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傳之者誰 李鴻裔鑒藏揚補之《四梅圖》考略

        2023-09-20 02:44:46寧方勇
        新美術 2023年4期
        關鍵詞:信札香雪書畫

        寧方勇

        一 引言

        揚補之《四梅圖》作于南宋孝宗朝乾道元年(1165),乃應范仲淹(989—1052)后人范直筠(生卒不詳)所求而作,范氏家族為蘇州望族,簪纓世家。由此發(fā)端,《四梅圖》便長期弆藏于太湖流域。明代沈周(1427—1509)、文徵明(1470—1559)、文彭(1498—1573)和項元汴(1525—1590)等吳地書畫大家都曾鑒藏;入清之后,便一直寶藏吳中。

        根據(jù)目前的研究,清代主要收藏者有陸恭(1741—1818)、程楨義(1816—1853)、潘遵祁(1808—1892)、李鴻裔(1831—1885)、顧文彬(1811—1889)等書畫收藏家。1關于《四梅圖》的遞藏問題,已有的研究成果,如:劉鶴,《南宋揚無咎〈四梅圖〉研究》,鄭貴友主編,《北語人文本科生優(yōu)秀畢業(yè)論文選2009—2013 屆》,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7 年,第361—376 頁;倪純?nèi)?,《揚無咎〈四梅花圖〉上的鑒藏款印對繪畫表現(xiàn)方式的影響》,載《中華書畫家》2015 年第3 期,第119—121 頁;李軍,《明窗一日百回看:程楨義生平及其書畫考略》,載《藝術工作》2021 年第2 期,第54—60 頁。關于李鴻裔鑒藏《四梅圖》的研究尚無專文,而對其鑒藏經(jīng)歷的厘清,既能體現(xiàn)《四梅圖》作為文人墨梅中代表性作品的重要價值,亦能探究鑒藏家的趣味,地域收藏文化的獨特性和文脈傳承的價值。

        二 晚清《四梅圖》遞藏的背景

        李鴻裔,字眉生,號香嚴、蘇鄰,四川中江人。咸豐元年(1851)舉人,官至江蘇按察使加布政使銜,同治六年(1867)辭官卜居蘇州網(wǎng)師園(易名“蘧園”),與吳云(1811—1883)、潘遵祁、顧文彬、沈秉成(1823—1895)等人組織“真率會”以吟賞詩文書畫娛日,借探討金石鑒藏作樂,有《蘇鄰遺詩》傳世。2《蘇鄰遺詩》為李鴻裔過世之后,子李庚猷(生卒不詳)將其生前所作詩文收集成秩,由其好友黎庶昌(1837—1898)于光緒十四年(1888)在日本刊刻而成。他和潘遵祁因有世家交誼(李父李崧霖和潘氏為同年),又性情相投,詩文往還稠密,便成知交。潘遵祁,字順之、覺夫,號西圃、簡緣退士等,吳縣(今蘇州市)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進士,二十七年授翰林編修,未任乞歸,退隱鄧尉山香雪海,筑居名曰“香雪草堂”。同治九年(1870),收儲其外祖陸恭“松下清齋”舊藏揚補之《四梅圖》,建閣供養(yǎng),名曰“四梅閣”。

        清代因《四梅圖》而有諸多文化活動,楊鐘羲(1865—1940)著《雪橋詩話》中對此有記。

        陸謹庭孝廉恭,庚子舉京兆,與先曾叔祖(諱恒琳)同年,精于鑒古。法書名畫,漢鼎秦碑,過眼輒辨。所居曰:孝友堂,有古松,梁山舟書“松下清齋”扁,王蓬心作圖,翁覃溪諸公題詩。嘉慶甲子,失去黃小松補圖。同治庚午,孫新之3“新之”疑為“順之”。順之為潘遵祁的字,如此前后文意方才貫通。蘇州博物館藏有潘遵祁同治庚午(1870)追和揚補之詩詞,跋文中有“越數(shù)年,卷乃歸于,藏之山中,殆有前定”數(shù)語,可佐楊鐘羲所言潘氏于此年入藏《四梅圖》。復得前卷,潘西圃其外孫也,次覃溪韻有“傳家豈但推清閟,孝友長貽世德銘”之句,蓋孝友堂毀于兵燹矣。舊藏楊補之《四清圖卷》,劉延清相國為題“四梅閣”。西圃筑香雪草堂,嘗摹相國書顏之。是卷后歸西圃,亢鐵卿為作《四梅閣記》。4[民國]楊鐘羲,《雪橋詩話全編·余集》卷七,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 年,第四冊,第2508、2509 頁。

