協同層面缺少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合作等。這些問題再次強調了開展寄宿制青少年飲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在新時代教育中,協同育人理念處于不可或缺的地位?!皡f同效應”是指宏觀系統中各個子系統之間相互協作,共同發(fā)力,最終達到1+1>2 的效果[21]。協同理論的方法與實踐在一定程度上闡釋了相變過程中的普遍規(guī)律,即協同形成結構,合作促進發(fā)展[22]。鑒于現階段寄宿制青少年飲食安全教育中的突出問題,本研究基于協同理論,以河南省某寄宿制初級中學3700 余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約70%為農村留守初中生,構建家校協同飲食安全教育實踐體系(圖1)。從學校教育管理制度和特色互動平臺的完善,到人才師資隊伍培養(yǎng)和食育課程的建構,再到開展家校協同飲食安全教育理論和實踐活動,旨在營造家校協同教育職責共擔、理念共識和行動同頻的氛圍,充分發(fā)揮學校教育和校外家庭教育在寄宿制青少年健康成長中的功能與價值。
1.完善家校協同飲食安全管理制度
健康是生活的出發(fā)點,亦是家校協同育人的出發(fā)點。學校要發(fā)揮飲食安全教育主陣地的作用,從學校組織管理、餐飲管理和師生管理三個方面對學校飲食安全教育的管理進行完善。首先,成立以校長為第一責任人的飲食安全教育領導小組,加強學校組織管理,明確學校工作責任。其次,加強對學校餐飲的管理、監(jiān)督和考核,打造標準化餐廳,創(chuàng)造安全飲食環(huán)境。最后,實行教師陪餐制度,確保師生就餐安全,為師生營造安全、整潔、健康的飲食環(huán)境。在學校飲食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完善的前提下,積極開展家校溝通交流活動,引導家長切實擔負起家庭管理的責任,依法履行監(jiān)護職責,積極協同學校管理制度,最大化發(fā)揮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實現家校協同教育職責共擔。
2.構建家校協同飲食安全教育特色互動平臺
要想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切實發(fā)揮協同育人作用,需要家校共育機制的建構。該校依托家長學校,開設了青少年飲食安全教育特色互動平臺,并成立了飲食安全教育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領導小組等,通過“家長學?!逼脚_開展一系列重要工作。首先,建立健康檔案。將與學生健康息息相關的內容納入家校聯系中,家校合作建立寄宿制青少年健康信息檔案。其次,制定個性化方案。針對飲食問題較為突出的青少年飲食習慣進行深入交流,家校協商制定飲食安全教育個性化方案。最后,開展飲食安全教育活動。根據學校飲食安全教育課程需要,合理安排“家長學?!钡娘嬍嘲踩逃顒哟螖怠⒒顒觾热莺突顒拥攸c,家校同步促進寄宿制青少年飲食安全教育順利開展。在具體的家?;顒又?,該校也會就學校飲食安全教育工作專門聽取家長建議,不斷進行調整,不僅為家校協同育人搭建了互動平臺,創(chuàng)造了溝通環(huán)境,也拓寬了家長參與學生教育的路徑,增強了家長參與學生教育的信心。
1.建立家校協同飲食安全教育隊伍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學校傳遞飲食安全教育理念、開展飲食安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在學校方面,該校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建立了一支包括飲食安全教育專業(yè)隊伍、飲食安全知識宣傳隊伍、飲食安全自主教育隊伍的強大團隊,承擔了寄宿制青少年飲食安全教育的主要責任。飲食安全教育專業(yè)隊伍,主要負責飲食安全教育課程的研發(fā)、設置、監(jiān)督、效果評估、反饋處理等內容,確保學校飲食安全教育合理合規(guī),有序開展。飲食安全知識宣傳隊伍主要是各班級的班主任,他們充分利用兩周一次的飲食安全主題班會,結合本班學生的飲食狀況,帶領全體同學認真解讀健康均衡營養(yǎng)的含義,潛移默化地糾正學生不良的飲食習慣,起到了協調整合各種教育力量的作用。飲食安全自主教育隊伍主要是“學生飲食安全員”模范。該校通過班主任推薦、學生自薦等形式篩選出50 名飲食安全教育積極分子,組成了“學生飲食安全員協會”,發(fā)揮學生群體的榜樣力量,帶動其他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在家庭方面,該校積極引導和幫助家長深入了解學校飲食安全教育隊伍的建設,如積極邀請家長討論和決策飲食安全教育課程的設置,在飲食安全教育監(jiān)督上,細化責任到各個家庭,激發(fā)家庭飲食安全教育的活力,實現家校協同飲食安全教育隊伍的建設。
2.開設家校協同飲食安全教育校本課程
