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娟娟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心理極度不穩(wěn)定的時期,一旦情緒波動過大,對待事情的反應就會很強烈,如遇到喜歡的東西會表現(xiàn)得很明顯、受到挫折會消沉很久、自控力不足、自尊心和自主欲較強等,這些都是常見的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很可能會伴隨其終身發(fā)展,成為日常行為或習慣中揮之不去的人生烙印。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他認為教育應以生活為中心,學生怎樣生活就應該實施怎樣的教育,一方面,闡述了陶行知認為學到老、活到老的積極思想,另一方面肯定了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以及學生應該被個性培養(yǎng)的教育態(tài)度。在小學階段基于生活教育理念創(chuàng)設心理社團,服務于學生群體,既能實現(xiàn)生活即教育的教學要求,也能使其具備更堅強的品性和自主的學習意識,從而為其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基于啟迪心靈,創(chuàng)設心理社團課程
(一)做學生情感的庇護所,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教育的本身是為了引導學生探尋正確之路,教育期間小學生出錯無可厚非,但是在以往教育中,當遇到桀驁難馴或錯誤頻繁的學生時,教師通常會通過大聲斥責或請家長等途徑加以解決,這樣雖然能讓教室得到片刻安寧,但多數(shù)家長在管束孩子時習慣采用強制性措施,所以不僅不能治本,還可能使錯誤根植更深,久而久之,會影響學生的性格、行為乃至人格。針對這種情況,學校心理社團應根植于此階段學生的性格特征、個性差異等情況,設置啟迪學生心靈的課程,通過簡單直觀的方式、溫和的態(tài)度,為學生撥開人生的迷霧,讓其在循循善誘的良好環(huán)境中明白各種道理,健康茁壯地成長。
例如,關于心靈啟迪課程的時間可以安排一周兩節(jié),主要編排在周一和周三,周一課程可以滿足兩個要點,一是為學生收心,使其盡快從周末的閑暇中回歸學校;二是強化學生與人交流的意識,消除其與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澀感。周三課程同樣可以滿足兩點,一是減輕學生學習期間的煩躁和疲勞,減少其負面情緒,使其在接下來的兩天學習中順利進入課程;二是培養(yǎng)學生與同學之間合作和交際的能力,同時增強學生的凝聚力。
周一課程的教學目的可以設置為幫助學生與人相處和展示自我,課程內容要盡可能立足于小學生愛玩、好奇心重以及自我表現(xiàn)欲強等特征,設置如心理教育類視頻觀看、學生小組內合作游戲、具備競爭性質的引導型游戲等,以多樣的活動和趣味的形式吸引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在不斷的學習中逐漸適應與人相處,并自覺主動地參與多人活動,改變不愿與人分享、學習不積極、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習慣。
周三的課程以學習心理知識、探索心理奧秘為主要內容,幫助學生掌握各種各樣的心理知識,解決各種心理問題,使學生內心逐漸變得強大和堅韌,從而促進其人格的健全發(fā)展。心理課程內容可以對應設置為學會認識情緒、管理情緒和感受情感;通過畫畫或涂鴉療養(yǎng)性子;通過自我學習或職業(yè)規(guī)劃的制定實現(xiàn)對自我的探索等,內容要契合學生的實際能力和水平,避免學生感到困惑,從而產生排斥心理。
心理社團教師要起到積極的帶頭作用,在上課時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以信任的眼光與燦爛的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只有社團氛圍輕松且愉快,學生才能真正沉浸其中。當遇到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態(tài)度不積極或學生之間發(fā)生矛盾等情況時,教師要在尊重和信任的前提下,為正處于人生關鍵時期的小學生“雪中送炭”。
(二)做學生健全身心的楷模,引導學生正確前行
人性的多樣化特征決定了不同家庭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個性差異,這些個性差異有利有弊,卻是學生人生未來發(fā)展的潛在標識和導航。小學階段的學生心理上的認知和行為上的習慣尚未鐫刻至骨血,此時重視學生正確心理認知及優(yōu)良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查缺補漏,還能于學生心中樹立一面集自主、自強、自立、創(chuàng)新、發(fā)展等為一體的成長旗幟,讓學生的每一步前行都有積極且正確的標識作為引導。