        上文之中所記多為陸恭鑒藏《四梅圖》時期的文化活動,另一則著重于潘遵祁鑒藏時期的文化活動。

        潘順之前輩為榕皋農(nóng)部孫,理齋探花子,年甫四十即謝病歸。筑室鄧尉山中,曰“香雪草堂”。西治為圃,曰“西圃”。堂東小閣,藏楊逃禪《四梅花卷》,曰“四梅閣”。戴文節(jié)為繪《山居圖》《四梅閣圖》《湖山偕隱圖》各一。嘗有句云“老妻亦解幽居樂,催促移橈共入山”。謂配汪夫人也。庚辛之亂,5疑為“庚申之亂”之誤,庚申年即咸豐十年(1860),太平軍攻占蘇州城,稱為“庚申之亂”。堂及圖卷皆無恙。其《還山》詩有“天留茅屋老余生”之句。光緒紀元,俞巾山6即俞樾,其家鄉(xiāng)德清有烏巾山,并自篆“烏巾山舍”印,故也以此稱呼。為作《草堂記》。丁丑,年七十,李眉生為賦《香雪草堂歌》。7同注4,第2718 頁。

        其中,戴熙(1801—1860)為潘遵祁繪制的《山居圖》《四梅閣圖》等畫卷存世,現(xiàn)藏蘇州文物商店。二卷的落款分別為:“王廉州擬巨公有此墨意,戊午孟秋寫應簡緣大兄屬。醇士戴熙作于味經(jīng)閣。”“四梅主人種梅構閣藏逃禪老人《四梅華畫卷》,屬寫一圖。附題絕句云:‘搜羅名繪閣藏之,更種梅花作護持。數(shù)點空香本無跡,天閑萬馬是吾師?!眱删矸謩e作于咸豐八年(1858)和五年(1855)?!渡骄訄D》中有李鴻裔楷書《香雪草堂歌》題跋,落款“光緒丁丑作《香雪草堂歌》,奉為簡緣年伯古稀之壽。越四載獲睹斯圖,公又屆絳人甲子矣。因撰聯(lián)語為贈曰:道院清襟晁太傅,石湖詩舸范端明。公之闇修清翰扵晁、范實相符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年家子李鴻裔”等語,墨書時間為光緒六年;還有蔣德馨(生卒不詳)、楊沂孫(1812—1884)、楊恩海(生卒不詳,楊沂孫弟)和汪鳴鑾(1839—1907)等多人書跋。2021 年,西泠印社秋拍《香雪草堂》卷中又現(xiàn)李鴻裔墨書《香雪草堂歌》,落款“光緒丁丑五月,為西圃世伯七秩大壽,敬賦長句,用伸傾向之誠。昔人以文字為壽,至明歸太仆始以入集,然必敘述其人所以得壽之由,非漫為祝嘏之辭也。吾丈亭亭物表,至靜無營,期頤難老,必得奚疑,蘇鄰侄李鴻裔拜稿”。此件書寫時間為光緒三年(1877)。8[清]何紹基、程庭鷺、李鴻裔、章鈺、楊鐘羲等,《香雪草堂題詠卷》,西泠印社2021 年秋季拍賣會《中國書畫古代作品暨明清信札手跡專場》。蘇州博物館藏李鴻裔致潘遵祁的信札中(即下文《蘇鄰妙翰》冊)有二通可證上述墨跡,一則為“昨日一雨送涼,遂取《山居圖》發(fā)興,殊惡札自憎耳”;另一則為“《山居》第二圖撿付去使,拙筆恐涴文節(jié)妙翰,又不敢卻,殊皇悚耳”。其中“文節(jié)”為戴熙的謚號。9[清]李鴻裔,《蘇鄰妙翰》,蘇州博物館藏,藏品名《李鴻裔詩冊》??芍铠櫼岙斈甏_有二次墨書留存。由此,亦證兩札的書寫時間在光緒三年和六年(1880)之間。

