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建民
課堂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總渠道,而自主學習則抓住了課堂教學的主要矛盾,也就是教與學的關系。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好方法。
學生的思維總是從有趣的問題開始的,所以教師應當設計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同時提問題的語言要巧妙。如在教學《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課時,教師板書課題后出示實物楊梅,讓學生仔細觀察,說出它的形狀、顏色、特征,再讓個別同學品嘗并說出楊梅的味道,然后引向課文:想更多地了解楊梅嗎?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的……這樣環(huán)環(huán)緊扣,步步深入,不但形成了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而且引發(fā)了學生的探求新知識的欲望。
“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授人以漁,可享一生?!苯處熤挥凶寣W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并能使用恰當?shù)姆椒ㄟM行有效的學習,學生才會主動學習。就教材和學生而言,學法的傳授要因文而異,因人而異。不同體裁內容的課文有著不同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要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fā),根據不同年段的要求和學習語文的方法規(guī)律,制訂一個系統(tǒng)的、有層次、有重點的學法指導計劃,讓學法指導成為學習過程中的具體步驟。如學習同類課文或段落相似的課文可用遷移法。例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學習描寫春天的小興安嶺一段時,師生共同歸納出“讀課文—抓重點—想畫面—悟情感”的五步學習法,然后讓學生運用這一方法,自學夏天、秋天、冬天三段。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實踐,逐步體驗到描寫風景類文章的學習方法。
質疑可以使教師的教更具有針對性,可以促使學生主動探究,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如在教學《草船借箭》一課時,明確提出:要自己閱讀,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不要等著教師提問,你們回答。結果學生在接觸課題后,就提出了誰借箭、為什么借箭、怎樣借箭、箭還了沒有等問題。教師抓住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讀課文,勾畫出重點語句,并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其意,找出自己感興趣的句段讀一讀,在不懂的地方打上問號。在學生獨立思考后,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通過討論交流問題,比教師主觀設計問題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它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的依賴心理,使學生由一個被動接受者成為一個主動探索者。
總之,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種有意識的活動,需要有推動他們學習的內部動力,這種內部動力產生于學習的需要。只有學生產生了學習的需要和愿望時,他們才會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在設計學生自主學習體系時,應充分注意學生的需要,注意形成生動活潑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氣氛,給學生創(chuàng)造充分發(fā)展的機會。這樣,學生的各種能力和特長才能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