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笑菡
(北京大學基礎醫(yī)學院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系,北京 100191)
真核細胞染色質(zhì)的基本結(jié)構(gòu)單位是核小體,核小體由約147 bp的DNA纏繞在H2A、H2B、H3和H4各兩個拷貝的組蛋白八聚體上形成。在以DNA為模板的轉(zhuǎn)錄、復制、重組和修復等諸多細胞生命活動中,核小體結(jié)構(gòu)始終處于動態(tài)解聚和再組裝過程。尤其在復制期,伴隨全基因組的復制,染色質(zhì)上所有的核小體也發(fā)生了解聚與再組裝,形成新的染色質(zhì),保證了遺傳信息的準確傳遞,這個過程被稱為染色質(zhì)的從頭裝配[1]。表觀遺傳一直被認為在染色質(zhì)從頭裝配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但具體機制仍不清楚[2]。
由于組蛋白堿性強的特征,為了避免與帶負電荷的DNA非特異性結(jié)合,成為不溶的聚集體,新生組蛋白存在H4K5、K12、K91的乙?;阴;軌蛑泻徒M蛋白的正電荷,有利于核小體正確組裝。與乙?;煌?,新生組蛋白H3與H4的甲基化修飾程度很低,當其裝配為核小體后,新生組蛋白所特有的乙酰化修飾被快速去除,甲基化程度也迅速升高而成為成熟的染色質(zhì)。很多證據(jù)表明,組蛋白的表觀修飾在復制期存在動態(tài)改變,雖然新生組蛋白乙?;揎椗c核小體裝配的關系目前研究得較為清楚,但親代組蛋白表觀修飾如甲基化水平是否對染色質(zhì)裝配起調(diào)控作用還不清楚。
組蛋白H3K4去甲基化酶(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 1, LSD1)是第一個被發(fā)現(xiàn)的組蛋白去甲基化酶,能夠催化組蛋白H3K4二甲基化、一甲基化(H3K4me2∕1)去甲基化[3],它作為轉(zhuǎn)錄抑制復合物的成員在轉(zhuǎn)錄調(diào)節(jié)中的作用被廣為研究。本實驗室的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了LSD1不同于其轉(zhuǎn)錄調(diào)節(jié)功能的復制起始與復制時序調(diào)節(jié)功能[4]。進一步研究[5]表明,LSD1除了能夠促進復制起始,同時能夠促進復制偶聯(lián)的核小體組裝過程,親代組蛋白H3K4me2的修飾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被去除,有助于解聚后的核小體高速、準確地重新裝配。
1.1.1 人骨肉瘤細胞系(U2OS細胞)培養(yǎng)與同步化 DMEM培養(yǎng)基(Gibco)含10%胎牛血清(Gibco)和青鏈霉素(Sigma),胸苷(thymidine)(Sigma),諾考達唑(nocodazole)(Sigma)。
1.1.2 siRNA訂購與轉(zhuǎn)染 對照siRNA與靶向LSD1 siRNA購買自GE Dharmacon,序列如下:
siLSD1
UGAAUUAGCUGAAACACAA
siCTR
UGGUUUACAUGUUUUCUGA
siRNA轉(zhuǎn)染試劑為RNAiMAX (Invitrogen)。
1.1.3 點突變試劑盒 (QuikChange mutagenesis,Stratagene公司),微球菌核酸酶(micrococcal nuclease, MNase)(Worthington)。
1.2.1 U2OS細胞周期同步化 雙胸苷(double thymidine)雙阻滯:將1.5×105U2OS細胞系接種在六孔板中,轉(zhuǎn)染75 nM對照和LSD1 siRNA,6 h后更換為含有2 mM thymidine的培養(yǎng)基孵育14~17 h,第2天去除thymidine釋放細胞10~12 h,再次加入2 mM thymidine孵育14~17 h,去除thymidine釋放細胞,在釋放的0、3、6、9和16 h收集細胞進行流式細胞術或免疫熒光分析。Double thymidine雙阻滯法可以使約90%U2OS細胞同步化在G1∕S臨界點。