在創(chuàng)設心理社團課程時,為了進一步滲透優(yōu)良心理認知及行為,教師要打造一個積極、和諧、健康的教育環(huán)境,如將教室粉刷成學生喜歡的顏色,以提升學生學習和休息的舒適度,也可以在教室墻壁張貼具備生活化基礎的彩繪,如學生在舞臺上大放光彩、聽課時專心致志、在勸解打架的同學等,以極具正能量的行為和表現(xiàn)讓學生感受到昂揚的生命力和不屈的人生態(tài)度,為接下來社團課程的開展儲備一種使人向上的內在力量。作為學生心理認知及行為的歸引者,教師要切實完善學校心理社團系統(tǒng),制定相應的教育準則及明確的教育目標,其中教育目標可以小到某堂課教學,大到某學期教學,總之,要讓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時刻與優(yōu)良心理共行,并在其引導下收獲終身受益的美好品質。
課程要全面深刻地遵循心理教育標準,以便每一次課程的完結都能使學生在了解自身、接納自身、認識他人、理解他人方面得到提升,在明白學習、興趣與理想建立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方面有所感悟,在了解自身學習狀態(tài)及自身優(yōu)勢與不足方面有所進益。另外,社團課程還應包括培養(yǎng)學生善于傾聽外界質疑、勇于接受他人批評的能力,與同學、朋友、家人相處時學會寬容、學會關心和照顧他人的品質等內容,以使其更好地融入社團、融入家庭、融入社會,做一個與新時代攜手同行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二、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課程形式,提升心理教育價值
(一)注重心理課程培養(yǎng)環(huán)境,陪伴學生心靈成長
心理教學的課程內容不能僅拘泥于課堂,還應該由課堂逐漸擴展至校園,讓學生隨時隨地受到良性心理氛圍的督促,在不知不覺中受其熏陶,實現(xiàn)心靈的呵護與療養(yǎng)。同時,教師應注重社團課程的靈活性,幫助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地了解心理健康常識及一些自我調整方法,使其更健康快樂地學習和成長。
首先,學校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具有情緒緩解和健康熏陶作用的校園心理療養(yǎng)課程,如由心理社團建立的校園廣播站,每日由不同的班級輪流廣播,播放一些促進學生心靈啟迪或深化人生感悟的心靈美文,以鍛煉學生良好的口才,深化和鞏固相關心理知識。其次,學??梢詮母鱾€班級出發(fā),挑選出積極性較強的學生作為廣播站嘉賓,與心理社團的學生進行互動,交流目前學習與生活方面的心得,以及尋找快樂和消除煩惱的辦法,為其他學生提供快樂的借鑒依據(jù),促進學生各種心理認知的升華。最后,學??梢匝埜哔Y歷心理教育老師做客廣播站,普及一些基本的心理知識,譬如,如何正確對待學習和考試、如何保持好情緒、如何處理好師生關系、同學關系、家庭成員關系以及社會關系等,使全校學生的心靈受到洗禮。
教師還可以每日設置一節(jié)煩惱解決課,即在校園中設置一個“煩惱信箱”,鼓勵學生將自己遇到的煩惱和難題投遞“煩惱信箱”,由學校心理社團小組在課堂上與教師共同讀信并回復,一方面,能夠減少學校學生的不良心理狀況,另一方面,可以讓社團學生在解答他人的煩惱中逐漸形成正確的心理認識和健康行為。另外,社團可以設置“心靈沉寂課”,讓學生以文章寫作或自身優(yōu)缺點的闡述等方式,進一步認識和突破自己,以更理智的態(tài)度對待目前正在經(jīng)歷或即將經(jīng)歷的各種挫折。
(二)針對性組織社團課程,磨煉學生堅強的意志和品格
要想學生擁有堅強的心理意志和品格,只有認知上的教育還不夠,對此,社團課程創(chuàng)建過程中,教師要順應社團學生實際心理情況,舉辦相應的活動,幫助學生踏出改變心理缺陷的第一步,將教師所傳授的心理知識以及自己在群體中習得的優(yōu)良意識和行為習慣切實展現(xiàn)出來,實現(xiàn)由抽象認知到具象行動的重大轉變。
首先,教師可以以周為單位,在社團內開設各種心理類課程,如個人特長表演、心理健康知識比賽、與心理有關的話劇或角色表演、面向全校進行健康心理知識宣傳等,這些活動一來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健康知識的理解,二來可以推動學生學以致用,當學生為他人宣傳相關心理健康知識時,能夠充分掌握自己角色的作用及意義,明白“以身作則”“先行其言而后從之”的道理。
其次,課程中可以定期添加一些心理交流活動,并按照活動內容對應創(chuàng)設主題,以明確活動目標,使每次活動都能行之有效。例如,創(chuàng)設以“如何與他人相處”為主題的心理活動時,教師就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并在統(tǒng)一意見后書寫下來,其間出現(xiàn)意見分歧時也要及時尋求其他同學或教師的幫助,助力自己突破心理難關,更順暢地走在完善自我的成長道路上。同時,教師要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查閱和分析學生的筆記,并整合所有信息,給予學生認可和支持的同時,對其中的錯誤或不足進行反饋,以舉例或提醒的方式,給予學生充分想象的空間,引導學生激發(fā)靈感,找到思維禁錮的根源。
