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琴
壓力源又被稱為緊張源或者應激源,是指導致個體出現(xiàn)壓力反應的不良刺激,主要包括文化性、社會性、心理性及生理性壓力源[1]。手術室工作人員與各種銳器、患者的血液、體液接觸較為密切,給手術室護士造成了較大的心理負擔,易產(chǎn)生較高壓力水平[2]。自我效能感是一種理論和經(jīng)驗的動機信念,在新技能和知識的學習及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3]。心理彈性是指個體在面對外部環(huán)境變化、負性事件等情況時,個體自身心理、行為及態(tài)度等所表現(xiàn)的反應,屬于積極心理素養(yǎng)的一種[4],高水平心理彈性能更好地抵抗不良事件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職業(yè)倦怠是指個體在工作過程中對人際關系應激源或者心理應激源等做出反應所表現(xiàn)的一種心理綜合癥,一般包括成就感降低、人格瓦解以及情緒衰竭[5]。近年來,我國醫(yī)療衛(wèi)生系統(tǒng)中優(yōu)質護理服務正在有序推進,在提升護理人員服務質量的同時,護理人員工作壓力水平不斷提高,影響護理質量,增加了離職風險[6]。本研究通過分析手術室護士工作壓力源與自我效能、心理彈性以及工作倦怠感的相關性,旨在為提升護士自我效能以及心理彈性水平提供參考,現(xiàn)報告如下。
采用便利抽樣法,于2022年10月-12月選取本地區(qū)4所二級甲等醫(yī)院108名手術室護士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手術室工作年限在1年及以上;(2)有全職聘用合約者;(3)對本次調查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輪轉護士、返聘護士、外院進修護士、實習護生;(2)研究期間未在崗位護士,如事假、產(chǎn)假等;(3)入組前3個月出現(xiàn)親人去世等重大負性生活事件。108名手術室護士中,男性11名,女性97名;年齡23~48歲,平均(30.42±2.37)歲;工作年限1~27年,平均(8.82±2.21)年;學歷:大專31名,本科73名,碩士及以上4名;職稱:護士51名,護師33名,主管護師21名,副主任護師3名;婚姻狀況;已婚76名,未婚27名,其他5名;勞動人事關系:合同制63名,在編45名。
1.2.1工作壓力源 采用中國護士工作壓力源量表進行評價,該量表由王妤等[7]編制,包括社會地位及職業(yè)發(fā)展、專業(yè)技能、患者及家屬態(tài)度、管理及醫(yī)護關系、工作性質及工作環(huán)境5個維度,共35個條目。采用Likert 4級(0~3分)評分法,其中0分為無壓力,1分為輕度壓力,2分為中度壓力,3分為重度壓力,分值越高表明護士工作壓力越大。
1.2.2自我效能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進行評價,該量表由Luszczynska等[8]編制,包括策略性效能、應變力效能、動機性效能以及執(zhí)行力效能4個維度,共10個條目。采取Likert 4級(1~4分)評分法,分值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
1.2.3心理彈性 采用心理彈性簡化量表進行評價,該量表由Campbell-Sills等[9]編制,Wang等[10]進行翻譯修訂,包括10個條目。采取Likert 5級(0~4分)評分法,其中從不為0分,總是為4分,分值越高表明心理彈性水平越高。
1.2.4工作倦怠感 采用職業(yè)倦怠量表對護士職業(yè)倦怠情況進行評價,該量表由Maslach等[11]編制,宋雙等[12]進行了翻譯及信效度檢驗,包括個人成就感、去人性化及情緒衰竭3個維度,共22個條目。采取Likert 7級(0~6分)評分法,從不為0分,每天為6分,總分0~132分,分值越高表明工作倦怠感越強。
1.2.5調查方法 首先對調查員進行統(tǒng)一培訓,培訓內容主要為交流技巧、指導用語、各量表條目內涵、本次調查目的及意義等;由接受統(tǒng)一培訓后的調查員進行問卷調查,告知調查對象本次調查內容、目的及意義,耐心講解各個量表填寫方式及要求,在調查對象無疑問后發(fā)放問卷,由調查對象自行填寫問卷,并當場收回。本次共發(fā)放問卷110份,回收有效問卷108份,有效率為98.18%。
表1 手術室護士工作壓力源維度得分情況 (分,
表2 手術室護士工作壓力源得分在2分以上的條目 (分,
108名手術室護士工作壓力源總分為(2.01±0.52)分,處于中度壓力水平。
108名手術室護士自我效能、心理彈性以及工作倦怠感得分分別為(2.18±0.69)分、(2.52±0.43)分和(68.96±13.08)分。