胸苷-諾考達唑(thymidine-nocodazole)阻滯:U2OS細胞轉(zhuǎn)染對照和LSD1 siRNA后,加入2 mM thymidine的DMEM培養(yǎng)14 h,第2天去除thymidine釋放細胞6 h,加入250 ng∕mL nocodazole培養(yǎng)細胞6 h,去除nocodazole后,在0、1、3、7和12 h收細胞進行流式細胞術分析。Thymidine-nocodazole阻滯法可以使約90%U2OS細胞同步化在G2∕M臨界點。
1.2.2 抵抗siRNA的點突變質(zhì)粒構(gòu)建 以野生型LSD1質(zhì)粒為模板,合成包含3個點突變的引物,點突變?yōu)長SD1 siRNA靶點區(qū)域,上游引物: G GAA TAT GAT GAA TTG GCA GAT ACA CAA GGA AAG CTA G;下游引物: C TAG CTT TCC TTG TGT ATC TGC CAA TTC ATC ATA TTC C。按照試劑盒說明進行PCR反應、DpnI去除模板DNA、轉(zhuǎn)化、挑克隆測序鑒定。
1.2.3 免疫熒光共聚焦顯微鏡觀察 將U2OS細胞以25%的密度接種在提前放入蓋玻片的六孔板中,采用thymidine雙阻滯法同步化U2OS細胞至G1∕S臨界點。去除thymidine釋放細胞后,在不同時間點收集細胞,固定、打孔、一抗(LSD1、H3K4me2、H3K4me1)孵育4度過夜、熒光二抗孵育室溫1 h、封片、共聚焦顯微鏡觀察。
1.2.4 流式細胞術分析 70%乙醇4 ℃過夜打孔、固定細胞,清洗細胞后加入500 μL 含RNA酶和DNA染料碘化丙錠的PBS 37 ℃孵育1 h,300目濾網(wǎng)過濾細胞入流式管分析DNA含量。
1.2.5 微球菌核酸酶(micrococcal nuclease, MNase)消化的染色質(zhì)空間可及性分析 U2OS細胞轉(zhuǎn)染對照和LSD1 siRNA,48 h后在細胞培養(yǎng)基中加入10 μM胸腺嘧啶核苷類似物EdU(5-Ethynyl-2’-deoxyuridine)標記增殖期細胞新生DNA 10 min,收集細胞,用不同濃度(0.25 U、0.5 U、2 U和5 U)或相同濃度(5 U)不同時間(1、4、8和12 min)MNase處理等量的細胞核[6],經(jīng)過酚∕氯仿抽提去蛋白、乙醇沉淀DNA等步驟,將純化后的DNA片段用含核酸染料溴化乙錠(ethidium bromide, EB)的2%瓊脂糖凝膠進行電泳。為了檢測新生DNA,將瓊脂糖凝膠中的DNA在20×SSC緩沖液中轉(zhuǎn)移至尼龍膜上,紫外交聯(lián)10 min,用Click反應給標記了EdU的新生DNA片段偶聯(lián)上生物素(biotin),與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鏈霉親和素(HRP-Streptavidin)孵育進行免疫印跡分析。DNA條帶灰度定量分析采用Image J V1.50b軟件[7]。
1.2.6 免疫共沉淀實驗(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 將U2OS細胞同步化在G1∕S臨界點,釋放3 h收集細胞,用Co-IP裂解液裂解細胞,收集蛋白,預留1%裂解液作為陽性對照組(input),其余加入LSD1抗體過夜孵育,第2天分別加入二抗、Agarose蛋白A瓊脂糖凝珠,清洗珠子6遍,每次5 min,和Input一起加入2×上樣緩沖液,水浴鍋100 ℃煮樣10 min,Western blot檢測目標蛋白。
定量數(shù)據(jù)均錄入SPSS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組間比較采用Student′s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的前期結(jié)果表明,LSD1通過去除H3K4me2激活基因組的早期復制起始點,正調(diào)控復制起始,促進復制的進行。為了觀察LSD1對細胞周期的影響,采用抑制復制的藥物Thymidine雙阻滯法將U2OS細胞同步化在G1∕S臨界點或采用thymidine與抑制有絲分裂的藥物nocodazole雙阻滯法將U2OS細胞同步化在G2∕M臨界點,去除藥物后在不同時間點收集細胞進行流式細胞術分析,結(jié)果表明LSD1敲低使得細胞復制期的進程減慢(圖1A),但不影響分裂期的進程(圖1B)。
圖1 LSD1敲低引起細胞復制期進程延遲
