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qū)馬尚鎮(zhèn)九級塔小學·高潔
現(xiàn)如今,隨著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的不斷創(chuàng)新,更多的新型教學方式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當中。其中,表演作為新型教學方式之一,也在學科教學中起到了積極作用。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表演,需要選擇合適的教材內容,并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與實踐中對課文的主旨與含義進行更深一層的理解,從而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與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基于此,文章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就表演在小學語文研究性閱讀中的運用提出幾點見解,以供探討。
一、小學語文研究性閱讀的重要意義
(一)促進學生研究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在小學語文研究性閱讀教學中,學生可以以課文為中心開展自主合作研究,從中發(fā)現(xiàn)課文內涵。在研究性閱讀中,學生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體作用,根據(jù)自己的創(chuàng)意選擇合作伙伴,對課文進行深入研究。以此,在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也能有效提升他們的研究學習能力。
(二)促進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發(fā)展
研究性閱讀更注重學生的自主閱讀,且閱讀任務的選擇需要以學習小組為依據(jù)。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整篇課文或個別段落、總結自己的閱讀體會之后,小組間再進行探討交流。這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而學生在自主閱讀中,也能根據(jù)上下段落之間的聯(lián)系總結出課文的整體脈絡。當在自主疏通中遇到生字詞時,學生也會通過查字典的方式實現(xiàn)自主閱讀,從而根據(jù)自身感想對課文感情色彩形成更深一層的體會。這對于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有效提升與發(fā)展極為有利。
二、表演在小學語文研究性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案例
課文《王戎不取道旁李》講述的是幼年時期的王戎機智推斷出道旁李味苦的故事。本文整體篇幅較短,人物角色也較為突出。鮮明的對白、生動的動作和明確的故事情節(jié),無一不為師生從中提煉臺詞、動作以及角色特點提供便利。因而,此文適合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表演進行閱讀教學。
(一)準備活動
教師通過游戲表演的方式引領學生進入到小古文的語境當中。輕松自由的對話可以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使其產生閱讀小古文的興趣。這種方式既能活躍課堂的學習氛圍,又能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具體方式如下:
師:“大家都知道,古人說話的方式不同于我們現(xiàn)在的說話方式,今天我們就試著模仿一下古人的對話吧?!?/p>
教師出示課文內容“取道旁之李否?……非也非也”,要求各小組練習上述小古文的對白,并在對話完成之后自主創(chuàng)作出一句相應的古文對白。語言使用要正確,語句順暢流利,且有感情。時間為三分鐘。
各小組學生開始自主練習。
師:“時間到,我好像聽到有人能夠正確、流利地讀出黑板上的兩句對白,而且韻味十足。下面,我們先以男女生合作的方式交流交流。男生讀一、三句,女生讀二、四句,大家一起來進行一場有韻味的交流?!?/p>
男生:“取道旁之李否?”
女生:“不取不取?!?/p>
……
師:“有同學自己創(chuàng)作出對白了嗎?我們隨機找兩位同學來試試吧?!?/p>
生1:“老師是帥哥否?”
生2:“非也非也?”
……
(二)引入文本
在小古文教學中,疏通字詞環(huán)節(jié)一直都非常單調、枯燥。這時,教師可以以人物表演的方式扮演無知的路人來請教學生,以此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究過程中主動解決生字詞的問題,激發(fā)其學習興致。
教師扮演路人。
師:“老夫我在旁邊聽你們閱讀許久,奈何才疏學淺,許多字詞好像與現(xiàn)在的意思不同。老夫不太明白,可有人教一教老夫?”
生齊答:“好!”
