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同文
語文是初中階段的重要學科,通過語文課堂上開展的閱讀、寫作、鑒賞等教學活動,可逐步提升初中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但許多初中學生的作文能力較差,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在教學中應立足作文教學的要求與特點,采用恰當?shù)姆椒?,幫助學生尋找寫作切入點、落腳點,提高他們的作文能力。
收錄進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在文筆、寫作技巧、情感表達等方面往往有一定的獨到之處,而這些地方恰好是學生需要學習的。針對初中學生開展的寫作訓練,應立足于教材文本,尋找其中的精彩語言部分,展開仿寫訓練。在仿寫時,學生應模仿作者的寫作手法,如文章為細節(jié)描寫,自己也采用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文章為擬人手法,也應用擬人手法。為提高寫作教學效果,教師需在帶領學生分析、鑒賞文本時,找出其中的典型句子,引導學生微寫作。
如在《秋天的懷念》一課,有這樣的句子:又是秋天,妹妹推著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這篇文章是史鐵生寫的,全文關于秋天景色的描寫非常少,只是寫了一些“菊花開”“樹葉掉落”等景象,且都是一筆帶過,語言雖樸實,但卻反映了作者對母親的思念、贊美與悔恨。在課后給學生布置了一篇“秋天”主題的微寫作,一些學生寫出了這樣的句子:相對于春的繁麗、夏的浮華、冬的死寂,秋是一位洞明世態(tài)炎涼,又還未至垂垂已老的中年偉人;秋天只是一個萬物飄零的季節(jié),花凋謝,草枯榮,綠隱退,黃遍地,瀟瀟雨,瑟瑟風,總是讓人油然而生一種悲壯的情愫。這些句子與作者的手法一樣,都采用了排比句。
寫作的綜合性較強,手法較多,為提高初中學生的作文水平,教師需引導初中學生分析每一篇課文的語言,提煉出其中的精美語言,仿照其寫作手法,積累寫作經(jīng)驗。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一些文章,在某些關鍵的部分會留有一定的余地,如有的情節(jié)一筆帶過或者直接跳過,實際上都是情節(jié)發(fā)展的留白。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科學利用這些空白部分,讓學生以這些精彩的空白部分作為切入點,聯(lián)系上下文補充描述,這種補寫訓練的方式,讓學生的寫作以文本為基礎展開,又有一定的拓展。學生的寫作水平,反映的是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深度,針對空白點的補充,由于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想法,教師應該鼓勵他們大膽想象。
如在《沁園春·雪 》一課,當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完文章后,要求每個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看法,一些學生有豪邁之感,一些學生說詞中所描寫的景色是奇美的,一些學生說感覺作者是胸懷天下之人……在學生表達了各自的看法后,利用多媒體向?qū)W生展示了吳祖光對這首詞的評價:風調(diào)獨絕,文情并茂,而氣魄之大乃不可及。隨后,教師帶領學生開始鑒賞其中的寫作手法,一些學生指出:感覺詞中所描寫的很多內(nèi)容,都是一筆帶過,如某一學生針對最后一句“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展開了自己的想象,寫出了這樣的句子:千百年來有多少風云人物,可他們終究只是華麗的過去,如今,這個雄偉壯麗的大好江山必將是屬于拼搏奮斗的一代的。對文章留白的分析也可作為寫作切入點,但教師在語文課堂上,需要引導學生找出全文的留白點,讓學生們針對各處留白點,提出各自的想法。
為了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在語文課堂上可以開展各種各樣的寫作練習活動,但應將教材文章作為立足點,帶領學生分析文本中的留白處,激發(fā)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聯(lián)系上下文補寫。
語文教材中的文本類型多,每一篇課文都有其獨特的寫作手法,一些文章的結(jié)尾部分,并未給出結(jié)果,使人在閱讀時有意猶未盡之感,對于這部分文章,教師也應注重對結(jié)尾部分的把握,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想象接下來的故事情節(jié),這一想象的過程,實際上也是鍛煉學生思維的過程,使每個學生用文字表述。續(xù)寫也是語文學科中比較常見的作文形式,在續(xù)寫時教師要給學生更大的自由,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如在《皇帝的新裝》一課,結(jié)尾部分是老百姓在討論皇帝什么都沒有穿,皇帝有點兒發(fā)抖,因為他也有點懷疑老百姓說的話的真假,但是他心里還是認為需要把游行大典舉辦完再說,也就擺出了更為驕傲的神氣。對于這一童話故事,文章的結(jié)尾部分并沒有真正介紹故事的結(jié)局,在這篇文章學完以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續(xù)寫,結(jié)合自己對皇帝這一人物的把握,分析一下未來的故事走向。在本篇故事中,涉及了幾個關鍵人物,皇帝、大臣、騙子和看客,皇帝奢侈且昏庸,大臣虛偽且愚蠢,騙子巧舌如簧,看客人云亦云,每個人都有鮮明的人物特征,一些學生通過對這些人物的分析,認為后續(xù)的故事將按照這一過程演變:皇帝有所懷疑,再次詢問大臣和騙子,大臣一直沒有看到新衣,但自己又不敢承認自己不是圣賢,又怕犯欺君之罪無法承擔后果,就一直說有;騙子肯定不會承認自己是騙子的,說的人多了,皇帝自然而然地就認為他確實穿上了新衣,常年穿著這件新衣,被其他國家的人嘲笑……
續(xù)寫部分是對故事接下來發(fā)展方向的描寫,但班級內(nèi)的學生數(shù)量眾多,每一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想法,新課標下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學生續(xù)寫時應鼓勵他們積極創(chuàng)新。
每一篇文章都有對應的主題,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文章時,應重視對文章主題的分析,提煉出主題后,給學生創(chuàng)作的時間,讓他們將自己的寫作情況與作者的文章加以對比,從對比中發(fā)現(xiàn)自己在寫作中存在的不足。語文課堂中通過經(jīng)常性的主題寫作訓練,可以讓學生熟能生巧,堅持不懈就能掌握各種主題、文體的寫作要點,靈活應用自己在語文課堂上學到的寫作手法與技巧,保障文章思路的清晰性、框架的合理性。
如在《社戲》一課,是魯迅先生描寫的關于家鄉(xiāng)的一項傳統(tǒng)活動,由于魯迅本人的性格特點,文章表達了魯迅對都會、農(nóng)村兩種生活情景、人際關系的不同看法,第一部分為在都會看京戲的內(nèi)容,體現(xiàn)了丑惡齷齪窒息的社會現(xiàn)象、冷漠自私的人際關系;后一部分為農(nóng)村社戲的盛況,展現(xiàn)了農(nóng)村歡樂祥和的熱鬧場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在本篇文章學習完以后,要求班級內(nèi)的學生都要寫一篇關于傳統(tǒng)活動的作文,如一些學生選擇了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盛況,有些同學則選擇了春節(jié)扭秧歌的情景。在這類型文章的寫作中,圍繞著文章主題,不僅僅要描寫活動場景,更需要烘托節(jié)日氛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等,突出活動下的社會風貌等內(nèi)容。
寫作是任何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都不可忽略的方面,為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也需要開展一些主題寫作活動,讓學生學會各種主題文章的寫作手法,創(chuàng)新寫作思路。
總之,寫作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有著關鍵的作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有較強的寫作能力,教師需幫助學生尋找練筆落點,展開各種寫作訓練活動,幫助他們積累寫作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