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鑫宇
數(shù)以千萬計的在校大學生,剛剛經歷充滿青春氣息、但已“過一次少一次”的暑假。長達數(shù)月的假期,意味著大學生們可以暫時忘記學業(yè)的負擔,自由分配個人時間,用這段專屬于年輕人的余暇時光追求心中的渴望。
在眾多可行選項之中,有人選擇盡情休息,給頭腦和心靈放一個輕松自在的長假;也有人選擇放飛自我,去旅游、去運動,享受最簡單也最純粹的快樂;還有人選擇加倍用功,或是努力補習課內知識,或是苦練外語準備留學,又或是主動自學專業(yè)以外的技能。而在這些選擇之外,還有一個選項同樣十分熱門,那就是走向社會、打工賺錢。
從最傳統(tǒng)樸素的端盤、洗碗、發(fā)傳單,到形式新穎的遛狗、喂貓、扮人偶,再到技術含量稍高的做咖啡、寫代碼、轉錄古籍……每到暑假,出來打工的大學生幾乎無處不在。盡管在網上,我們??吹酱髮W生暑期工吐槽打工薪資不夠高、工作條件不夠好的帖子,但抱怨歸抱怨,這群年輕人其實相當努力,工作態(tài)度也頗為積極。從本質上看,大學生利用假期打工,意味著他們高度認可勞動的意義,愿意用自己的勞動換取其應有的價值。雖然多數(shù)打工學生仍要從家庭獲得部分經濟支持,算不上完全自食其力,但他們的這份意愿與決心已經彌足珍貴,理應得到社會的支持和鼓勵。
大學生打工,既不同于畢業(yè)后正式參加工作,也不同于學?;蛏鐖F組織的社會實踐。前者意味著人生階段的轉換和一份長遠的責任,不是尚在學習、成長的在校生就能扛得起的;后者則包裹了許多社會對學生的“優(yōu)待”,距離真實的社會尚有一段不短的距離。相比之下,打工是一種很好的折中,既能讓他們暫時走出學校和家庭的保護,與現(xiàn)實中的職場生態(tài)、人際關系、經濟規(guī)律實現(xiàn)“零距離接觸”,也不至于使他們承擔過重的壓力。
畢竟,再年輕、再稚嫩的學生,都遲早要擔起社會責任,直面生活的挑戰(zhàn)。在這之前,有機會在實踐中自我調適,總歸是一件好事。在這個過程中,棱角分明、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免不了要經歷挫折、遇到磕碰,但這些都將成為他們成長路上的養(yǎng)料和推動力。有時,這些挫折與磕碰會讓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成熟,進而主動反思,實現(xiàn)自我完善;有時,他們確實會遇到不公正、不合理的現(xiàn)象,這些卻能讓他們學會明辨是非,獲得寶貴的維權經驗。打工說起來是件小事,但能磨煉一個年輕人的方方面面。適應力、意志力、工作經驗……這些東西都是花錢也買不來的。
話又說回來,倒也不必把大學生打工這件事拔得太高。年輕人的打工動機五花八門,有人就是為了賺錢,去買某件喜歡的東西、做想做的事;也有人是想向家人證明自己的進步與獨立;還有人想在求職季前,積攢一些對未來發(fā)展有用的履歷和經驗。這些動機聽起來并沒有多么“高大上”,在一定程度上,恰恰反映了年輕人的單純。只不過,很多時候,越是單純的動機,越能把人引向有所收獲的方向。對待大學生打工這件事,我們不妨寬心以待,看看他們能走出多遠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