為了檢測LSD1 siRNA的特異性,采用點突變試劑盒引入三個siRNA靶點DNA的點突變構(gòu)建出能夠抵抗siRNA的LSD1質(zhì)粒(siRNA resistant LSD1,siR-LSD1)。在U2OS細胞中分別轉(zhuǎn)染對照siRNA、LSD1 siRNA或LSD1 siRNA加siR-LSD1,48 h后收集、裂解細胞,提取細胞總蛋白進行Western blot分析。結(jié)果表明,轉(zhuǎn)染LSD1 siRNA后細胞中的LSD1蛋白水平顯著降低,當同時轉(zhuǎn)染siR-LSD1質(zhì)粒后,過表達的外源LSD1能夠抵抗siRNA的降解,表達水平不受影響,證實實驗所用的siRNA能特異性地敲低細胞中LSD1蛋白水平(圖1C)。
為了觀察細胞周期中LSD1活性的動態(tài)改變,采用免疫熒光共聚焦顯微鏡觀察和分析LSD1、H3K4me2、H3K4me1在細胞周期不同節(jié)點的水平。結(jié)果顯示,LSD1的熒光信號強度在復制早期(0 h和3 h)最強,隨著細胞周期進展,熒光強度逐漸減弱,與之相應,代表LSD1活性的H3K4me2的熒光信號強度在復制早期(0 h和3 h)最弱,之后逐漸增強(圖2A)。同時,觀察到H3K4me1熒光強度在復制早期增高,隨著復制的進行熒光強度降低(圖2B)。Image J定量分析3次獨立免疫熒光實驗結(jié)果(圖2C)。結(jié)果表明,LSD1蛋白的表達及活性水平與細胞周期的變化密切相關,表達與活性的峰值出現(xiàn)在復制早期;同時,組蛋白H3K4me2在復制早期被去除,復制中后期快速重建。
圖2 LSD1活性峰值在復制早期
動態(tài)組蛋白修飾對復制偶聯(lián)的核小體解聚與再組裝過程有重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8-9]。為了解LSD1是否對復制偶聯(lián)的核小體裝配有作用,采用MNase消化實驗檢測細胞中總?cè)旧|(zhì)和新生染色質(zhì)的核小體裝配效率。MNase對裸露的DNA有切割作用,對組蛋白保護的核小體DNA則不能切割,因此該實驗可以評估新生核小體的形成情況即核小體的裝配效率,亦被稱作染色質(zhì)空間可及性分析。在U2OS細胞中敲低LSD1,加入胸腺嘧啶核苷類似物EdU(5-ethynyl-2′-deoxyuridine)標記新生DNA10 min,收集細胞,用不同條件的MNase處理等量細胞核,收集、純化被切割的染色質(zhì)DNA片段,上樣至2%含EB的瓊脂糖凝膠進行電泳。成像后將瓊脂糖凝膠中的DNA轉(zhuǎn)移至尼龍膜上,標記了EdU的DNA片段用Click反應偶聯(lián)上Biotin,與HRP-Streptavidin孵育,顯色曝光。結(jié)果表明,與對照相比,LSD1敲低之后,細胞中總?cè)旧|(zhì)被不同條件MNase消化后的染色質(zhì)片段在瓊脂糖凝膠電泳中條帶的帶型和亮度基本一致(圖3A,3B上),同時,Image J對DNA條帶灰度掃描定量分析結(jié)果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的DNA片段的數(shù)量基本一致,表明LSD1敲低對總?cè)旧|(zhì)核小體裝配效率影響不大(圖3A,3B中);但新生染色質(zhì),即被EdU標記的染色質(zhì),在不同條件的MNase處理后,LSD1敲低組與對照組相比,DNA片段變小,且代表單核小體的DNA片段與代表多核小體的DNA片段在總DNA中占比增多(圖3A,3B下,紅框內(nèi)),說明新生染色質(zhì)裸露的DNA程度較高,更容易被MNase降解,反映出新生DNA沒有及時形成核小體從而被組蛋白保護,核小體裝配效率降低。為了進一步驗證以上實驗結(jié)果,將3B實驗獨立重復7次,Image J定量檢測總?cè)旧|(zhì)和新生染色質(zhì)中代表單核小體的DNA片段。結(jié)果表明,與對照相比,LSD1敲低后,總?cè)旧|(zhì)被MNase切割后生成的單核小體DNA的量基本一致,但新生染色質(zhì)被切割后單核小體DNA增多1.9倍,統(tǒng)計學顯示差異具有顯著性(圖3C、3D,P<0.05),表明LSD1敲低后新生DNA的核小體裝配效率降低。
圖3 LSD1促進復制偶聯(lián)的染色質(zhì)從頭裝配
LSD1與復制起始復合物的多種蛋白因子有相互作用,為了了解LSD1是否與復制偶聯(lián)的核小體裝配復合物CAF-1有相互作用。收集同步化于復制期的U2OS細胞,免疫共沉淀實驗檢測LSD1與CAF-1蛋白復合體亞基p150,p60和p48的相互作用。研究結(jié)果顯示,細胞內(nèi)LSD1與CAF-1復合物的亞基存在相互作用。