        李鴻裔在《香雪草堂歌》中加注“四梅閣藏楊補之畫,柯九思題,四梅華卷”,應知他已經(jīng)鑒賞過《四梅圖》,對潘遵祁的鑒藏過程,特別是在其收藏中的分量應是非常了解。只是未曾料想到幾年之后宋代畫梅“神品”會轉入其家藏之中。

        三 《蘇鄰妙翰》冊中關于《四梅圖》交易的信札

        光緒十一年(1885),李鴻裔過世之后,潘遵祁為紀念這位忘年好友,鑒藏知音,將往還的信札和詩札,集做《蘇鄰妙翰》一冊,并題簽“蘇鄰妙翰,嬾髯題,丙戌夏日題,西圃(朱文?。??!皨鲼住睘榕俗衿钭蕴?,李鴻裔在書札中多尊稱“髯圃”。丙戌為光緒十二年(1886),李鴻裔過世的第二年。此冊現(xiàn)藏蘇州博物館。

        此冊共計四十六通六十六頁。有紀年的唯有一通贈給潘遵祁的詩扎,是李鴻裔墨書三首自作詩,即《三月廿五日,髯圃年丈大人招同社諸君飲三松堂賞娑羅花,即席口占奉贈》《髯圃年伯大人屬題〈佛香道院〉冊,冊為三松老人所造,蓋為擷芳娑羅花寫照也,仍用前韻》《題胥江話別圖送韡如中丞服闕入覲》等,一通三頁,落款為“壬午四月望后雨窗錄稿,蘇鄰居士”,壬午為光緒八年(1882)。10三首詩文皆收入《蘇鄰遺詩》。參見[清]李鴻裔,《蘇鄰遺詩》卷下,清光緒十四年刻本,葉二一、二二。結合其他信札中提及的《香雪草堂歌》《豐備義倉記》等內(nèi)容,11據(jù)考信札中所涉《香雪草堂歌》《豐備義倉記》都作于光緒三年。推測該冊信札的寫作時間在光緒紀元至光緒十一年之間。信札內(nèi)容主要涉及詩文往還、書畫交易、生活瑣事和師友交往等。冊中數(shù)通信札與潘、李之間《四梅圖》的轉讓、交割有直接關系。

        直接證明《四梅圖》轉讓的信件為“四梅割愛”札(筆者定名)(圖1、圖2),共四頁。信件全文如下:

        圖1 [清]李鴻裔,致潘遵祁“四梅割愛”信札葉一、二,縱23.5 厘米,橫14.5 厘米,蘇州博物館

        圖2 [清]李鴻裔,致潘遵祁“四梅割愛”信札葉三、四,葉三縱23.5 厘米,橫14.5 厘米,葉四縱23.7 厘米,橫14.5 厘米,蘇州博物館

        髯圃世伯吾師執(zhí)事:前日乞觀明賢及國初諸簡牘冊,因娑羅花宴賓稠晷速,未獲終篇。雖私心眷眷,竊恐未有破例出門耳。頃奉環(huán)翰,非惟許諾且欲傳薪今人,感而下拜。乞漿得酒,不足喻其喜也。名跡薈萃之難,長者甄集之勤,豈肯于臭味差池者輕于一擲。侄何修而得此顧盼也!十載以來,于蘇臺耆舊中,寸心所最傾倒者,一絸園居士耳。12絸園居士,亦作簡緣居士,為潘遵祁自號的一種。道契難逢,墨緣希有,唯當掃閣齋心,以拜龍威之賜,更無它說。《四梅》割愛,猶見用情之篤,均請以張懷瓘估書之例評定見示。冠老立品孤高,落筆矜慎,極是定論。倘亦我輩人耶?回函至,即奉慰肅復。敬候道履安隱,侄蘇鄰頓首。

