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軍
“稚學課堂”是指兒童自發(fā)的、基于內心的真正需求,并在一定環(huán)境支持下進行的深度學習的課堂。語文學習必須要在尊重學習者實際情況和真實需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統編本教材使用以來,如何激發(fā)兒童的學習內動力呢?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采用各種不同的教學策略?!皥鲳^學習”“角色體驗”“話題辯論”都是基于學生積極的雙向的教學策略,能夠充分調動語文學習中的各種因素,使它們發(fā)揮積極作用,助力構建靈動活潑的“稚學課堂”。本文以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一課為例,從“場館學習”“角色體驗”“話題辯論”這三種教學策略進行探究。
一、場館學習,無生活不稚學
現代學習理論通常把在課堂教學之外的學習方式叫“非正式學習”,因為當下的教學一般都注重知識貼近實際生活,并力求讓知識更加生活化,非正式學習逐漸得到關注和重視,學校教育逐漸開放,教學也日益多元化。“場館學習”就是其中一種主要的學習方法。
在品讀《草船借箭》課文,了解人物的形象之后,教師以“有借就要有還,諸葛亮借來的箭還了沒有?”這樣一句話結束本課,激勵學生去閱讀《三國演義》,在閱讀中找出正確回答。創(chuàng)設此環(huán)節(jié),意在擴展學生的知識面與閱讀范圍,并引發(fā)學生對經典名著學習的濃厚興趣。
但是學習到此并沒有結束,教師充分利用無錫的三國城影視基地,在春游活動和秋游活動去往三國城之際,組織學生進行場館學習,繼續(xù)《草船借箭》一課的學習拓展延伸。在進行場館學習之前,教師布置學習任務:利用場館學習的方式,帶著自己在《草船借箭》一課中的學習所得,結合課后自己對名著的閱讀,再來到三國城這一場館入情入境地進行體會學習。學生親身走進了桃園、點將臺、赤壁、曹營等景點,親眼欣賞了“火燒赤壁”“三英戰(zhàn)呂布”“桃園三結義”等演出,并由視覺、聽覺、觸覺等各種感覺的交互產生新的認識或情感上的轉變,從而對《三國演義》這部小說有更為深刻的了解,對其中的一些人物形象有了更為深入的把握。“課內學習理解—課后閱讀拓展—場館學習延伸”這樣的學習模式,讓學生無論是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人物特征的把握,還是對《三國演義》這本經典名著的興趣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場館學習帶領學生走出教室這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它展現了一個“非文字”的環(huán)境,從學習者心理上說,更易于激發(fā)學生的注意力和積極性。三國城這一現成場館給學習者創(chuàng)造了多元化的學習資源,以增強學生的實際感受和體驗,學生在場館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沉浸于現場環(huán)境營造的氛圍,在自由開放的情境中快樂學習,也享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學生進入場館的目的或許不同,但只要在場館中就一定會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發(fā)現,就可以認為是學習的發(fā)生。因為,經歷本身也是一種學習。場館學習有助于彌補學校教育偏重抽象思考的缺失,能夠以好奇心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學生的參與程度決定著學習的實效性,場館學習有利于讓學生產生一探究竟的興趣,使他們主動參與到活動中,思維在不斷激發(fā)、碰撞中產生新的火花,學習的效果、價值就能夠得到充分的體現。
二、角色體驗,無體驗不稚學
高效課堂一直都是教師所追求的目標,而角色體驗則可以使學生更快地深入文本,并達到此目的。角色體驗中學生可自由發(fā)揮,擁有自己的想法,最后與大家分享自己獨到的體會,并有感情地朗讀,將在角色體驗中體會到的情感表達出來,而教師只是引領者、評價者、鼓勵者。經過角色體驗,學生可以迅速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親身體會文中的故事背景,傾聽人物的講述,欣賞作者的語言。此時此刻,語言文字在學生眼中不再是簡單的語言符號,而是具體豐富的語言形象,體驗式閱讀教學最能觸動學生的內心,抓住學生的興趣,從而達到高效學習。
在教學《草船借箭》一課時,教師問:“諸葛亮笑著說:‘霧這么大,曹操肯定不敢派兵過來,我們只管喝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瑢W們,諸葛亮他是怎么說的?”學生回答:“是笑著說的。”教師接著問:“如果你就是此時的諸葛亮,請你來笑著說。”教師指幾位學生讀,有學生一邊搖扇子一邊捋胡子笑著讀。教師相機點評:“你還能加上動作讀呢!請大家學著他的樣子讀一讀吧!”
