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忠
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門發(fā)布《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xié)同育人機制的意見》,提出堅持育人為本、堅持政府統(tǒng)籌、堅持協(xié)同共育、堅持問題導向的工作原則。新鄉(xiāng)市第一中學通過構建“三位一體”的育人共同體,緩解學生長時間居家學習導致的與家長相處不夠和諧、長時間封閉生活導致的不能充分參與社會實踐、長時間線上教學導致的集體觀念淡薄等問題,助力后疫情時代基礎教育的高質(zhì)量發(fā)展。“三位一體”育人共同體是指學校、家庭、學生,凝練目標共識,明確責任共擔,促進機制共建,實現(xiàn)資源共享,最終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構建“三位一體”育人共同體的方案時,我們采用“123”的策略,即明確一個中心,做到兩個結合,優(yōu)化三個關系。
明確一個中心——以學生為中心
家庭教育是育人之基礎,學校教育是育人之主體。學生既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核心,又是連接家庭和學校的紐帶。因此,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應當發(fā)揮協(xié)同育人的共同責任和使命,一切以學生實際成長需求為出發(fā)點,明白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認為,學校生活組織應該以兒童為中心,使得一切主要是為兒童的而不是為教師的。在學校生活中,兒童是起點,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在實際教育過程中,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應當充分借鑒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的“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也就要“以學生為中心”。
做到兩個結合——線上與線下結合
2020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幾乎所有的社會生活秩序,學校的教學秩序亦未能幸免。疫情之初,為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對正常教學的沖擊和影響,貫徹落實“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的要求,學校號召一線教師全員上崗,開展線上教育教學。其間,師生不僅在線上完成了教與學的任務,還探索和總結出了獨具特色的線上管理和線上德育的工作方案。
在疫情小規(guī)模出現(xiàn)的后疫情時代,我們將線上教育教學、管理經(jīng)驗與線下教育教學、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在育人方式的探索過程中,我們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構建“三位一體”育人共同體。
一是借助釘釘“云課堂”平臺,開辦了《青春講堂》欄目。欄目下設三個專題,分別為“家校共育守護成長”“名師引領助力成長”“青春飛揚自主成長”。為充分發(fā)揮家庭的協(xié)同育人功效,挖掘家庭教育資源,我們利用“家校共育守護成長”專題,邀請家長開展專題講座并推送給學生。我們邀請學校的專家型教師在“名師引領助力成長”專題中,進行專題知識和興趣講座,幫助學生培養(yǎng)學科學習興趣,筑牢學科知識基礎,深挖學科知識內(nèi)涵。我們利用“青春飛揚自主成長”專題邀請優(yōu)秀學生開展德育微講堂,讓學生在互相學習中更好地成長。
二是組織不同層次的研討交流。學校不定期召開多種形式的學生研討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生活需求和心理需求。例如,學校召開學生座談會,舉行心理研討交流活動,發(fā)放多種方式的線上調(diào)查問卷等。另外,學校還定期召開線上家校共育家長會,不定期開展家長輪值活動,組織全員家訪活動,邀請具有相同學情的學生家長以家長學?;蚓€上座談會的形式進行溝通交流,探討《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對家庭教育的指導作用,共享家庭教育智慧。
三是借助校本課程開展“體驗式德育”。學校利用換位體驗活動,通過拍攝視頻進行線上展示。這既包括心理體驗游戲、學生廚藝大比拼、家務勞動大比拼等家庭體驗活動,還包括社會體驗活動,幫助學生樹立發(fā)展目標,堅定理想信念。
優(yōu)化三個關系——師生關系、生生關系、親子關系
一是師生關系,包含教育關系、心理關系、倫理關系。師生關系在學校生活中占據(jù)主導地位,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學生的成長。新時代,信息高度發(fā)達,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教師不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生發(fā)展的引路人。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和學生心理相容、互相接納就顯得尤為重要。師生通過深入交流,實現(xiàn)教學相長,獲得精神收獲的愉悅。
建立這種和諧師生關系的重要方法有二:一是理解,二是尊重。為更好地優(yōu)化師生關系,我們往往會采取氛圍營造和個別輔導的方式打造班級成長共同體。氛圍營造是通過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班風影響學生發(fā)展,這從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教師的嚴厲說教,緩和了師生矛盾,用集體帶動個體。個別輔導的方式適用于解決不同學生的個性問題。我們常說“當眾表揚,私下批評”,對學生問題的私下疏導更能體現(xiàn)出師生間的尊重和信任,也更能讓教師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但是,這種私下疏導應當有邊界,應當符合師德規(guī)范和合乎社會倫理道德。
生生關系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構建的相互幫助、相互溝通的特殊人際關系。有研究表明,青春期的同齡人更看重生生關系,學生在學校里不受歡迎程度與最終的學業(yè)失敗之間的效應量是-0.19。研究還表明,如果課堂上的學生互助行為受到關注,那么學生之間的生生關系就會增強。鑒于此,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都應關注生生關系,指導學生建立互助、合作、友好、競爭的生生關系。
建立良好的生生關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一是以集體活動為契機,營造良好班級氛圍。每一次集體活動都是提升班級凝聚力的重要契機。所有學生擁有良好的團隊意識時,良好的生生關系也會自然形成。二是探索朋輩互助模式,培養(yǎng)良好的生生關系。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教師可以讓幾名成績互補、性格互補、優(yōu)勢互補的學生組成“學習共同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相互促進、共同進步,不僅看到了他人的長處,還通過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幫助他人,增加了自信,形成了良好的生生關系。三是發(fā)揮家庭教育在建立良好生生關系中的作用。家長要充分引導并教會學生如何與人相處,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幫助孩子區(qū)分益友與損友。同時,家長要通過榜樣示范作用,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交友觀。
親子關系是人際關系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也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種關系。良好的親子關系,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對孩子的人格形成與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深入了解是建立良好親子關系的前提。作為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孩子的綜合能力。我們往往只會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略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往往只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而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家長要在營造良好家庭氛圍的基礎上充分了解孩子的習慣、個性、知識儲備及興趣愛好,給予孩子更加有效的成長幫助。
遵循原則是促進良好親子關系形成的根基。親子關系中要遵循寬嚴有度的原則。寬的是結果,嚴的是過程。在親子關系中我們往往很少會關注孩子學習努力過程。因此,我們要更多地在學習生活習慣養(yǎng)成過程中對孩子嚴,對呈現(xiàn)結果寬。這樣的原則會幫助孩子養(yǎng)成終身成長的好習慣。
有效溝通是深化良好親子關系的途徑。我們往往會用長輩的語氣或高高在上的語調(diào)與孩子進行溝通。這樣不僅很難贏得孩子的認可,還會適得其反,影響親子關系。因此,我們要嘗試用多種溝通技巧。一是共情,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贏得認可。二是要多用描述性的語言,通過講述幫助孩子形成思考。三是要重視肢體語言的運用,比如給予肯定時的擁抱和點贊。四是要運用榜樣的力量,讓身教重于言教落在平時,影響孩子內(nèi)心。
“三位一體”育人共同體的建立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為教育主體——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了可操作、可實施的一體化解決方案,是落實家校共育、實現(xiàn)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的有益嘗試。
(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后疫情時代初中線上教學的實施策略研究”的成果。課題編號:JCJYC20250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