        昔思翁之收藏傳付煙客,王儼齋之長物付竹窗13[清]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號瓶廬,又號江村,賜號竹窗,清代著名書畫收藏家,有《江村銷夏錄》傳世。。古來哲人無不如此。丈之付托,侄不敢作客氣語,似可以對古人。侄它日傳之者誰,正不免四顧彷徨耳!蓋真賞難,篤好難,大力難,三者合并尤難之難。吾丈文字三福,可謂終始無余憾矣。又啟。14同注9。

        信中指出,李鴻裔在潘遵祁舉行的“娑羅花會”雅集上,賞鑒到潘氏的書畫藏品之后,想要借讀其所藏的明人和清人簡牘冊。未曾料到,潘遵祁卻意欲轉讓自己的書畫收藏,其中最為珍貴的就是《四梅圖》。李鴻裔在信中對潘遵祁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對于自己的幸運表達了感激之情。李鴻裔將此次書畫轉讓,與歷史上董其昌(1555—1636)和王時敏(1592—1680)、王鴻緒(1645—1723)和高士奇(1645—1703)之間的藏品轉讓相提并論。

        那么,李鴻裔入藏《四梅圖》是什么時間呢?關于《四梅圖》在潘氏和李氏之間的遞藏,上述的信札確為鐵證,只是信札中沒有年款。目前,筆者僅見楊鐘羲《雪橋詩話·余集》中有明確的時間記載:“光緒己卯為李眉生所得,復歸于顧艮庵?!?5同注4,第2509 頁。楊鐘羲將李鴻裔入藏的時間鎖定為光緒五年(1879),也可證上述信札的通信時間在此時。之后歸入顧文彬,《過云樓書畫記》未注明時間,根據(jù)其刊成時間來推測,《四梅圖》應在光緒八年之前就已入藏過云樓。16顧文彬在《過云樓書畫記》自敘中落款為“壬午秋日”,即光緒八年,此書是年刊成。那么《四梅圖》弆藏在蘧園的時間大約三年光景?!端拿穲D》應于李鴻裔在世的時候就轉讓給過云樓,此中緣由尚不清楚?;蛟S是李鴻裔破解了信中“侄它日傳之者誰,正不免四顧彷徨耳”的疑問,將之托付給了好友顧文彬。如此重要藏品的轉讓,過程并不簡單,特別是價格商議的環(huán)節(jié)。

        四 《四梅圖》的價格謎團

        “四梅割愛”札中,潘遵祁出讓的藏品是《四梅圖》和“明賢及國初諸簡牘冊”,如此重要藏品的交易,價格自然是重中之重。古代書畫交易的價格歷來著錄較少,寥若晨星的散布于浩瀚的文獻之中。交易的過程也多隱晦,非親信之人難以觸及。因此,交易中如價格談判的詳細過程記錄就更是難得一見。冊中“衣缽傳授”札(圖3、圖4),一通二頁,涉及雙方議價的具體信息,內(nèi)容如下:

        圖3 [清]李鴻裔,致潘遵祁“衣缽傳授”信札葉一,縱24.0 厘米,橫14.9 厘米,蘇州博物館

        圖4 [清]李鴻裔,致潘遵祁“衣缽傳授”信札葉二,縱24.0 厘米,橫14.9 厘米,蘇州博物館

        髯圃世伯吾師足下:來翰衹誦,以歷劫藏弆之苦心,衣缽傳授之雅宜。丈既割愛,侄亦當忍痛,方為不負初意。本安排兩竹,恐礙尊諭以餅易兩之說,謹書二竿。六百兩之券,俟草堂返棹,交付一切。雅意欲以二幀相媵,尤為感泐。侄所夢想者“煙柳江村”耳,乞長者俛所請,正諺云:己恩不如再恩也。復頌箸祺。侄蘇鄰頓首。目錄留此從容展讀,忽忽作答,未暇閱也。17同注9。

