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新,袁媛,徐明,晁明珠,聶曦明
目的 評價標準化培訓流程對護士進行GCS評分可靠性的影響。
方法 基于目前GCS評估方法,采用文字講解、測驗和臨床實踐培訓一體化的標準化培訓流程,進行針對護士的評分規(guī)范培訓。前瞻性、連續(xù)納入收治于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yī)院神經重癥醫(yī)學科的危重神經系統(tǒng)疾病患者。選取20名低年資(工作2年以內)護士,在進行標準化GCS評分培訓前和培訓后分別對100例神經重癥患者進行GCS評分。采用組內相關系數比較接受標準化培訓流程前后,護士對GCS評分評價的一致性。此外,以做培訓的神經重癥專科醫(yī)師的GCS評分為金標準,評估培訓前后護士評估量表的效度。
結果 標準化培訓流程使低年資護士間評估GCS評分的信度,即GCS總分評價的組內相關系數從0.862升至0.956,語言反應評價的組內相關系數從0.874升至0.953,運動反應評價的組內相關系數從0.689升至0.922,睜眼反應評價的組內相關系數從0.486升至0.665。以神經重癥??漆t(yī)師評定的GCS評分為金標準,低年資護士評定GCS總分的效標效度從0.856升至0.942。
結論 標準化培訓流程可提高低年資護士評估GCS的信度和效度。
GCS由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神經外科醫(yī)師于1974年提出,主要用于評價腦損傷患者的昏迷及意識水平,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臨床[1-6]。GCS包含語言反應、睜眼反應和運動反應3項,有助于臨床醫(yī)護人員評估患者病情變化、指導診斷和治療。但GCS在臨床應用的可靠性以及評估者之間的一致性仍存在一定的爭議:多數研究認為GCS評分者之間信度良好[7-8],但也有研究提示GCS評分者之間的信度較差,尤其是動作和睜眼反應的評估[9-10],其影響因素包括評估者本身的經驗、刺激方式和患者本身意識障礙的水平以及疾病類型等[11-12]。既往研究顯示,對評估者的培訓在提高GCS可靠性上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尚無研究證明最有效的培訓方法[13-16],且國內并沒有對于GCS評分可靠性的研究。本研究采用標準化培訓流程對低年資護士進行GCS的培訓,觀察培訓前后評估者之間信度的變化,并以神經重癥??漆t(yī)師的GCS評分為標準,觀察培訓前后效度的變化。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為前瞻性研究,連續(xù)納入2021年10月—2022年4月收治于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yī)院神經重癥醫(yī)學科的神經系統(tǒng)疾病患者,GCS標準化培訓前后各納入100例患者。納入標準:①年齡>18周歲;②收治于神經重癥醫(yī)學科;③腦外傷、腦血管疾病、各種顱內疾病開顱術后。排除標準:①24 h內使用鎮(zhèn)靜劑或神經肌肉阻斷劑;②眼眶周圍存在嚴重水腫或者眼球、視神經、動眼神經受損;③此次發(fā)病前存在語言、聽力障礙或肢體活動障礙。
1.2 培訓方法 所有納入研究的低年資護士(工作2年以內)在入職后均接受過簡單的GCS評分培訓,包括量表的簡單介紹以及宣教,但此后均未接受標準的培訓。本研究由神經重癥專科醫(yī)師(副主任醫(yī)師)對20名低年資護士進行培訓,培訓方法采用GCS官網推薦的流程,包括文字講解、觀看視頻、測驗和現場培訓4個環(huán)節(jié),其中文字、視頻和測驗材料均來自GCS官網(www.glasgowcomascale.org),翻譯成中文材料后進行培訓。該網站詳細闡述了目前國際上評估GCS公認的標準方法,包括4個主要步驟[14]。①檢查:在進行GCS評估前檢查患者是否存在影響溝通、應答的因素,如語言和文化的差異、智力缺陷、聽力和言語功能受損、病理狀態(tài)(如插管或氣切)、藥物(如鎮(zhèn)靜、肌肉松弛藥物)等,是否有影響GCS評估的損傷,如顱骨骨折、言語困難、脊髓損傷等;②觀察:觀察患者睜眼、語言內容和左右肢體活動情況;③刺激:聲音刺激(語言或者大聲呼喚)、物理刺激(按壓指尖、斜方肌或者眶上切跡);④評分:根據最好的反應進行評分。
完成標準方法的講解并觀看視頻后進行現場培訓,由高年資醫(yī)生選取不同GCS評分的患者進行現場教學,低年資護士在評價過程中產生歧義時進行討論直至達成一致。完成教學后,對所有參加培訓人員進行教學測驗,須達到要求的評價效果,否則需反復培訓。
1.3 研究流程 培訓前,由神經重癥??漆t(yī)師和20名低年資護士對100例納入的患者進行GCS評估,每5人分組進行查體,并單獨根據查體結果進行評分,每組評估者查體至少間隔10 min,各評估者不能互相詢問或者討論評估結果。培訓后,由神經重癥專科醫(yī)師和完成培訓的20名護士對另外100例納入的患者進行GCS評估。每位評估者間隔10 min,同樣,評估者間不能相互討論結果。對氣管插管或者氣管切開的患者,語言均評為1分。
