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巧梅(??谑腥嗣襻t(yī)院)
頸椎病又稱為頸椎綜合征,是臨床上的常見病,頸椎病的主要癥狀是頭部、頸部、肩部、背部、手臂酸痛,脖子僵硬,活動受限,有的患者肩頸酸痛可放射至后腦勺、胳膊等部位,有的患者還會伴有頭暈、視物旋轉,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xiàn)惡心嘔吐、臥床不起、猝倒等。如今生活節(jié)奏加快,伏案工作的人不在少數(shù),因此導致患頸椎病的人越來越多。艾灸治療頸椎病的效果較好,本文將帶您了解頸椎病的艾灸調(diào)理知識。
艾灸是最合適用來調(diào)理頸椎病的方法。俗話說“痛則不通,通則不痛”,頸椎病給患者帶來的疼痛,本質上是因為經(jīng)絡堵塞“不通”。艾灸調(diào)理頸椎病是依靠艾葉在燃燒過程中產(chǎn)生的熱力來疏通經(jīng)絡,淤堵化解后,自然就不再痛了。
在艾灸治療中,先要確定好穴位,然后用燃燒的艾條在穴位處距離皮膚一寸左右的位置進行艾灸,時間為5~10 分鐘,灸至皮膚微微發(fā)紅為止。每個穴位每日灸1~2 次。
大椎穴是人體養(yǎng)生保健的重要穴位,且大椎穴具有強身保健、疏風散寒、鎮(zhèn)靜退熱等作用。大椎穴位于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低下頭,頸背部有一個高突的骨節(jié),此為第七頸椎,其下就是大椎穴。
在中醫(yī)古書上有記載:肩井穴主肩背痹痛,臂不舉,因此艾灸肩井穴能夠治療頸椎問題。肩井穴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大椎穴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
天柱穴是治療肩膀酸痛、肌肉僵硬的重要穴位,艾灸天柱穴,能夠充盈肩頸部的氣血。天柱穴位于頸后區(qū),后發(fā)際線正中旁開1.3 寸處,也就是頸脖子處有一塊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側凹處。
后溪穴有寧神、利竅、舒經(jīng)的功效,對于正在發(fā)育的孩子、電腦前的上班族等人群,艾灸后溪穴能有效預防頸椎疼痛、腰腿部疼痛,還能預防駝背,也有緩解疲勞的功效。后溪穴位于小指外側,手掌和手指交界處。
合谷穴是大腸經(jīng)的原穴,艾灸合谷穴能夠調(diào)節(jié)身理氣。合谷穴位于手的背側,第二掌骨的中點下緣位置。
外關穴是八脈交會穴位之一,有解毒清熱、止痛解痙、通經(jīng)活絡的功效。外關穴位于前臂背側,手脖子橫皺紋向上三指寬處,與正面內(nèi)關穴相對。即: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 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風池穴是人體的重要穴位。將大拇指和中指自然放到枕骨兩邊,并輕輕滑動,觸摸到后枕部有明顯的兩個凹陷之處時,這個地方就是風池穴。
一旦確診頸椎病需積極治療,避免病情加重后難以治愈,使用艾灸的手段來調(diào)理頸椎病,效果良好,但患者在施灸期間要注意保暖,避免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