        信中主要內(nèi)容是,李鴻裔對《四梅圖》和“明賢及國初諸簡牘冊”交易價格的回應。他答應潘遵祁“兩竿”(注:一竿為一千兩銀子)即二千兩銀子的出價,其中六百兩銀券等潘氏進城就先行交付。其中所謂“以餅易兩”指的是銀元和銀子之間的兌換,清代貨幣品種繁多,匯率復雜。所以,潘遵祁特意要求以銀子作為貨幣單位。18清代民間交易中關于金錢的數(shù)量單位,各個行當或地區(qū)有俗稱,上述信件中的“竹”“竿”即是,竿代表一千。晚清流通貨幣品種復雜,如信札中“以餅易兩”,即指番餅(墨西哥鷹洋、西班牙銀元等外國貨幣)折換為銀兩;其他如“漕紋銀票”和銀兩也存在折換比例,因此在兌換過程中,會存在損失的可能,非常復雜。所以,潘遵祁在書畫交易中主張使用銀兩作為結算貨幣。信中未明確《四梅圖》的具體價格,若做一個簡單的估算,數(shù)額當在千兩銀子左右。潘遵祁曾將家藏“宋元簡牘冊”以千金之數(shù)出讓給李鴻裔,“明賢及國初諸簡牘冊”的價格至多也就與此相當。19“香嚴于上年以千金得宋元名人書簡,潘順之所售與者,系松下清齋舊藏,翁覃溪每頁皆題真無上妙品?!盵清]顧文彬,《過云樓日記》,文匯出版社,2015 年,第438 頁。由此推測,《四梅圖》價格大約千兩之數(shù)。書札中尚有“目錄留此從容展讀”,潘氏應是還有家藏書畫意欲出售。

        李鴻裔在信中說“丈既割愛,侄亦當忍痛,方為不負初意”,所謂“忍痛”應是潘氏開價太高,他似應知道此前顧文彬曾給過《四梅圖》四百兩的價格。同治十二年十二月初三,第一百零七號家書,顧文彬告知顧承關于購買《四梅圖》和其他書畫的相關價格記錄:

        昨得潘順之來信,欲將所藏盡歸我家,索價甚昂,俱作銀款,統(tǒng)計約兩竿,并云不減不擇。此老必知?閑曾有五百金之會款,故欲借此而得善價,而獨留楊補之梅花冊,20“楊補之梅花冊”當為顧文彬筆誤,潘遵祁似乎并沒有《四梅圖》之外的揚補之梅花冊藏品。不在所售之內(nèi),我亦以長篇信答之,信中敘入潘梅若之言,作為當頭捧喝。因與汝約:除非唐宋元劇跡,尚可勉收,此外一概不收。因另開一單,只取五件,楊補之梅花冊作四百兩,唐六如黃茅小景二百兩,倪云林、王叔明兩軸一百兩,四忠手簡一百兩,合千金。如果肯售,卻是精品,且算應酬一老友也。21[清]顧文彬,《過云樓家書》卷肆,蘇州市檔案局(館)、蘇州市過云樓文化研究會編,文匯出版社,2016 年,第332 頁。

        潘遵祁欲將《四梅圖》之外的家藏書畫出售給顧文彬,開價二千兩銀子。顧文彬則只要“唐宋元劇跡”,否則一概不收。還開出只購買五件精品書畫的單子,其中就包含《四梅圖》。但是,并未獲得潘遵祁的應允。在同年的第一百一十號家書中,顧文彬寫道:“順之所藏以楊補之梅花為最,我故欲探驪得珠。茲接其回書,竟不肯割愛,在我亦樂得省了四百金,只得舍之。”22同注21,第335 頁。顧文彬以潘遵祁提出的六百七十兩銀子的價格購得其“唐寅黃茅小景,倪云林、王叔明兩軸,四忠手簡”等四件字畫。若是從這四件書畫的價格比較來看,《四梅圖》四百兩的價格已經(jīng)屬于巨額。即便如此,《四梅圖》從同治十二年(1873)到光緒五年的七年間價格應該還是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至少是從四百兩變成了一千兩之數(shù)。面對如此高額要價,李鴻裔當然只好“忍痛”扛下,畢竟這是“乞漿得酒”的意外驚喜,也絕非是人人可遇的絕佳機會。雖然價格高昂,但這的確是譽滿江南的潘氏幾代人過手的書畫收藏精華,對于書畫鑒藏家來說誘惑巨大。潘遵祁也知道自己開價不菲,特意搭送了一些書畫,做個人情給李鴻裔。李鴻裔趁機提出要其繪制的《煙柳江村》。隨著價格談攏,下一步就是履行彼此約定錢貨兩訖。冊中另一“割愛傳衣”札(圖5、圖6),一通二頁,所述便與此相關:

