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財
初中語文部編版教材從編排上更加突出語文學科的本質特色,設計結構從整體角度出發(fā),將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等特點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語文教材中的內容涉及更加廣泛,具有一定的深度,如果教師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與教材編寫意圖相吻合,就能夠達到兩全其美的效果。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大單元整體教學這一方式,抓住教學本身的特點和共性,從整體角度出發(fā),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空間,根據(jù)教材編寫特點,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設置相應的學習任務,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初中語文教材所涉及的知識范圍較廣,每一個單元都能突出主題,每篇文章幾乎都有一定的共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出發(fā),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內容。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采用大單元整體教學的方式,幫助學生梳理思路,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積累豐富的閱讀經驗,在教材中不斷挖掘知識精華,拓寬知識視野及語文思維,彰顯文學之魅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語文學習中感受文學精神,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全方位發(fā)展。
一、關于大單元整體教學的基本概括
近年來,為了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教師引入了豐富新穎的教學方法,大單元整體教學成為素質教育的新寵,給學生帶來了全新的學習體驗。大單元整體教學源于莫里遜單元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以“單元”作為一個整體,將單元中的課文進行整合、篩選和梳理,開啟多篇教學模式。每個單元都會設置一個特定的目標和主題,教師要讓學生在腦海中建立一個整體概念,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完成單元教學。大單元整體教學的開展帶給學生無限遐想,使一個單元中的多篇課文進行整合、梳理與規(guī)劃,抓住文本之間存在異同點,加強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樹立學生的文化自信。教師對文本的審美能力、語言表達、思維創(chuàng)新等進行深入挖掘,充分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本質特色,讓學生走進深度學習中,全面落實語文素養(yǎng)。在教學期間,教師運用大單元整體教學這一策略,根據(jù)單元特色和主題等,多方面進行再創(chuàng)造,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機會,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任務驅動等多種形式沉浸于單元教學中,獲取豐富的知識,對文本的理解更加通透,拓展了語文思維,有效提升了語文學習能力及綜合素養(yǎng)。
二、初中語文大單元整體教學的背景及應用價值
新課程改革已全面落實,教育教學有了全新的突破,教師可以不斷地從以往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問題,挖掘全新的資源和方法,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仡櫼酝恼n堂教學,基本上以單篇教學模式為主,按照規(guī)定的課時按部就班地講授,長此以往,并沒有新的改觀和新的突破,反而滋生出一些現(xiàn)實問題,如學生思想觀念被束縛、課堂教學氛圍枯燥、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知識過于零散化等。對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其正處于人格塑造、思維創(chuàng)新和知識積累的黃金期,需要在教學期間落實語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這就要從課堂教學進行質的轉變。作為初中語文教師,要引入大單元整體教學模式,從整體出發(fā)、從學生主體出發(fā)、從思維創(chuàng)新出發(fā),將每一個單元作為一個主題,重新設立全新的教學目標,將單元中的知識內容進行合并,提取出知識的重難點,幫助學生搭建知識體系,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素質教育如火如荼的今天,教師應帶領學生走向深度學習,根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主題及教學活動,并將知識進行對比分析,引導學生積累大量的素材,拓展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的知識整合和知識應用能力,通過類比法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語文思維,全面落實核心素養(yǎng)。在開展大單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課文創(chuàng)設教學活動,豐富教學內容,從多方面考慮問題,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合適的教學目標,對語文教材有一個整體性的把控,實現(xiàn)深度學習的教學目標,充分體現(xiàn)大單元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大單元整體教學中涵蓋的知識非常豐富,教材內容都是經過專家團隊精心篩選的,每一篇文本都值得深思,彰顯共性的同時存在差異性,學生要能夠尋求異同,通過課文的整體結構、表現(xiàn)手法、語言描述、修辭手法、中心思想等多個方面了解文章之間的統(tǒng)一性和關聯(lián)性,匯集知識精華,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推動學生個性化發(fā)展。
三、初中語文大單元整體教學的有效探究
在核心素養(yǎng)這一背景下,初中語文大單元整體教學將知識點匯聚在一起,以系統(tǒng)化、整體化、情境化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與以往教學有著很大區(qū)別,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壁壘,注重語文素養(yǎng)的滲透,帶領學生走向全新的知識領域。
(一)解析課程標準,明確單元目標
教育教學在不斷革新與發(fā)展,新課程標準已全面落實,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圍繞新課標的相關要求進行深度解析,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情、認知特點、成長規(guī)律等進行大單元教學的創(chuàng)新設計,確立明確的單元目標,將教學目標精細化。教師結合教學目標從多種渠道搜集相關資源,豐富學生視野,如利用微課、PPT等方式深入分析教學內容,根據(jù)本班學生的情況進行針對性、規(guī)范性、目的性的教學,幫助學生建立學習思路,對文章內容進行系統(tǒng)挖掘,鍛煉學生文本概括、理解、表達等各方面的能力,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目標。可以說,教學目標的設定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息息相關,教師可以圍繞知識目標、情感目標、能力目標這三大方向為切入點,改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引入全新的思想觀念,有效助推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
