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豫
2016 年,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zhàn)事》上映前,我去臺北采訪李安導演。有才華有成就的人并不少見,少見的是這個人不恃才傲物,不睥睨一切。李安導演謙和、溫暖,舉手投足間散發(fā)出的儒雅讓人如沐春風,他代表了我能想象的魅力、性感的極致??墒沁@樣一個人,居然有些不安地說,他還是要每天努力,才能贏得家人的尊重和愛。
小時候看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影片中有一個落后典型:三排長陳喜。他隨部隊進駐上海南京路后,生活態(tài)度有了巨大的改變,開始嫌棄同樣來自農村的妻子春妮。
可即便是當年那個年幼無知的我,也隱隱覺得陳喜并不是十惡不赦。愛的開始也許說不出理由,但愛的改變和結束一定有跡可循。就拿陳喜來說,生存狀態(tài)和環(huán)境的改變導致視野、習慣甚至審美的變化,最終帶來情感的轉變,也符合人性。
我不以為然的反而是,電影憑什么要把漂亮能干獨立的春妮塑造成哭哭啼啼的受害者?我要是春妮,沒準兒我先看不上陳喜呢!不就是進了上海嘛,只幾天的工夫就眼花繚亂、亂了陣腳,這么沒有定力、容易見異思遷的人,格局太小了,根本不是個有魅力的男人,不值得留戀。話雖如此,影片的最后陳喜迷途知返,和春妮和好如初,我還是長出了一口氣。
不變的、長久的愛是美好的,不變的、長情的人是美好的,可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誰也不能任性地要求情感為自己停住腳步。
無條件的愛是個偽命題,灰姑娘如果不是美貌無比,也穿不上那雙水晶鞋。當然,美貌絕不是一切,很多時候美貌什么也不是。
多年前,我采訪留守兒童,節(jié)目現(xiàn)場,其中一個女孩的父母突然出現(xiàn)。女孩的表現(xiàn)讓人心碎,她不哭,不激動,表情淡淡的,唯一明顯的情緒變化就是有些不知所措,和那么一點點尷尬。女孩的媽媽一直抱著她抹眼淚,而女孩的身體一直是僵硬的,幾乎一動不動。事后我反思了這一時刻,所有人的初衷都是美好的,效果也無比感人,唯一被忽略甚至錯判的是女孩的反應。我們都忘了,親情也不是理所應當?shù)摹?/p>
在女孩成長的關鍵時期,父母因為生活所迫離家打工,女孩對父母有印象的就是每年春節(jié)那短短的幾天。對孩子來說,愛就是陪伴,孩子沒有辦法在規(guī)定的時間、場合配合觀眾的期盼,瞬間表現(xiàn)出她被陌生的父愛母愛打動。而我也心疼那對父母,生活讓他們沒有別的選擇。
這世上,所有的愛都是自然發(fā)生的,我們成為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我們?yōu)槟硞€人怦然心動,也讓某個人墜入情網(wǎng)。但我們只有拼盡全力,把為人子女、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和親密愛人的使命做到最好,這努力的過程就是我們愛與被愛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