教師要求各小組學生找出文中不同于現(xiàn)在意思的字詞,嘗試將這些字詞的現(xiàn)在的含義與文中釋義的異同教給“老爺爺”,并告知“老爺爺”自己是如何知道這些的。要求學生的語言簡潔、講述正確、解釋全面。
師:“老夫看到有一小組的探討非常認真,想懇請他們指教一二?!?/p>
A組代表:“文中‘嘗與諸小兒游’中的‘嘗’的古意為‘曾經’,今意為‘品嘗’,我們是通過查字典的方式知道的;‘看道旁邊李樹多子折枝’中的‘折’的今意為‘斷’,文中則意為‘壓彎’,我們是根據(jù)參考書和課文插圖得知的……”
師:“學到了,老夫不僅知道了這些字的含義,還知道可以通過注釋、插圖及參考書進行學習。可是,由于老夫記性太差,麻煩大家再次幫老夫回顧一下吧。課文中‘嘗’的意思是什么?”
生齊答:“曾經?!?/p>
師:“文中三個‘之’字的意思一樣嗎?”
生齊答:“不一樣?!?/p>
……
(三)扮演體驗
角色扮演可以對人物形象進行歸納,加深對人物描寫方法的分析,不僅與語文課程中語言文字學習的要求相符合,更充分體現(xiàn)了表演法生動活潑的特點,使得角色分析變得更加鮮活。
教師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王戎的外在形象。
師:“同學們,老師把王戎請到了‘現(xiàn)場’,那你們覺得他是怎樣一個人呢?要說出具體的依據(jù)喲!”
教師可留出3分鐘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與探討。
師:“現(xiàn)在,請各小組分別派出代表來說一說吧?!?/p>
B組代表:“我們小組認為,王戎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其他的孩子看到道旁的李子時都跑去摘了,只有他不去?!?/p>
師:“哦,你發(fā)現(xiàn)王戎與其他小朋友的反應不同,二者形成了……”
生齊答:“對比。”
此時,教師在王戎的形象圖片上顯示出“聰明”二字。
師:“王戎沒有被道旁的李子吸引,是因為他不喜歡吃李子嗎?”
B組代表:“并不是,是因為他知道道旁的李子是苦的?!?/p>
師:“是有人提前告訴他道旁的李子是苦的了嗎?”
B組代表:“不是,他說因為李子長在了路邊,且一棵李樹上結了很多的李子,所以他由此判斷出李子肯定是苦的?!?/p>
師:“通過此處描寫,我們可以總結出王戎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生答:“冷靜、善于思考與觀察……”
教師在王戎的形象圖片上顯示出“冷靜”“會思考”“善于觀察”等。
師:“本課通過正面描寫人物語言、側面描寫其他角色的方式,寫出了主人公王戎的聰慧、冷靜、善于觀察與思考。下面,各小組進行角色扮演,并根據(jù)課件上人物圖像的提示,嘗試運用對比的方式和生動的語言演繹出一個讓人贊嘆不已的王戎?!?/p>
……
(四)總結學習
在獨立思考與小組交流之后,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其想法層出不窮。此時,學生對課文內容與人物形象的理解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師:“本文選自《世說新語》,假如你是作者,想在文章最后加一句對王戎的評價,你會如何評價?各小組輪流說一說自己的想法?!?/p>
三、對表演在小學語文研究性閱讀中運用的思考
第一,在研究性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以文本內容為主要依據(jù),從中提煉出相應的表演元素。否則,不僅會限制表演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可運用表演的文體也會受到很大限制。
第二,在研究性閱讀教學中運用表演法,學習環(huán)境自由、開放,實踐活動也是豐富多樣、活力四射,這非常符合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但卻不能很好地保持課堂紀律。而且,為了保證學生的表演體驗,教師還要花費大量的課堂時間引導學生進行扮演體驗。因此,時間花費與管理方面有待優(yōu)化。
第三,通過短暫的師生交流,筆者意識到,筆者的表演不夠生動,有待進步與提升。雖然教師并不需要非常專業(yè)的表演素養(yǎng),但在研究性閱讀教學中,良好的表演素養(yǎng)會更有利于學生的閱讀學習,教學效果也會更好。
四、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研究性閱讀活動,不僅能改變傳統(tǒng)以師為本的閱讀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與合作閱讀的能力、有效提高其語文素養(yǎng)。由此可見,研究性閱讀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意義,一線語文教師應充分重視這一教學方式,并積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