例如,在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學中,本單元包括《黃河頌》《老山界》《誰是最可愛的人》《土地的誓言》《木蘭詩》五篇課文,圍繞家國情懷,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家鄉(xiāng)、敢于奉獻的精神品質。教師可以設定“家國情懷”的主題,開展單元教學,確定單元教學目標,即熟練掌握本單元的生字詞,通過默讀的方式深刻理解文章內容,感悟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領略文章的氣勢。學生應當用自己理解的方式以及情感來表達,在特定的情境中揣摩作者的寫作技巧,與作者產生思想共鳴,從而有效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二)結合教材設計,挖掘文本價值
教學目標的設定是整個語文教學活動的基礎,需要教師對單元整體教學有一個系統(tǒng)性設計和流程上的安排,為學生營造一個豐富多樣的語文課堂,構建一個寬松、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不斷挖掘重難點知識,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引導學生圍繞教材內容深入思考、自主探究,突出重難點,透徹理解文本的思想情感,充分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價值。
1.運用單元導語,指引教學方向。
初中語文教材每個單元的開篇部分都設置了單元導語這一板塊,但是有的學生并不在意,幾乎沒有認真了解過單元導語的內容,直接翻閱過去。而細心的學生會認真通讀單元導語,根據(jù)其中的提示完善單元學習,了解單元的主題內容和教學方向,形成自己的學習方式,對以后的學習有著極大的助推作用。一方面,精準分析單元導語為教師在教學上提供了便捷,有了明確的著力點,思路更加清晰、明確,從而指引教學方向;另一方面,學生在學習中有了主線和更加明確的學習目標。單元導語是本單元的一個概括,是濃縮的知識精華,提煉了這一單元的重難點,為學生明確了學習方向,讓學生的學習更加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具體化。
例如,在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教學中,本單元包括《阿長與〈山海經〉》《老王》《臺階》《賣油翁》幾篇課文,根據(jù)單元導語內容能夠了解到,本單元的課文講述的都是“小人物”的故事,這些人物雖然平凡、有弱點,但他們的身上都能夠散發(fā)出優(yōu)秀的思想品質,引導人們向善、務實、求美。在本單元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將“情感哲思”作為教學主題,引導學生學會寫人寫事,運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從多角度看待問題,感受文章的意蘊。在《阿長與〈山海經〉》這篇課文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反復閱讀,了解塑造的人物性格、特點及作用,深入品位文本語言,走進文本感受阿長的人物性格,雖然愚昧,但是十分善良、樸實,具有鮮明的人物特征;在《老王》這篇課文教學中,同樣要從不同的角度探究人物,分析人物的特點,融入更多情感。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單元導語出發(fā),尋找本單元內容的異同點,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學習語文時求真、求精、求實,讓教育回歸本真。
2.豐富課內資源,梳理編排思路。
在新時期的今天,語文教學千變萬化,新課程的落實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整合課內相關資源,深入文本,解讀教學內容,尋找關鍵信息,針對不同類型的文章,突出文章特點。不難發(fā)現(xiàn),教材中散文的編排有截然不同的特點,具有代表性,學生通過學習了解寫人記事、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議論性等散文的不同特征。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帶領學生深入探索教材內容,不斷挖掘教材中的有利資源,理解作者的編寫意圖,從多角度、多方向進行解析,走進文學深處。
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時,本單元包括《背影》《白楊禮贊》《散文二篇》《昆明的雨》幾篇散文,散文類型豐富多樣,反映了現(xiàn)實生活,有的托物言志,如《白楊禮贊》,有的借景抒情,如《昆明的雨》,有的邊敘邊議。本單元的學習目標是讓學生初步理解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反復品味,欣賞語言,理解作者對生活的感受及思考。本單元內容保留散文原有的特點,在常規(guī)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如《白楊禮贊》這篇課文就將“白楊樹不是平凡的樹”“我贊美白楊樹”貫穿全文?!捌胀ā钡某3J恰捌椒病钡模亲髡邘状螐娬{“普通的白楊樹”是“不平凡”的,需要學生仔細揣摩,表達作者對白楊樹的尊敬和贊美。
(三)選文文質兼美,落實語文素養(yǎng)
在初中語文大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結合教材內容全面落實語文素養(yǎng),通過對教材的深入解讀,注重文章選文,都是一些文質兼美的經典文章,從文章的結構、形式到選詞造句,以及和諧的韻律,文章中蘊藏深刻的內涵和思想感情,體現(xiàn)了深刻的道理和精神品質。教師要注重教學的多元性,讓學生能夠感受文化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情懷及人文素養(yǎng)。不難發(fā)現(xiàn),教材中有很多優(yōu)秀經典的文學作品,如魯迅、朱自清、老舍、賈平凹等著名文學家的作品,以及國外文學名著等,讓學生在字里行間游走,領略文學創(chuàng)作的魅力,感受從古至今的文化素養(yǎng),了解作者背后的文化和精神,細細品味文學作品帶來的美感。通過大單元整體教學,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多元化閱讀,不斷積累豐富的知識,打開學生的視野和格局,選擇文質兼美的作品,使學生獲得深刻的感悟和體驗。
例如,在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教學中,本單元介紹了中國的建筑、園林、繪畫等藝術,凝聚人類智慧的結晶,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體會。在閱讀《中國石拱橋》這篇課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jù)作者的寫作意圖,注意作者怎樣用準確的語言來說明事物的特點,引用古籍、列數(shù)據(jù)、打比方、摹狀貌、作詮釋的手法傳播有關石拱橋的知識。而《蘇州園林》的語言既嚴密又生動,作者從欣賞者的角度,用高度概括的語言綜合說明了蘇州園林的整體特點,積極落實語文素養(yǎng),有效提高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落實大單元整體教學,將核心素養(yǎng)貫穿于課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的學習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可謂錦上添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多種渠道全面整合知識,豐富教學資源,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打開教學思路,確立大單元教學目標,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