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留龍
秋冬季節(jié),天氣漸涼,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增強體質,促進氣血運行,祛濕排毒,顧護衛(wèi)表,減少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統疾病的發(fā)生。
常見的運動方式有慢跑、跳繩、瑜伽等。這里推薦中醫(yī)的八段錦為秋冬季節(jié)的日常運動。八段錦起源于宋代,較為舒緩,適合中老年等各個群體??偣灿邪藗€動作,可使全身各個部位得到鍛煉,尤其對大病初愈、體質瘦弱者及慢性病患者可起到良好的鍛煉作用。長期鍛煉不僅可以祛除身體里的濕氣,改善濕氣引發(fā)的乏力、感冒等情況,還可以改善平衡和身體協調性,有增強體質、延年益壽等功效。
但秋冬季節(jié)不建議運動時間過久,不建議劇烈運動及空腹運動;避免過多汗出,以微微冒汗為宜;鍛煉宜遲不宜早。這樣既可以起到鍛煉作用,又可避免運動后汗出引發(fā)感冒。
痰濕體質的病人最怕冷,尤其是深冬季節(jié),如感冒、腹瀉、腰腿痛、痛風等疾病易發(fā),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如何保暖驅寒?下面是我的一些小建議。
1.注意胸腹腰背及關節(jié)等部位的保護,避免上述部位的暴露。騎車注意佩戴護膝及耳暖,避免凍瘡等發(fā)生。不吃生冷食物。休息時可適當按摩腹部,促進氣血循環(huán)。
2.飲食應避寒就溫,但不建議吃牛羊肉等產濕生痰之品??梢赃m當增加牛奶、雞蛋等蛋白攝入,增加熱量,提高機體御寒能力。
3.每天堅持用艾葉水泡腳。艾葉可溫經通絡、祛寒止痛,長期使用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預防感冒及凍瘡,而且經濟實惠、簡便快捷。
4.每天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溫開水,促進腸道循環(huán),排毒祛濕,同時也可以增強抵抗力。
5.適當體育鍛煉,增加自身熱量??梢試L試前面推薦的運動如八段錦,不建議爬山等損傷關節(jié)運動。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通過上述措施可有效防寒祛濕,提高抵抗力。
按摩祛濕有幾個常見的穴位,大家平常可以試著按摩一下。建議最好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
1.三陰交 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具有健脾化濕、調經止帶的功效。臨床上可以治療腹痛、腹脹、月經不調、痛經等證。定位: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一般四指并攏的寬度為3寸,脛骨后緣內踝上即為三陰交。用拇指的指尖或者指腹對三陰交穴進行環(huán)狀按揉,每次3~5分鐘。
2.地機穴 屬足太陰脾經的郄穴。脾為統血之臟,是治療出血性疾病的要穴。另外郄穴可治療各種痛證,如痛經、腹痛、腰痛、胸脅痛等;且脾胃主運化水谷,故可治療脾失健運之中焦諸癥,如腹瀉、水腫、腹脹腹痛等。定位:地機在小腿內側,陰陵泉下3寸,脛骨內側緣后際。用拇指按揉地機穴每天100~200次。
3.陰陵泉 屬足太陰脾經,具有健脾滲濕、通經活絡的作用,可以運中焦、化濕滯、利小便。定位:位于小腿內側,脛骨內側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處。用拇指的指腹對陰陵泉穴進行環(huán)狀按揉,每次2~3分鐘。
4.水分穴 屬于任脈,具有健脾利水、調理腸胃的作用,常用于治療小便不利、腹脹等癥狀。定位:水分穴在腹中線上臍上1寸處,患者可取仰臥位,一般于胸前聯合至臍中連線的下八分之一與上八分之七的交點處取穴。指腹按揉穴位3~5分鐘,每天2次。
5.豐隆穴 屬于足陽明胃經,既是胃經的絡穴,又聯絡脾經,具有化痰開竅、理氣和胃、除煩安神等功效。此穴是治療痰疾的要穴,既可治療各種由痰濕引起的病癥,如胸悶、癲狂、失眠多夢、更年期綜合征、肥胖等;又因豐隆為足陽明胃經的絡穴,有聯絡脾胃兩經的作用,還可用于胃痛胃脹、惡心嘔吐、呃逆、慢性胃腸炎等疾病的治療。定位:豐隆穴位于小腿外側,外踝尖上8寸,脛骨前肌外緣,條口穴旁開1寸。用拇指的指腹按揉穴位3~5分鐘,以局部出現酸痛感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