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手術室護士工作壓力與自我效能、心理彈性呈顯著負相關(r=-0.531、-0.489,P<0.05),與工作倦怠感呈顯著正相關性(r=0.672,P<0.05)。
本研究結果顯示,手術室護士工作壓力源總分為(2.01±0.52)分,與劉春青等[13]調查結果基本一致,表明手術室護士工作壓力處于中等水平。手術室是搶救危重癥患者主要場所,護理工作不僅要求高、強度大且節(jié)奏快。手術室護士要正視自身工作,積極面對護理壓力;同時,醫(yī)院護理管理者應認識到手術室護士所面臨的困難及護士不足等,要幫助、關心及尊重護士;手術室護士長應充分做好調配管理工作,設計更加合理的流程,減輕護士工作壓力。本研究結果顯示,108名手術室護士工作壓力源得分在2分以上的維度分別是患者及家屬態(tài)度、工作性質及工作環(huán)境、社會地位及職業(yè)發(fā)展,與薛媛媛等[14]的調查結果相近。柳慧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急診護理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源主要來自工作量和時間分配及患者護理方面。手術室護士的工作具有注意力高度集中、操作環(huán)節(jié)復雜、技術含量高等特點,極易處于職業(yè)暴露的風險中,長期處于高壓力緊張狀態(tài)。本研究結果顯示,108名手術室護士專業(yè)技能、管理及醫(yī)護關系維度得分相對較低,表明護士面對人際關系以及專業(yè)技能壓力較小。原因可能為:手術室護士平均工作年限達8年以上,且受教育程度以本科為主,不僅護理經(jīng)驗豐富,且護理技能及護理專業(yè)能力相對較高,因而對勝任手術室護理工作壓力相對較小;另外,由于手術室工作往往與術者、麻醉師等密切關聯(lián),需要相互配合,同事之間較融洽,降低人際關系對手術室護士造成的壓力。本研究結果顯示,手術室護士工作壓力源得分2分以上的條目為工作高節(jié)奏及高強度、工作量太大、患者及家屬不理解、擔心工作中出現(xiàn)差錯、無用書面工作太多。余曉敏等[16]研究發(fā)現(xiàn),護理工作量是手術室護士的主要壓力來源。手術室護理具有自身特殊性,護士需提供連續(xù)、無間斷、系統(tǒng)性的護理服務,對護士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護理工作量顯著增加,導致工作節(jié)奏及強度較高;手術室患者多為急危重癥,而家屬對患者治療效果期望較高,往往提出不合理要求,導致護士壓力水平增高。
自我效能感是一種認知過程,個體通過環(huán)境影響和社會影響學習新的行為,達到改善未來事件的能力。心理彈性反映了個體的適應能力,高心理彈性有助于提升心理適應性,使個體能夠客觀面對負性事件,并積極尋找有效應對措施。本研究結果顯示,108名手術室護士自我效能得分為(2.18±0.69)分,低于肖鳳等[17]對臨床護士的調查結果,表明手術室護士的自我效能水平相對較低。108名手術室護士心理彈性得分為(2.52±0.43)分,與覃艷莉等[18]調查結果相近,表明手術室護士的心理彈性處于較低水平。108名手術室護士工作倦怠感得分為(68.96±13.08)分,略高于孫玲[19]的研究結果(66.22±6.89)分。
調查顯示[20],護士壓力源程度越高工作倦怠感越高,其心理彈性及自我效能感水平越低。本研究結果顯示,手術室護士工作壓力與自我效能、心理彈性呈顯著負相關(r=-0.531、-0.489,P<0.05),與工作倦怠感呈顯著正相關性(r=0.672,P<0.05)。原因可能為:手術室護士常面臨各種急危重癥甚至死亡的情況,易出現(xiàn)焦慮、緊張情緒,加之患者家屬不理解,從而增加了護士工作壓力。手術室護士工作壓力源的程度越高,其身心傷害越大,增加了職業(yè)倦怠感。同時,護士自我效能感及心理彈性的降低,對于自身是否能夠勝任高強度及高節(jié)奏手術室護理的壓力也不斷增加,進而提高工作懈怠感,降低護理質量。因此,手術室應安排專人負責與患者家屬溝通交流,安撫家屬情緒,提高家屬對手術室護理認知,理解手術室護士工作;加強對手術室護士培訓及心理疏導,促使手術室護士能夠適應自身高強度的工作環(huán)境。同時,護理管理部門、護士長可根據(jù)護士的職務、職稱以及家庭條件等綜合情況,制定針對性管理措施,通過壓力評估、情緒療法、規(guī)范化培訓、正念減壓療法等,緩解護士工作壓力。并做好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取得患者及家屬理解,使其全身心投入手術室護理工作。
綜上所述,手術室護士工作壓力處于中等水平,且工作壓力水平與自我效能、心理彈性以及工作倦怠感密切相關。醫(yī)院管理部門應結合手術室及護士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管理措施,緩解其工作壓力,改善自我效能、心理彈性,降低工作倦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