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勤
江南宜興自古以來就有著“中國陶都”的美譽,從7000多年以前就有著陶器的活動痕跡,明代的時候,紫砂藝術的興起讓茶文化和陶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更為矚目的“壺茶同譽”。在今天,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表現(xiàn)形式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能夠感受到紫砂造型的豐富多彩以及不同的文化內(nèi)涵,折射出紫砂匠人們自己情感的寄托,也傳遞著我們在藝術形式多元化表達方面的不同需求,通過紫砂藝術的包羅萬象來展示出令人嘖嘖稱贊的人文傳承。
這組紫砂藝術作品《海棠套組》采用了筋紋器和組合的形式,來展示紫砂藝術的別樣之美。眾所周知,紫砂筋紋器在我們的紫砂成型工藝之中是比較難的,除了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精力之外,需要更好地把握其中整體的節(jié)奏和韻律,而筋紋組合就更加難以看到,特別是在追求效率的今天,紫砂筋紋杯子所耗費的時間和壺也不相上下,所以許多的紫砂藝人并不愿意嘗試。此壺則是圍繞海棠的形態(tài)來展開創(chuàng)作,把筋紋的設計很好地融入其中,呈現(xiàn)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視覺體驗,壺身的每一囊都飽滿有力,宛如海棠花朵的形態(tài),壺嘴小巧,半面貼合壺身,出水有力,與之相呼應的壺把則是圈卷自然,端握舒適,壺蓋壓合壺口,嚴絲合縫,氣密性良好,上面的壺鈕則是筋紋裝飾,如同一個小小的花骨朵一般和壺身完美地融合起來。此套組還有一個公道杯和兩只小杯共同組合而成,從形態(tài)的設計和摶制的手法來看,都采用了筋紋的手法來一脈相承地展示出作者對紫砂筋紋器的理解,共同組合成為一套非常實用也充滿了藝術審美的作品。作者通過這樣的設計,來展示出對紫砂筋紋器更為獨特的理解,從整體上來看這組藝術作品《海棠套組》,我們能夠感受到那種海棠花開的意境,體會到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中,海棠所具有的獨特文化符號和帶給我們的藝術魅力,而且筋紋器的呈現(xiàn),更加地體現(xiàn)出作者精湛的技藝水準以及不斷的專研技巧,能夠達到如此的藝術境界,讓我們有著更好的飲茶心得和人文體驗。
“春風用意勻顏色,銷得攜觴與賦詩。秾麗最宜新著雨,嬌饒全在欲開時。莫愁粉黛臨窗懶,梁廣丹青點筆遲。朝醉暮吟看不足,羨他蝴蝶宿深枝?!边@是唐代鄭谷詠贊海棠的一首小詩,能夠讓我們感受到古人對于海棠的熱愛和推崇。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為悠久的傳統(tǒng)觀賞花卉之一,從先秦到兩漢,從唐宋到明清,海棠盡管沒有過多的嬌艷,卻被稱為“花中之仙”,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以海棠為題材,或留下畫卷,或者以詩詞歌之,令人纏綿悱惻,無限感慨。正如最為有名的李清照詩詞之中描繪的那樣,“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而紫砂作為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中重要的表現(xiàn)形式,以海棠為題材的創(chuàng)作也不甚枚舉,最為鮮明的代表就是筋紋器,它聚焦于海棠花的形態(tài)特征,以局部之美而窺見全局之美,留下了許多耐人尋味的藝術精品。這組藝術作品《海棠套組》正是作者對于海棠有著別樣的情懷,于是在經(jīng)過長期的臨摹和不斷的實踐之后,終于摶制而成的一組于樸素之中見真諦的精品力作。通過這樣看起來簡潔實用的套組,能夠帶給我們廣大壺友更為舒適自如的使用功能,同時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之中,摩挲筋紋宛如看到海棠花在雨中嬌羞而望一般,令人心曠神怡,感悟紫砂藝術的無窮魅力。
綜上所述,紫砂筋紋器作為造型藝術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除了技藝的繁復之外,更多的是一種對傳統(tǒng)美學的抽象概括和具象表達,具有非常傳統(tǒng)的文人氣息,而海棠這樣的花卉非常適合采用紫砂材質(zhì)來凸顯出它的天生麗質(zhì)和人文蘊藏,更好地體現(xiàn)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紫砂藝術的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