在學生朗誦后,教師接著說:“小諸葛亮們,再好好讀讀課文,體會體會,你們覺得諸葛亮在笑誰?”學生在自我朗讀、認真體會角色后答案精彩紛呈:“我在笑曹操,因為霧這么大,笑曹操不敢出來迎戰(zhàn),這是諷刺的笑、輕蔑的笑。”“在笑自己神機妙算,笑自己有這么大的本領,對草船借箭充滿了必勝的信心,這是自信的笑、勝利的笑?!薄霸谛χ荑?,周瑜本想害我,而現在我馬上就要把十萬支箭借回來了,這是自豪的笑……”
教師小結:“你們說,諸葛亮神不神?聯系上下文來理解,越讀越明白。來,小諸葛亮們,再來讀一讀這句話,可以加上動作和表情!”
葉圣陶先生說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边@句話一語中的地指出了“稚學課堂”中體驗的重要性。角色體驗是最直接的入境之法,能搭起生本交流、生生交流的橋梁,促進學生全身心地感受文本。上述課例中,教師讓學生通過體驗諸葛亮這一角色,講講諸葛亮為什么笑。學生的回答是因為他們趣味盎然地進行了角色體驗,迅速提升了對文本深入探究的興趣,再去品讀形象化的語言,使他們不但品出了語言之美、語言之妙,也品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品出了人物的精神內涵。作為承載角色的語言文字也變得真切可感、活靈活現了。角色體驗朗讀不僅有助于理解課文思想內容,體會語言的韻味,而且能體會角色傳達的情感。它的魅力就在于使朗讀者最大限度地親近角色,入情入境地體驗角色,產生一種“角色即我,我即角色”的微妙感覺。
三、話題辯論,無同伴不稚學
縱橫家鼻祖鬼谷子曾說過:“辯之,明之,持之,固之?!痹掝}辯論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訓練邏輯思維,在對同學觀點的適時回應與反駁中,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批判能力與應對能力。將“話題辯論”這種能鍛煉學生應變能力、口才和心理素質的教學策略引入“稚學課堂”中,能真正推動學生與文本發(fā)生零距離對話,在和同學的語言交鋒中提升領悟水平,激發(fā)智慧潛能,彰顯獨特個性,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話題辯論中無痕地提升。
在《草船借箭》的教學中,一名學生忽然舉手發(fā)言:“‘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矣X得這句話寫得太啰唆,可以改成這樣:‘諸葛亮到了第三天四更時候,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這樣一改,又簡潔又明了,不浪費筆墨,多好??!”教師先是一愣,但他馬上抓住這一契機,很巧妙地拋出一個辯論話題:“這位同學讀書很仔細,而且敢于質疑,真棒!那么,同學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同意他的觀點嗎?請大家辯一辯!”學生各抒己見,在與同伴進行話題辯論的過程中,對諸葛亮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把握更為深入。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當學生有一些獨特體驗,甚至有些偏激觀點時,教師可以適當地加以引導,組織話題辯論,作為學習中出現爭議時的“緩沖劑”,通過辯論讓大家各抒己見,通過辯論引導大家統一認識,使學生的意見不至于偏頗,把學生的“偽求異思維”引向正軌。
話題辯論更像閱讀的助推器,文本是沉睡的巨人,話題辯論因其激烈的競爭氣氛,能極大地“推動”學生深入文本感悟文本,讓文本煥發(fā)出鮮活的生命氣息。有辯論才有見解,有發(fā)現才有創(chuàng)新,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在話題辯論中才能不知不覺地得到全面提升。
上述三種教學策略,既能夠點燃學生的探索求知欲,也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真正站在學習場的中央,讓學習成為他們內心的真正需求。總之,教學策略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實際和文本的特點,并根據課堂中的操作情況,智慧靈活地采用教學策略,使之成為學習的助推器,構建富有魅力的語文“稚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