課程教學是學校教育活動的重要優(yōu)勢,是培養(yǎng)人才的“施工圖”。學校飲食安全教育課程的開發(fā)可以更好地發(fā)揮育人作用,可以顯著改善寄宿制青少年不良的飲食習慣[23]。該校在分析本校內外環(huán)境的基礎上,根據本校學生特點、年級特點、性別差異等編制了三個年級的飲食安全教育課程[24]。七年級學生抽象思維開始發(fā)展,但仍然依賴具體的圖像,對于直觀的圖文資料記憶深刻。因此,教材傾向于用淺顯易懂的事例和圖像資料引導孩子們增強飲食安全意識,內容主要包括食品安全事故回放、不良飲食習慣大曝光、食品添加劑的“前世今生”等。八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辨析能力,課程內容側重于營養(yǎng)學知識和拓展活動案例相結合的深度探究,如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解讀、安全食品鑒別妙招大揭秘、熱源質營養(yǎng)素分類、探秘維生素家族等。九年級學生學習壓力大,對飲食的安全和營養(yǎng)有更高的要求。課程重點在于平衡好飲食和日常學習的關系,內容側重于安全飲食和營養(yǎng)均衡,如谷類及其制品的營養(yǎng)與價值、蔬菜類及其制品的營養(yǎng)與價值、肉蛋類及其制品的營養(yǎng)與價值等。在學校課程開展的同時,該校還將課程內容通過“家長學?!被悠脚_同步給家長,為家長提供協同育人的渠道,進一步達成家庭和學校在飲食安全教育理念上的共識。
最為重要和值得借鑒的是,該校為了最大限度發(fā)揮飲食安全教育校本課程的效果,充分挖掘校外資源。如在春秋季流感高發(fā)時舉行流感預防報告會,四季交替時針對學生對飲食安全的關注點,邀請營養(yǎng)學知識豐富的專家、老師開展專題講座等,有效彌補了各年級飲食安全教材的不足,使飲食安全第二課堂和文化課相互補充、融合,做到了張弛有度。同時,積極邀請家長參加各類重要講座,學習飲食安全相關知識。家長和學校在飲食安全教育內容上的同步與合作,實現了家校協同的理念共識,最大化地發(fā)揮了家庭教育在寄宿制青少年飲食安全教育上的主動作用。
1.開展家校協同飲食安全教育理論活動
該校從知識源頭入手,充分開展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的理論學習活動,在活動中普及更多的青少年飲食安全教育知識,提升家庭教育的活力。一方面,該校積極主動開展家庭飲食安全教育指導活動,通過“家長學?!被悠脚_,定期開展青少年飲食安全教育專題培訓會,給家長和學生發(fā)放《中學生食品安全指導手冊》《飲食安全常識手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等學習資料,促進家長和學生共同學習飲食安全相關知識。另一方面,也會組織專業(yè)的教師團隊與家長進行個性化交流,引導家長重視青少年飲食安全教育,在無形中改變青少年的不良飲食習慣。
2.開展家校協同飲食安全教育實踐活動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是個體真正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為了讓青少年更好地掌握食品安全知識,該校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飲食安全教育實踐活動,主要有三大類。首先是知識競賽類,如“飲食安全我先行”主題演講、“飲食安全屋”知識競賽等。其次是綜合實踐類,如“今日我當廚”拓展活動、“優(yōu)秀售貨員”綜合實踐活動等。最后是日常生活類,如“誰動了我的奶酪”食譜追蹤改良活動等。所有實踐活動的開展都會經過家長同意,而且部分實踐活動也需要家長的共同參與。如“誰動了我的奶酪”食譜追蹤改良活動,將“如何健康飲食”確定為學習主題,讓青少年與家長合作記錄家庭每日食譜,及時發(fā)現日常飲食中存在的不健康因素,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飲食安全知識的熱情,也加深了家庭和學校的聯結。又如“今日我當廚”拓展活動,請學生和家長合作利用所學食品知識在學校餐廳開展廚藝比拼。在這一活動中,家庭是小型學習組,學生和家長自主籌備、分工合作完成比拼任務,專業(yè)的營養(yǎng)老師負責知識講解和比賽評分。這些實踐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家長在飲食安全教育上的積極性,同時也營造了學生、家庭、學校合作學習的氛圍,實現了家校協同行動。
總之,該校很好地運用了協同理論來指導寄宿制青少年飲食安全教育實踐,為促進青少年健康飲食探索出新的路徑。在學校教育和校外家庭教育的共同努力下,寄宿制青少年的健康飲食認知、態(tài)度和行為均有大幅度改善,提升了青少年主動鑒別健康食物、自覺抵御不良食物的意識,促使青少年保持良好的飲食行為習慣。總結實踐過程發(fā)現,家庭教育是促進青少年安全健康飲食的必要條件,學校教育是促進青少年安全健康飲食的關鍵一步,家校協同育人是促進青少年安全健康飲食的重要途徑。因此,在之后的探索過程中,家校協同育人的深度和廣度可以進一步拓展,協同育人的理念可以進一步深化,協同育人的平臺可以進一步開拓。