最后,由于小學生會存在明顯的戀家傾向,尤其是新開學階段,那么,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以“避免戀家”為主題的心理活動,來改善學生的焦慮情緒,讓學生循序漸進地形成相對獨立的人格,更加健康地成長。
三、完善心理教育課程,幫助學生更好地發(fā)展
(一)整合教學人員,保證心理教育質量
心理社團要想從根本上實現(xiàn)助人改善、助人成長的目標,必須予以重視的就是社團組成人員本身,如果教育團隊在教育理念、心理素質及心理知識上存在缺漏,那么社團的課程及活動開展得再多,也無法真正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甚至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心理問題。
首先,心理社團的組建要立足于受教群體為小學生,受教內容既要滿足學生在學校的應用,也要適應社會的大環(huán)境,所以在吸納人員時,不僅要考核其是否具備愛心、善心和耐心,還要衡量其對心理教育及心理知識是否擁有全面、深刻且獨到的理解,能否在教育時做到不狹隘、有分寸、懂發(fā)展、能創(chuàng)新,真正意義上帶領心理社團和諧發(fā)展。
其次,社團要定期開展交流活動,對社團教育中的問題進行探討、分析和解決,同時要對團隊人員的積極性和服務熱情進行評估和調動,對一些狀態(tài)不好的教育者,要及時開導。社團內部還要借助節(jié)日、活動等途徑促進人員的交流與互動,加強內部理解,從而有效提升社團的凝聚力,促進心理健康教育整體質量的提高。
最后,學校要加強對心理社團教育成員的專業(yè)培訓,培訓內容可以包括人員在聆聽、講學、理解、共情、反饋以及優(yōu)質課程創(chuàng)設的方式方法等方面,進而推動心理社團師資力量更專業(yè)、高效。同時,學校可以從校外邀請一些專業(yè)的心理教師、育兒專家等來校演講,全面充實對心理社團成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普及,傳授更好的師生相處辦法,以緩解團隊教育壓力,彌補教育的不足。
(二)拓展課程教育方式,幫助學生優(yōu)質發(fā)展
心理社團的建立可以為小學生拂去人生的陰霾,使其更好地學習和生活。為了保證社團與時俱進、繁榮發(fā)展,教師在展開社團課程時,要積極探尋更有用的教育形式及內容,為小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提供保障。
除了創(chuàng)設校內心理社團課程,教師還應重視社會中的心理社團實踐課程,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例如,在教學完“突破自己”的話題后,教師可以布置一個課后作業(yè),讓學生完成一件社會上常見但自己不敢做的事,或改變一個不良習慣。又如,在教學完“學會忍耐”的話題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家中聽父母嘮叨時不反駁,做作業(yè)時不為外界噪音所擾。
除了學生層面,教師還可以從教育層面出發(fā),利用周末或節(jié)日時間,帶領學生下鄉(xiāng)體驗貧困學生家庭的生活環(huán)境,感受其在困境下仍然勇往直前的毅力,以及淳樸真摯的待人情誼,讓學生在近距離接觸生活,感悟生活的基礎上,明白人與人之間真摯相處的美好,懂得在困境下堅持不懈、百折不撓的生存真理,獲得直擊心靈的啟迪,從而為其正確心理認知的建立及心理行為的形成奠定基礎。為了保證心理社團的發(fā)展與新時代同行,保證學生所接受的心理教育符合社會需求,社團還可以通過專屬網(wǎng)站收集對小學心理社團教育的意見和建議,或者通過論壇、博客等創(chuàng)設心靈問答,接受更多教育同仁和社會人士的反饋,助力社團建設更完善,使學生獲得更優(yōu)質的發(fā)展。
四、結語
總而言之,不少小學生存在很明顯的心理問題,如果能在小學期間就針對性地創(chuàng)設社團加以糾正和引導,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健康地成長,還能使其在為人處世及學習上越來越得心應手?;谏罱逃鴦?chuàng)設的小學生心理社團教育課程,要著眼于新時代的教育發(fā)展要求,切實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除了幫助學生擺脫目前不良的心理認知及行為,還要調動學生在心理教育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緊跟教育步伐,及時發(fā)現(xiàn)自身問題并積極改正,從而獲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同時,相關心理教師也要在完善自身的基礎上探尋有利于提升社團心理課程教育質量和效率的方法,盡可能地為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好的契機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