        圖5 [清]李鴻裔,致潘遵祁“割愛傳衣”信札葉一,縱22.9 厘米,橫12.4 厘米,蘇州博物館

        西圃世伯大雅侍右:昨日?閑轉示札翰,極佩雅人高致,良工苦心。頃蘧使捧手書并四鉅冊來,敬謹拜領,如讀異書。世伯之割愛傳衣,蓋亦黃石《素書》,以為孺子可教耳。陽翟富人,城中正爾不乏,世伯何以不讓與之耶?厚意深感,容再徐徐展玩。俟明春杖履清健,當乞題記原委,以志墨緣。籍使奉呈漕紋票乙千零四十四兩,到祈察入,賜一收條,以慰問翹系。另單承賜汪、笪行楷及散片十葉,并皆佳妙。感謝感謝!余容叩謁面陳一切,肅復敬頌頤祺!侄鴻裔百拜頓首。廿一日未刻。23同注9。

        信中說明了潘李二人交割了書畫“四鉅冊”、一千零四十四兩漕紋銀票,李氏并獲贈汪士鋐(1658—1723)和笪重光(1623—1692)等書法十張散片,囑咐潘遵祁要賜下收據(jù),以示錢貨兩清。李鴻裔在信中提請潘遵祁“俟明春杖履清健當乞題記原委,以志墨緣”。潘氏確有踐行,作詩二首《以勝代、國朝諸賢尺牘歸蘇鄰賦此志別》和《逃禪四梅花卷神游目想者二十年,得藏秘笥者又二十年,今并歸蘇鄰詩以志之》。尤以第二首更能傳達潘遵祁出讓《四梅圖》的思想和心態(tài):

        藝苑知音久難覓,平生結習擬全拋。

        蘭亭未要他年殉,秘閣難忘曠代交。

        真賞幸逢誠可慰,舊緣忍割有誰教。

        香光居士傳薪意,強借前人作解嘲。24[清]潘遵祁,《西圃集》卷三,光緒刻本,葉二五。

        “舊緣忍割有誰教”正如其父潘世璜(1765—1829)言“世間寶物所在必有神物護持,而一時寓目,等之過眼云煙,不知他日流傳何處,此生得再遇否”,正是這樣的心態(tài)使得他將藏品讓給“藝苑知音”和“真賞者”,也不傳承給后代,以致其子有言“敦先等眼福淺薄,匪特世間寶物未由什襲珍藏,即欲求如云煙之過眼而并不可多得,則不禁感慨系之矣”。25[清]潘遵祁輯錄,《須靜齋云煙過眼録》不分卷,潘遵祁序,潘敦先、潘睦先跋,黃賓虹、鄧實編,《美術叢書》,神州國光社,1947 年,二集第四輯,第59、108 頁。潘遵祁將《四梅圖》、“明賢及國初諸簡牘冊”26“明賢及國初簡牘冊”似也出自陸恭舊藏,“十月十四日于外舅案頭見明人手札一冊,首頁沈度、沈粲兄弟……末頁顧亭林與歸元恭書一幅”,潘遵祁按“名賢手札今藏三松堂共八冊”。同注25,第74 頁。等書畫出手轉讓,李鴻裔完全出乎意料。這類文物的稀缺性和珍貴價值對于書畫鑒藏家來說是不言而喻的,《四梅圖》絕對是鑒藏家追逐的重點。當時的姑蘇城內(nèi),書畫藏家如過江之鯽,張之萬、顧文彬、沈秉成和吳云等,無不是官紳權貴,富于資財,以至于李鴻裔“質疑”何以得此青睞。宋元書畫在李鴻裔的鑒藏圈里絕對是收藏的重點。27顧文彬在同治十三年(1874)第六十二號家書中寫道:“近來書畫佳品亦甚寥寥,宋物更難,故德公之物已是罕遇,我意愿加價,不肯交臂失者此也?!蓖?1,第412 頁。李鴻裔在“割愛傳衣”札中表達了自己的榮幸,絕非虛話客套。因此,即便潘遵祁開出高價,李鴻裔“亦當忍痛”收入囊中。另外,書畫交易中不僅可以探究價格、熱點的變化,還可以考察影響鑒藏行為的其他因素,比如收藏心態(tài)的變化,社會交游的互動影響,社會家庭的變化等情況。