在學生飲食安全教育方面,只有家校協同,才有可能達到“1+1>2”的效果;只有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實現對青少年德智體美勞的更好更全面的教育。一方面,應進一步拓展家校協同飲食安全教育的理論深度,對我國協同實現青少年飲食安全教育的經驗進行總結、歸納和提煉,探索家校協同視閾下青少年飲食安全教育的運行機制和發(fā)展規(guī)律,同時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創(chuàng)新協同育人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實踐模式,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協同育人發(fā)展路徑。另一方面,應延伸家校協同飲食安全教育的實踐廣度,不應該只停留在基礎教育實踐活動和健康檔案層面的交流,應該擴展至學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成長發(fā)展特點、心理健康水平、學習方式和日常飲食習慣等與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息息相關的內容,強化家庭和學校的聯結。另外,要進一步擴大家校協同飲食安全教育的范圍,積極構建政府、社會、學校、家庭四位一體的協同教育體系,明確政府、社會、學校和家庭的飲食安全教育責任分工,共同為青少年飲食安全教育保駕護航。
如何更好地促進家校協同模式持續(xù)充分發(fā)揮力量,促進青少年飲食安全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是家庭和學校需要共同思考的重要命題。家長和學校理應深化協同育人理念,重新定位家庭和學校的關系。首先,要強調家校協同育人的平等性。在飲食安全教育專題的培訓和交流中,逐步將“指導和要求家長”的傳統理念轉變?yōu)椤胺蘸蛥f同家長”的新理念,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學生的飲食安全教育并強調家長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25]。其次,要強調家校協同育人的協同性。家庭和學校要厘清雙方在青少年飲食安全教育中的職責和任務,學校要做好定期與學生撫養(yǎng)人的交流溝通工作,引導其正確開展家庭飲食安全教育;家庭要做好對孩子飲食安全知識、飲食安全態(tài)度、飲食安全行為的引導、監(jiān)督和管理工作,只有家庭和學校雙方做到情感上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行動上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才能達到“1+1>2”的協同效果[26]。最后,要強調家校協同育人的長久性。以飲食安全教育為契機,發(fā)揮家長在家校協同中的重要作用。家長應該是教育的共同參與者,可以持續(xù)通過“家長學?!弊尲议L及時且全方位地了解學校教育的各項工作,了解學生的成長,不斷增強家校協同共育理念[27],使家校協同育人持續(xù)有活力地發(fā)揮最大的作用。
學校和家庭需要深刻認識到家校協同育人的重要性,積極整合多種渠道資源,提升家校協同育人的氛圍,共同促進青少年飲食安全教育。首先,要善于利用便利的網絡,隨時隨地營造交流氛圍。家校協同育人不僅要針對學生的飲食教育問題開展線下交流活動,更要打造協同育人網絡平臺,可以開通學校飲食安全教育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更便捷地實現家校之間的信息共享和互動交流。其次,要建立家校育人的評價機制,定期檢查家校協同育人成效,建立起家庭和學?;ハ啾O(jiān)督的制度,提升家校協同育人的有效性。也可以開展相關的評選活動,如評選“最優(yōu)飲食安全教育家庭”,最大限度激發(fā)校外教育的力量,促進青少年全面健康地發(fā)展。最后,要有發(fā)展性思維,營造長期協同育人的氛圍。建立家校協同育人數據庫,全面整合家庭和學校的優(yōu)勢資源,提高家校協同育人的效率;及時發(fā)現存在的問題和隱患,開展工作調研;同時征求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意見建議,使青少年飲食安全教育永葆活力。
本研究基于家校協同育人的新時代教育理念,針對寄宿制青少年飲食安全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從學校的管理制度、師資隊伍、課程開發(fā)、實踐活動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探索實踐,整合了學校和家庭的優(yōu)勢教育資源,科學銜接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構建了完整的家校協同教育實踐體系,極大拓展了青少年飲食安全教育的渠道,豐富了寄宿制青少年飲食安全教育的實踐模式。未來,青少年飲食安全教育需要不斷拓展家校協同育人的深度和廣度,努力開拓家校協同育人平臺,積極構建政府、社會、學校和家庭協同發(fā)力的飲食安全教育實踐體系,開創(chuàng)青少年飲食安全教育新局面,更好地培養(yǎng)青少年健康的飲食習慣,促進其健康成長,為培養(yǎng)新時代青少年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