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齊,張獻領,翟立公,桑宏慶
安徽科技學院食品工程學院(鳳陽 233100)
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作為保障高等院校工科專業(yè)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其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以結果為導向,實現(xiàn)教育質量的持續(xù)性改進[1-3]?!笆称钒踩珜W”作為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和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yè)的一門理論和應用兼?zhèn)涞膶I(yè)教育課程,在專業(yè)工程能力的培養(yǎng)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因此,課程教學必須依賴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的目標進行改革,才能真正為社會培養(yǎng)出知識儲備豐富且技術過硬的專業(yè)性人才。
“食品安全學”主要講授化學物質、生物性污染、天然有毒物質對食品安全的影響,以及食品生產、加工、運輸?shù)冗^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4]。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科學素養(yǎng),了解食品生產過程對環(huán)境和人類健康的影響;掌握食品中各有害物的預防和控制措施;具備分析、解決食品生產、加工和儲藏過程中的安全問題的能力。
但“食品安全學”課程涉及多學科內容且知識點繁雜,簡單乏味地羅列理論知識易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喪失學習興趣[5-6]。此外,教學手段、教學內容不能及時更新、改進,考核方式過于單一,都是“食品安全學”課程存在主要問題[7]。因此,通過對“食品安全學”課程的教學理念、內容、方法和考核方式進行改革,同時注重提升任課教師的授課水平,以期滿足工程教育認證的要求。
隨著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背景下的“食品安全學”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和企業(yè)用人要求的不斷提升,社會需求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表達交流能力。通過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科學素養(yǎng),能夠不斷學習學科專業(yè)前沿科技,了解食品生產過程對環(huán)境和人類健康的影響,掌握食品中各有害物的預防和控制措施;具備分析、解決食品生產、加工和儲藏過程中的安全問題的能力?!笆称钒踩珜W”課程目標具體包括:(1)根據食品安全領域技術標準、法律法規(guī)等內容,能分析轉基因食品、非熱力加工食品等各類食品在食品工業(yè)的應用和安全性;(2)能夠分析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子種類、來源、性質及對人體健康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具備分析、解決食品生產、加工和儲藏過程中的安全問題的能力;(3)根據食品安全性評價和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具備分析、控制各類食品安全問題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道德,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要注重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改變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通過啟發(fā)、討論等教學模式,營造師生雙主體互動型教學氛圍[8]。在教學過程中,利用食品安全相關社會熱點問題,如針對“糖精棗”“米豬肉”等熱點問題,安排學生查閱資料,分析論點的科學性等,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食品安全學”課程發(fā)展十分迅速,在教學過程中必然伴隨著相關內容的修訂或更新,這就要求教學內容必須具備時效性[9]。同時,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要求課程內容需根據目標達成度情況及時提出整改方案和措施,以支撐“食品安全學”課程教學成果中相應指標點的達成。因此需要在“食品安全學”課程設置上更加科學、系統(tǒng),使學生能全面了解食品安全理論知識、提升學生分析、控制各類食品安全問題能力,以滿足企業(yè)對人才的需求。
“食品安全學”主要講授化學物質、生物性污染、天然有毒物質對食品安全的影響,以及食品生產、加工、運輸?shù)冗^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課程設置總學時32學時,包括緒論、生物性、化學性物質對食品安全的影響、動植物中的天然有毒物質等8章內容。在理論知識講授的同時開展實踐教學活動。作為理論教學補充性的課程內容,實踐教學可將課程知識體系間有機聯(lián)系起來。只有緊隨食品行業(yè)發(fā)展,深入食品企業(yè)、研究機構等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才能不斷學習學科專業(yè)前沿科技,更好滿足社會對食品專業(yè)人員的需求。
課堂教學質量優(yōu)劣直接關系高校人才的培養(yǎng)質量,而教學方法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核心部分?!笆称钒踩珜W”知識點多且繁雜,教師單方面?zhèn)魇谥R,學生易感枯燥乏味。因此,可通過案例教學法、研討式教學法、翻轉課堂等開展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10]。
案例教學法結合一定理論基礎,通過各種信息、知識、經驗和觀點的融合達到啟示思維的作用,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使學生充分感受食品安全對食品生產、經營的重要性及其對生命健康的影響,可利用國內外食品安全事件開展案例教學。如用“有機磷農藥殘留超標事件”說明農藥使用不規(guī)范可能對食品安全帶來危害,用食品中汞中毒案例“水俁病”說明重金屬汞對食品安全的影響并提出預防汞中毒的措施。案例教學法的實施不僅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研討式教學法要求學生在課前針對教師提前發(fā)布的研討項目、案例或文獻,提前獨立思考、分析,在課堂中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并討論,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介紹食品添加劑的相關內容時,提出“食品添加劑與現(xiàn)代食品工業(yè)的關系?”“食品標準與法規(guī)中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要求具體做了哪些要求?”等問題,讓學生課前針對相關內容進行調查分析,利用圖書館的網絡資源,查閱并下載相關文獻資料,在課堂上進行分析、研討并總結歸納食品添加劑對食品安全的影響。實踐證明,研討式教學法給予學生更多參與學習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食品安全學”課程知識點多且繁雜,對于單純的教師講授,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且對知識點的掌握也不夠深入。因此,結合“食品安全學”課程的特點,在講解第7章“各類食品的安全與衛(wèi)生”內容時,采取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課前給學生進行分組,每組圍繞章節(jié)內容如糧谷、果蔬、肉類、乳類、蛋類、酒類等的安全與衛(wèi)生分配不同的主題,讓學生課下進行資料查閱、匯總并制作PPT,課堂上每組選一名代表進行匯報、講演。翻轉課堂是以學生為中心組織的教學活動,實現(xiàn)教學過程的“雙向互動”。這樣既鍛煉學生文獻查閱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提高學習效率[11]。
傳統(tǒng)的課程考核模式一般是以考試定成績,很難全面衡量學生學習情況,甚至會妨礙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12]。因此,“食品安全學”的課程考核應構建基于過程考核為主的多元考核方式。課程考核成績包括過程考核和期末考核2個部分。過程考核主要由課堂表現(xiàn)(10%)、課后作業(yè)(10%)、小組匯報(20%)構成,主要考查學生的自主學習、團隊協(xié)作、溝通表達能力等。期末考核(60%)主要考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不僅可以更加公平、公正地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實現(xiàn)育人的本質,還能較好反映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背景下“食品安全學”課程的目標達成度情況。具體考核方式如表1所示。
表1 “食品安全學”課程考核細則
教師是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組織和管理者,教師授課水平的高低決定高校的辦學定位、辦學特色及辦學質量。在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背景下,教師更要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和課堂管理能力。因此,一方面可通過新老教師相互聽課、課后研討交流等及時共享和交流教學經驗。另一方面,加大對雙能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在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背景下,有一支能夠在學校和企業(yè)中承擔教學、科研和服務的教師隊伍至關重要。鼓勵授課教師拓展知識結構,開展社會服務,如校企合作、教師進企業(yè)掛職鍛煉等,積累專業(yè)功底,提高教學效果。
在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背景下,“食品安全學”課程教學更加強調工程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具備分析、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基本能力。針對“食品安全學”課程特點和在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從教學的理念、內容、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同時注重提升任課教師的授課水平,這樣不僅利于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中相應指標點的達成和課程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也體現(xiàn)學校在食品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中立足校情、培育特色、發(fā)揚特長的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