本實驗室前期研究[10]已經(jīng)證實組蛋白甲基化修飾的動態(tài)變化對復制起始點活化的時序和效率有調(diào)控作用,流式細胞術分析結(jié)果表明,H3K4me2∕1去甲基化酶LSD1對細胞復制有正向促進作用,與前期結(jié)論一致:LSD1在復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免疫熒光分析結(jié)果表明,LSD1的蛋白水平在復制早期(0 h和3 h)最高,復制中后期到G1期蛋白水平逐漸減弱,與之相應,代表LSD1活性的H3K4me2的水平在復制早期(0 h和3 h)最弱,之后逐漸增強,與H3K4me2在復制早期全基因組水平降低的前期結(jié)論一致。有趣的是,我們觀察到H3K4me1水平在復制早期增高,之后水平逐步降低。H3K4甲基化的規(guī)律是1甲基化轉(zhuǎn)變?yōu)?甲基化,2甲基化轉(zhuǎn)變?yōu)?甲基化,去甲基化反之。由于LSD1也能夠去除H3K4me1,推測H3K4me1的升高的原因,一個可能是LSD1更傾向于去除H3K4me2,另一個可能是H3K4me3在復制早期也被去甲基化酶去除[11],導致H3K4me2大量堆積。LSD1催化大量的H3K4me2去甲基化,引起H3K4me1升高;而隨后H3K4me1的降低可能是H3K4me1被甲基化恢復為H3K4me2所引起。研究結(jié)果表明LSD1蛋白的表達與活性水平及細胞周期的變化密切相關,表達與活性的峰值出現(xiàn)在復制早期;同時,組蛋白H3K4me2在復制早期被去除,復制中后期快速重建,H3K4me2與H3K4me1修飾水平此消彼長的實驗證據(jù),支持了組蛋白修飾在生命活動中處于動態(tài)改變的事實。
已有的研究[8]表明,新生組蛋白動態(tài)修飾與復制偶聯(lián)的核小體裝配密切相關。作為DNA的載體,核小體本身組裝∕去組裝的結(jié)構(gòu)動態(tài)變化對基因轉(zhuǎn)錄、DNA復制等生理過程非常重要,亦是表觀遺傳穩(wěn)定傳遞的分子基礎。由于新生組蛋白上的高乙?;c低甲基化有利于復制核小體的裝配[12],推測成熟后的親代組蛋白上的高甲基化修飾的是否不利于復制偶聯(lián)的核小體裝配[13],本研究關注復制早期親代組蛋白H3K4甲基化在全基因組水平的去除是否也與復制期染色質(zhì)的重頭裝配有關。提出假說:復制起始前H3K4me2在全基因組水平降低除了能夠促進復制起始點活化,同時能夠促進復制偶聯(lián)的核小體組裝過程。
采用MNase消化實驗,研究結(jié)果顯示,與對照相比,LSD1敲低后,新生染色質(zhì)的核小體裝配效率降低,支持了我們的推測:H3K4me2水平需要被在一定程度上去除,從而有利于復制偶聯(lián)的核小體高效裝配,LSD1是H3K4me2去甲基化的重要因子,也是調(diào)節(jié)復制的重要因子。免疫共沉淀實驗證實染色質(zhì)裝配因子(Chromatin assembly factor, CAF-1)與LSD1有相互作用,支持LSD1在染色質(zhì)裝配中發(fā)揮作用。由于組蛋白修飾的表觀遺傳也能相對準確地傳遞給子代細胞,由此會提出一個問題:復制早期親代組蛋白甲基化修飾的去除如何使表觀遺傳傳遞下去?有研究者提出過“緩沖液系統(tǒng)”理論來解釋復制期或應對內(nèi)外環(huán)境刺激時染色質(zhì)表觀修飾改變,而在復制期結(jié)束或內(nèi)外環(huán)境刺激因素消失后染色質(zhì)表觀修飾再恢復的生理過程[14]。“緩沖液區(qū)”是指生物體內(nèi)對于組蛋白修飾等表觀遺傳信息的改變在一定范圍內(nèi)波動可以合理容忍,就像緩沖液一樣,可以在一定范圍維持自身的穩(wěn)定。我們的合理解釋是:表觀遺傳傳遞亦遵循著相似的機制,H3K4me2在全基因組水平的降低只是至一定程度,降低到該水平既有利于復制偶聯(lián)的核小體裝配,同時像“種子”有利于表觀遺傳在子代染色質(zhì)上或迅速或逐漸重建[15]。
LSD1長期以來被認為與多種轉(zhuǎn)錄因子相互作用,通過去除與轉(zhuǎn)錄激活相關H3K4me2修飾,調(diào)控基因轉(zhuǎn)錄。本實驗室前期研究表明LSD1在常染色質(zhì)復制起點的激活和調(diào)控復制時序中具有重要作用。鑒于LSD1在多種不同類型的癌癥中高表達[16-18],LSD1的選擇性抑制劑已被開發(fā)用于癌癥的治療[19],由于LSD1參與多種生物學進程,因此幫助LSD1水平恢復正常是未來應用該抑制劑的方向[20]。本研究不僅揭示了LSD1之前未被闡明的生物學功能,同時拓寬了對表觀遺傳生物學功能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