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容山中學 劉祚柱
思維可視化是指運用符合思維規(guī)律的圖示方法把隱形的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徑顯現出來,使思維過程圖示化??梢暬屓四X的思維過程變得清晰化、結構化,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識記能力、理解能力、綜合分析和推理能力。在信息化的高中政治課堂上,學生通常有這種感覺:上完一節(jié)課之后,有時會發(fā)自內心地覺得這節(jié)課很棒,但是要具體去跟別人講這節(jié)課講了什么,卻又什么都說不上來。這表現的就是一種淺層次的學習。深度學習是將已學知識遷移應用于解決問題中來。
本文將以統(tǒng)編版思想政治必修3第五課《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一輪復習為例進行探討,借助可視的“圖”這個工具將“思維”條理化、程序化,將隱性信息轉化成顯性知識,讓“圖”成為構建深度學習課堂的有效工具。
結構化思維是以事物的結構為思考對象,來引導思維、表達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思考方法?!垛叶〗馀!饭适轮械拟叶≌且驗閷εsw構造很熟悉,所以技術才會如此精湛。學習也應該如此,我們學的每個知識都應該結構化,這樣才能形成新舊知識的聯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標”)前言中提出重視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使課程內容結構化,以主題為引領,使課程內容情境化,促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大單元教學依據學科課程標準,以單元或模塊為學習單位,圍繞大概念、大任務、大項目創(chuàng)建主題活動,對教學內容進行整體思考,確定核心概念,把一個單元或模塊作為一個整體教學設計,使教學結構化、系統(tǒng)化和邏輯化。促進教學內容的結構化是大單元教學的主旨,樹立整體意識,以實現“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一課立足于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堅持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內容。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走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了解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yōu)勢。在一輪復習中我們要引導學生立足于整個單元大概念“人民怎樣當家作主”來理解本課知識,甚至貫穿整個模塊來理解。
本節(jié)課我結合具體的議題情境從小切口開始建構,從人民選舉人大代表,探討人大代表的職權和職責,了解人大代表的地位和權力,感悟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組織活動的原則和基本功能,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政黨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這些制度的完善和發(fā)展推進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tǒng)一。可視化有助于拓展學生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形成有組織的結構化、序列化學習。在本課中,學生通過結構化知識,能更進一步辯證地、系統(tǒng)地思考中國共產黨如何將馬克思主義原理與中國實際情況相結合創(chuàng)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增強學生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我國根本政治制度的理解,堅定制度自信,培養(yǎng)政治認同,懂得任何關于國家的重大制度的出臺都必須經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培養(yǎng)法治意識。
結構化知識如下圖:
課標提出圍繞議題,設計活動型課程教學。課標對議題的界定是:“所謂議題,既包含課程的具體內容,又展示價值判斷的基本觀點。”議題需著眼于真實生活情境,具有開放性和趣味性,又不失思辨性和引領性。深度學習的展現是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發(fā)現問題,存在質疑,激發(fā)探索的動力,從而展開深度理解和實踐創(chuàng)新,以解決實際問題。情境化的議題能激發(fā)學生深層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究欲。因此,無論是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還是深度學習的實質性展開,都離不開真實情境和真實的問題。
在進行《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高三一輪復習教學中,以“共和國勛章”獲得者,25歲時第一次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連任十三屆,被稱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活化石”的申紀蘭事跡為真實議題情境,探討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完善過程,深刻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特點和優(yōu)勢。如下圖:
在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更注重知識的運用,因此我重構議題情境材料,形成試題情境,在解題中運用思維可視化,由淺入深、由表入里,逐步推動學生深度學習。
試題情境(廣州市2020屆高三年級階段訓練文科綜合政治試題):申紀蘭是黃土地上生養(yǎng)的億萬農民之一,是唯一一位連任十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見證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誕生與成長。
申紀蘭認為,人民代表大會的成長與人民生活的改善緊密相連,給人民帶來了幸福、保障和發(fā)展?!叭嗣翊泶髸屓嗣裼辛苏f話的權利。有了人民說話權,人民就勇敢,有了人民說話權,就要給人民辦事?!薄爱斎舜蟠?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代表人民說話,代表人民辦事?!鄙昙o蘭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她積極倡導并推動的“男女同工同酬”寫入我國憲法。作為初心不改的農村先進模范代表,每年她都帶著自己關心的議案參加全國人大會議,忠誠履行著對黨、國家和人民的光榮職責。她提交的關于山區(qū)交通建設,耕地保護,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農村教育等議案、建議,不斷得到采納和落實。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黨和國家授予她“共和國勛章”。
結合材料,運用政治生活知識,分析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特點和優(yōu)勢。
(一)基于設問,問題邏輯可視化
面對情境任務,學生時常會無從著手,難以有效地提取關鍵信息解答問題。學生平時致力于背誦課本知識,沒有形成有效的解題邏輯。其實情境任務是基于我們的基本生活常識來構建的。我們把原本晦澀難懂的設問邏輯通過流程圖的形式表達出來以后,設問的邏輯變得非常直觀,可讀性和可操作性也變得非常強??梢钥闯?要形成這樣的邏輯圖,本質上就是需要對不同知識點進行組合和關聯,分別從“用什么分析”“分析什么”“怎么分析”將考查的知識范圍、問題指向和解題方法連貫起來,避免學生出現盲目性和缺乏條理性。當然對復雜問題的可視化拆解,選擇的拆解方法是否適合,關系到對問題的分析是否科學合理,因此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見下:
(二)遵循設問,材料邏輯可視化
《高考政策與命題解讀(2023)》強調信息獲取和加工能力是解決問題所必需的重要能力。學生怎樣對大量、無序的信息進行篩選、分類、歸納,設問是思考問題的邏輯起點,遵循設問的問題指向,用簡單的語言串聯圖示事件的邏輯線。首先,理清材料邏輯結構,如:總分、并列、遞進、對比、轉折、因果;其次,解讀每一段材料和語句,劃分層次,分解和提煉每一層的功能結構,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對關鍵詞進行解讀、演繹或者歸納加工與處理。上述情境材料從設問指向分析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特點和優(yōu)勢,用流程圖可視化如下:
(三)高通路遷移,答案生成可視化
深度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解決真實問題的素養(yǎng),能教會學生像專家一樣思考。低通路遷移注重在各種情境中反復練習,這個過程幾乎不需要或很少需要高階思維的參與。“刷題”就是一種低通路遷移,遷移的機制是“具體—具體”,學生掌握的只是專家的結論。高通路遷移更多應用的是程序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遷移的機制是“具體—抽象—具體”。對于上述情境材料,可以從申紀蘭的說話中提取關鍵信息,對關鍵信息進行加工推理。如下表:
關鍵信息信息加工邏輯推理與論證“當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代表人民說話,代表人民辦事?!比舜蟠砺男新氊?提交議案。體現了人大代表來自人民,對人民負責,為人民服務?!叭嗣翊泶髸屓嗣裼辛苏f話的權利。有了人民說話權,人民就勇敢,有了人民說話權,就要給人民辦事。”人大代表是人大的組成成員,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體現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和活動原則。人大代表申紀蘭的成長故事。人大制度的完善。人民當家作主、積極性和顯著優(yōu)越性。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的好制度。
通過可視化思維圖推論結構化關聯知識與知識、知識與現實世界,學生抓住顯性知識,推論出隱性知識,讓學習由淺入深,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關鍵能力,提升學科素養(yǎng)。
注:本文系廣東省佛山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高中思想政治思維可視化案例研究》(課題編號:Fset2021053)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