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一
1987年,遼寧本溪的田恩宏到某個海濱城市出差。他在路邊一個攤位上發(fā)現一塊奇怪的石頭,長滿了濃密的白發(fā),而且白發(fā)與石頭的連接處有黑黑的小點,就像頭皮上的毛囊一般,完全沒有膠水的痕跡。當他聽說這塊奇石是從海邊撿來的天然石頭后,便花了不菲價格把它買了下來。
回家后,田恩宏愛不釋手,經常拿出來研究和把玩,他最喜歡的,就是時常摸摸石頭上那些柔軟有彈性的白發(fā)。哪曾想,摸著摸著,田恩宏就發(fā)現不對勁了。大概過了半年時間,這塊石頭上的白發(fā),不僅發(fā)質有點變硬了,好像還長長了近兩厘米。這也太驚悚了。要知道,石頭買回來后,就一直小心翼翼地放在木盒子里,連水都沒沾過?!澳沁@石頭里有外星生物?還有頑強的生命遺跡?”這個疑問讓田恩宏一家人都感覺寢食難安,生怕會帶來什么災難。
田恩宏輾轉找到了不少科研機構,一直無果。直到2004年,田恩宏找到了北京大學地質系的專家。專家也表示從來沒見過,必須通過專業(yè)手段對其進行檢測。紅外線光譜分析等微觀檢查發(fā)現,石頭本身和它的白發(fā)都是純天然的,是大自然自身創(chuàng)造的。接著,通過顯微鏡的觀察,專家發(fā)現在石頭與白發(fā)之間,有一層薄薄的白色碳酸鹽,石頭上的白發(fā)并不是從石頭內部生長出來的,而是在這層白白的碳酸鹽上長出來的。最終,專家發(fā)現白發(fā)與白珊瑚的生長特性非常相似,由此,專家對田恩宏介紹說:“這可能是來自深海中的一種生物?!焙髞?,在北京大學地質系專家的推薦下,田恩宏又踏上了去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旅途。科學家鑒定:這是一種海洋動物——頭盤蟲,而且也是我國科學家首次收集到的頭盤蟲標本。專家推測,這塊石頭上的頭盤蟲應該是附著到了海底的一塊鵝卵石上,然后生長,又被海水沖刷,不斷被海浪推送,最終遺落在了海岸上,被擺攤的攤主撿到后,輾轉到了田恩宏的手中。那么,為什么頭盤蟲會在離開海洋之后仍然不斷地生長呢?專家解釋,因為頭盤蟲的根管中仍然存了一些微生物和營養(yǎng)物質,這也是為什么一開始它的“白發(fā)”摸上去又柔軟又濕潤。等到根管中的營養(yǎng)物質被消耗殆盡,頭盤蟲也就停止生長,逐漸又堅韌又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