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沂市第四中學 陳昱州
山東省臨沂市第一中學 苗長青 王晨旭
大家每天都要接觸電梯按鍵,疫情期間,為避免交叉感染,很多人進行了無接觸操控電梯的探索和嘗試,如噴灑酒精消毒、覆蓋含氯保鮮膜等。這些方式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還可能損壞電梯。也有很多乘客選擇用牙簽、紙巾、鑰匙、筆等物件代替手指完成按鍵操作,但這些替代品要么是一次性物品,要么很尖銳,會磨花電梯按鈕。
因此,我們想找到一種無接觸式的電梯按鍵操控方案,既能減少病菌傳播風險,又不損壞電梯按鈕,滿足人們的出行需求。
樂高EV3 主機1 個,顏色傳感器若干,馬達,齒輪,蝸輪蝸桿,滑輪,亞克力板,膠,等等。
用LME-EV3_lab 編寫驅動程序,通過設置current、target 兩個數(shù)據(jù)變量和start 一個布爾變量,調控電梯邏輯判斷,再計算得出電機轉動角度。利用變量記錄當前樓層,通過顏色傳感器的偵測,控制動力裝置(電機)到達指定樓層。
圖1 編程并調試
模型由控制中心、感應開關與傳動裝置三部分組成。當乘客想乘坐電梯時,將手指放在感應裝置前幾厘米處,傳感器被自動觸發(fā),驅動電梯到達指定的樓層。
圖2 提升裝置,包括橫梁、滑輪、齒輪、蝸輪蝸桿、馬達等
圖3 實物圖
(一)利用顏色傳感器代替按鍵,手指放在傳感器前約5 厘米處就會觸發(fā)開關,驅動電梯到達指定的樓層,實現(xiàn)乘客無接觸乘梯。
(二)將電梯的樓層按鈕裝在電梯轎廂外,乘客只需在外操控一次按鈕,便可直達目標樓層,減少與電梯按鍵的接觸次數(shù),有效降低病毒感染的風險。
(三)為電梯的傳動系統(tǒng)添加了由蝸輪與蝸桿組成的自鎖裝置,使電梯只能由蝸桿傳動蝸輪驅動。電梯出現(xiàn)故障時,蝸輪無法使蝸桿轉動,轎廂不會下墜,提高了使用電梯的安全性。
專家點評
陳昱州、苗長青、王晨旭三位同學的無接觸式電梯按鈕系統(tǒng),是一件頗具專業(yè)性質的創(chuàng)新實踐作品。這項作品的產(chǎn)生,充分體現(xiàn)了:其一,幾位同學的創(chuàng)新實踐意識強。疫情只是一段時間的事情,但人們對無接觸式電梯按鈕方式也很向往。他們從自身的體驗與創(chuàng)新成長需求出發(fā),開展探究實踐,這對他們提升自身實踐能力都有好處。其二,幾位同學的合作意識強。作為高中生,雖然他們來自不同的學校,但能以項目式學習的方式組成一個集體,共同完成該項目,值得點贊!學會合作是當今青少年必備的品格之一。這是因為當代的科學成果,很多時候并不能通過單打獨斗的方式完成,而是需要集體的智慧與力量。因此,從小就養(yǎng)成團結協(xié)作的好習慣,將來與他人一起完成某項任務就會變得順暢、高效。
建議三位同學在文本中將各自所做的工作與貢獻表述清楚,以體現(xiàn)知識產(chǎn)權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