        五 結語

        遞藏流轉或許是文物宿命,“流傳有序”也成為影響交易價格的重要因素。當然,《四梅圖》在潘遵祁和李鴻裔之間的傳承活動,以及圍繞展開的文化活動,不經(jīng)意為其增加了重要的文化價值?!端拿穲D》的轉讓并非簡單的文物轉移,而是潘李二人間鑒藏文化的傳承和收藏精神的文脈延續(xù)。書畫的傳承不光是財富的交易,更是士大夫精英文化的弘揚。這是書畫收藏文化中精神對物質的超越。同時,也凸顯出《四梅圖》在吳中書畫收藏家心目中的重要地位,體現(xiàn)出了文人士大夫收藏的意義和趣味,使得它在江南書畫鑒藏史上的也有了一定的象征性。其次,晚清以來,《四梅圖》的易手極其頻繁。潘氏、李氏和顧氏之間的更迭不過是發(fā)生在十多年間而已,顧文彬家族三代人的傳遞也不過半個多世紀,這反映了近代社會的劇烈變化對收藏的巨大影響。再者,從《四梅圖》的遞藏中可以看到,要成為一個書畫鑒藏家而非好事者的條件多么苛刻,不可能的“世守永寶”,使得能夠“傳之者誰”的知音更加難覓,李鴻裔和潘遵祁對此深有共識,卻又無可奈何!

        猜你喜歡
        信札香雪書畫
        談談《哦,香雪》中美好的友情和親情
        黃賓虹《致昂青信札》
        香雪形象探析
        青春的覺醒和生機——《哦,香雪》自主讀寫
        緊貼人物讀小說
        致衛(wèi)東先生(信札)
        作品(2017年6期)2017-06-19 19:37:06
        近現(xiàn)代名人信札
        收藏與投資(2017年5期)2017-05-30 10:48:04
        小小書畫廓
        民國時期信札 最受市場追捧
        藝術品鑒(2013年7期)2013-04-29 00:44:03
        書畫
        天津教育(2009年6期)2009-07-22 03:35:34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 久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狼人久久久久影院|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 欧美国产伦久久久久久久| 成人av资源在线观看| 护士的小嫩嫩好紧好爽|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52avav| 日韩精品国产自在欧美| 长腿丝袜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 亚洲人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无码| 高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熟妇美熟bbw| 国产精品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第一页| 极品粉嫩嫩模大尺度视频在线播放 |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四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偷窥|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a片| 久久精品成人亚洲另类欧美| 成人爽a毛片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中文有码在线| 亚洲欧美成人a∨| 日本成人三级视频网站| av影院在线免费观看不卡| 国产人妻人伦精品1国产盗摄| 亚洲国产精品悠悠久久琪琪| 久久久黄色大片免费看| 7777色鬼xxxx欧美色妇|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齐齐|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熟女盗摄一区二区警花91 | 91精品久久久老熟女91精品|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 国模无码视频专区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中文字幕 | 永久免费观看国产裸体美女|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狠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