1.4 統(tǒng)計分析 分類變量用頻數(%)表示,單變量分析采用卡方檢驗或Fisher精確檢驗;連續(xù)變量用表示,分析采用t檢驗。采用組內相關系數(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評價評定者間的信度,并以神經重癥??漆t(yī)師的評價為金標準,評估低年資護士評估GCS的效度。數據分析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患者基本資料 該研究共納入200例神經重癥患者,其中男性108例,女性92例,導致意識障礙的主要原因為顱內占位術后(73%)、腦血管疾?。?3%)和顱腦創(chuàng)傷(4%),其中神經重癥專科醫(yī)師評估GCS評分為深昏迷(GCS評分≤8分)者27%,中昏迷(GCS評分為9~12分)者33%,淺昏迷(GCS評分13~14分)者17%,正常(GCS評分15分)者23%。所有患者分為培訓前和培訓后兩組,每組100例患者,兩組之間的基本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1)。
表1 患者基本資料Table 1 Basic patient datas
2.2 評定者間信度 低年資護士進行培訓前,GCS量表具有良好的評定者間一致性(ICC為0.862),其中僅語言反應具有良好的一致性(ICC為0.874),運動反應的一致性為中等(ICC為0.689),睜眼反應的一致性較差(ICC為0.486)。培訓后明顯提高了GCS的評定者一致性(ICC為0.956),其中語言反應和運動反應都具有極好一致性,為優(yōu)秀(ICC為0.953和0.922),睜眼反應的一致性為中等(ICC為0.665)(表2)。
表2 評定者間信度Table 2 Inter-rater reliability
2.3 效標效度 以神經重癥專科醫(yī)師評定的GCS評分作為金標準,分析顯示,培訓能夠提高護士評估GCS評分的效度(表3)。
表3 低年資護士評估GCS的效標效度Table 3 The validity of the low seniority nurses in assessing GCS
昏迷是重癥醫(yī)學科常見的臨床癥狀,GCS評分是臨床常用的一種客觀評估患者昏迷程度的方法,有助于指導臨床決策。既往研究顯示,評估者有60%以上都進行了錯誤的GCS評分評估[13],評估準確率只有33.1%[11]。因此,如何提高GCS評分評估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尤為重要。國外的研究顯示,通過培訓可以提高GCS評分的評估可靠性,評估者的GCS評分可靠性從14.7%提升到了64%[17]。但國內既往并沒有相關的研究對GCS評分進行相關評估,基于此,本研究采用目前國際上公認的評估GCS評分的標準流程,將標準化培訓方法應用于低年資護士的GCS評分評估中,結合講課、測驗和臨床實踐為一體的方法培訓低年資護士在床旁進行GCS評分的評估。
本研究發(fā)現,未經培訓時,盡管GCS評分也具有良好的評估者間的信度,但是量表中的運動和睜眼反應評估的一致性較差,考慮主要原因是評估運動反應相對復雜以及這兩項均需要刺激。同樣在培訓過程中,參與者對刺痛后患者出現定位、逃避、屈曲或伸展這4個等級的評估最為疑惑,因此本研究針對運動反應的評估進行反復培訓,并在培訓時強調標準方法中采取的疼痛刺激方式(按壓指尖、斜方肌或者眶上切跡)。結果發(fā)現,培訓明顯改善了評估者間的信度,尤其是在運動和睜眼反應這兩項的評估上,同時以神經重癥??漆t(yī)師的GCS為金標準,數據分析顯示,培訓也能夠改善護士評估GCS的效標效度。
低年資護士的??婆嘤柺钦麄€醫(yī)療環(huán)節(jié)中的重要一環(huán),對于重癥監(jiān)護而言尤為重要。傳統(tǒng)的“傳幫帶”依然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同時以循證醫(yī)學為基礎的科學培訓能提高培訓的效果。本研究通過標準化的培訓教學,提高了GCS評分的可靠性,可以為低年資護士的培訓提供借鑒。本研究具有以下局限性:研究納入的患者多數為開顱術后的患者,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本研究采用神經重癥專科醫(yī)師GCS評分作為金標準,但神經重癥??漆t(yī)師的GCS評分也可能存在偏差。不過,國內既往研究中對于GCS評分的可靠性研究較少,本研究可作為臨床提高GCS評估可靠性的參考依據,值得臨床借鑒。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點睛】GCS評分是臨床判斷患者意識程度的重要指標,本研究采用標準評定GCS的方法培訓低年資護士,發(fā)現培訓能夠明顯提高低年資護士評定GCS評分的信度和效度,尤其是對量表中睜眼和運動反應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