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利花
孩子一入小學校門,一年級語文教材就編排學習正確的讀書姿勢和寫字姿勢,“手握鉛筆一寸,胸離桌子一拳,眼離書本一尺”,并貫穿整個學習過程。雖然語文教師一再強調正確的讀書姿勢和寫字姿勢,但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fā)現有的學生沒有采用正確的姿勢。首先寫字姿勢錯誤人數占比例較多,然后握筆姿勢五花八門:兩指尖掐捏式、握拳式、三指緊握式……筆桿或前倒,或后倒,或直豎;手腕或內扣,或前翻;坐姿更是千姿百態(tài),或上身左右傾斜,或扭曲后背(脊柱),或歪脖子等。寫出來的字因為坐姿和握筆姿勢的錯誤一邊倒或全部上斜或全部下斜,即使寫得工整漂亮,也影響速度和效率,寫字持續(xù)不了多長時間手腕和膀臂就很累和酸痛。發(fā)現這種現象后,如果不重視加強矯正,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更會影響學生的視力和身體健康發(fā)育。怎么來矯正這種錯誤的寫字姿勢呢?
一、思想上要重視
教師、學生、家長要有教育并監(jiān)督孩子養(yǎng)成正確寫字姿勢的習慣。一旦錯誤姿勢,就要引起重視。教師在課堂上督促學生掌握正確寫字姿勢,不能流于形式,只要學生一提筆就強調、檢查正確的寫字姿勢,姿勢正確再落筆,特別是一年級,要堂堂落實到位,不厭其煩監(jiān)督,直到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一個班級學生寫字姿勢錯誤多,教師要反省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對癥下藥,因材施教。家長也是如此,孩子寫字姿勢總是錯誤,也要反省思考問題產生的原因和解決方法,不能只有口頭上的提醒監(jiān)督,更重要的是行動上督促指導,不間斷地檢查糾正寫字姿勢。關鍵時候,家長要手把手指導,也可以提醒孩子觀察對照寫字姿勢圖片強化行為。這樣,久而久之,學生從小就會將外部提醒內化為自主習慣。
二、把握好作業(yè)量
教師要把握好課堂作業(yè)量,以“少而精”為目標,讓學生靜心、盡心把作業(yè)寫正確、端正、清楚、漂亮,關注自己的坐姿和寫姿。國家教育部門非常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實施減負增效教育措施,不僅不會影響教育質量,更有助于落實求質的思想和方法,如語文教師已經大量減少了重復機械抄寫的課堂作業(yè),鼓勵學生之間互相交流,比一比“誰寫得好、記得牢”,把自主權和辨別權交給學生,既是寫字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自律能力的提升,更是學習態(tài)度和方式的獲得,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教師把握好作業(yè)量,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追求精講精練,會有更多的時間關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動態(tài),著眼點會不斷落在學生的坐姿和寫姿上。
三、及時糾正加跟蹤
當一種行為成為習慣要矯正是非常費時費力的過程,即使糾正一段時間了但是不加注意就會反復。因此教師或家長或學生一旦發(fā)現行為錯誤就應該立刻糾正,對于經常反復的要耐心進行一對一的加強跟蹤輔導,從思想到行為,又從行為到思想,反復跟蹤教育輔導,這樣才會矯正得徹底。學習過程也是學生個體成長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樹立“亡羊補牢,為時未晚”“見善則遷,有過則改”的意識。沒有改不了的壞習慣,只要端正思想、積極落實就能有改變。有改變就應予以表揚鼓勵,幫助孩子樹立糾錯的信心,形成一種正遷移,幫助其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以及習慣,直成習慣成自然為止。
四、借助輔助工具
小學階段是學生生理和心理的發(fā)育成長的關鍵過程。有些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不僅需要教師和家長的輔導,也需要借助一些工具輔助矯正。例如矯正握筆姿勢的握筆器,矯正坐姿的椅子,鏡子等。當然更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示范,手把手的輔助,教師和家長的決心、細心、耐心會感染學生,使其同樣有決心、細心、耐心。
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的養(yǎng)成過程,不僅是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過程,也是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的培養(yǎng)過程,更是一種優(yōu)秀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