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拉依曼·沙特爾
(吐魯番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新疆 吐魯番 838000)
新疆地區(qū)日夜溫差較大,同時兼有土地平坦和日照時段較長的優(yōu)點,環(huán)境條件有利于瓜類作物生長發(fā)育,因此哈密瓜成為當地生產上的重點經濟作物。為進一步充分利用有利資源,并有效提高哈密瓜種植效益,當地農業(yè)科技人員經過大量試驗示范,普及和應用了哈密瓜復種白蘿卜、哈密瓜復種洋蔥等復種栽培技術,切實提高了種植效益,增加了農戶收入。
新疆哈密瓜早熟產品以美觀的外形、脆甜的味道和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受到人們的青睞,但在實際種植過程中,需要合理利用哈密瓜的復種栽培工藝,實施科學播種,通過測土配方等科學管理措施,增強作物的生長勢,提高產量和品質。現總結了生產上應用較多的哈密瓜復種白蘿卜連作哈密瓜栽培關鍵技術,以期為當地種植戶提供參考,保障哈密瓜復種栽培的經濟效益。
早春茬哈密瓜采取育苗移栽方式,3月15—20日前完成移栽前的整地、施基肥、鋪設滴灌帶和地膜等工作,3月20—25日定植哈密瓜,通常春提早大田哈密瓜株距以40~45 cm為宜。
白蘿卜選擇生長期為50~60 d的早熟品種,于4月10—15日哈密瓜結束墩苗期后開始播種。復種的白蘿卜采取直播方式,在每2棵哈密瓜中間挖深度1.0~1.5 cm的播種穴,每穴播1~2粒種子。播完后結合哈密瓜第2次澆水,水要澆透。
6月下旬至7月上旬完成哈密瓜和白蘿卜采收工作,之后清理田地,深翻曬垡,7月15日前完成整地施肥、鋪設滴灌帶和地膜等工作。避開當地高溫天氣,7月15—20日采取直播方式播種秋延晚哈密瓜。
從表1可以看出,1年安排2茬哈密瓜,4月初結合哈密瓜緩苗水,每2棵哈密瓜中間復種白蘿卜,不僅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還可以增加經濟收入,也不影響哈密瓜的生長發(fā)育。大田早春茬種植哈密瓜一般每667 m2種植1 000~1 100株,產出的哈密瓜商品率為85%~90%,平均單果質量1.5 kg,可生產商品瓜1 280~1 490 kg,按照市場價格5~6元/kg計算,春提早哈密瓜每667 m2可收入6 400~8 900元。大田秋延晚哈密瓜一般每667 m2種植1 000~1 100株,產出的哈密瓜商品率為80%~85%,平均單果質量1.8 kg,可生產商品瓜1 400~1 700 kg,按照市場價格4~5元/kg計算,秋延晚哈密瓜每667 m2收入5 600~8 300元。復種白蘿卜每667 m2種植950~1 050株,白蘿卜商品率為90%~95%,平均單根質量2.5 kg,可生產商品白蘿卜2 140~2 500 kg,按照市場價格1.5~2.0元/kg計算,白蘿卜每667 m2種植收入為3 200~5 000元。復種模式較普通模式每年每667 m2可增加收入3 200~5 000元。
表1 哈密瓜復種模式667 m2經濟效益分析
由于栽培季節(jié)和茬口安排對哈密瓜的水肥需求和生物學特性的影響不是很大,通常春提早和秋延晚哈密瓜復種的前期準備工作是一樣的,因此本文不再進行分述。
3.1.1 品種選擇
選擇優(yōu)異的抗性品種是哈密瓜復種前期準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通過嚴格的品種甄別,確定適合新疆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的、質量優(yōu)異和抗性較強的哈密瓜優(yōu)良品種如西州蜜25號、西州蜜17號等。
3.1.2 播種前準備
播種前必須先把哈密瓜種子放入福爾馬林200倍液中浸種2 h以上,然后用清水漂洗3遍以上。在選擇地塊時,應盡量避免與蔬菜作物連作,確保土層深厚,肥力均勻。
3.2.1 田間追肥管理
哈密瓜根系分布廣泛,果實碩大,所以在栽培過程中要重視養(yǎng)分的供應,以保證植株和果實的正常發(fā)育。一般情況下,除施足基肥以外,還需要反復追肥。
哈密瓜在不同生長階段對大量元素的需求量有所不同,幼苗期需肥量少,伸蔓期需肥量中等,大量元素需求量氮素>磷素>鉀素;開花坐果期需肥量中等,大量元素需求量磷素>鉀素>氮素;果實膨大期需肥量較多,果實成熟期需肥量較少,此期大量元素需求量鉀素>氮素>磷素。
秋延晚哈密瓜施肥原則有:一是重施有機肥,適量用氮肥,穩(wěn)施磷肥,增施鉀肥,氮、磷、鉀三元素配合施用;二是哈密瓜的需肥時期是根系吸收的旺盛期,一般在開花前植株迅速生長期和瓜體迅速膨大期,此時根系較為發(fā)達,對肥料吸收利用率也高,應重施肥料;三是哈密瓜在不同生長發(fā)育階段對營養(yǎng)物質的需要有一定的差別,通常生長前期氮肥的需要量較大,后期應多施鉀、鈣、磷等肥料;四是掌握所用肥料的性質,速效肥可隨時追肥,長效肥則要早施,且多作基肥;五是全面了解前茬作物生長發(fā)育狀況,判定土壤肥力水平,以保證哈密瓜在田期間的養(yǎng)分供應。
此外,在多次追肥時,應注意哈密瓜植株長勢以及對果實成熟階段的追肥處理。為防止裂瓜和保證網紋形成時期的果實糖分積累,避免過多使用磷鉀肥,應適當增施鉀肥并施用含有鎂元素和鈣元素的化學肥料,力求復種哈密瓜的品質、商品率和產量同樣達到高標準。
3.2.2 田間水分管理
為了提高哈密瓜種子的發(fā)芽率,在播種前3 d必須澆灌滲漏水,一般每667 m2田間灌水量應達到85~95 m3。種子出土以后,每667 m2田間灌溉水量應控制在20~25 m3。而秋延晚哈密瓜首先要考慮花蕾形成期的需水狀況,根據實際情況滴灌頻率應控制在3 d左右1次。在哈密瓜初步形成網紋后,應嚴格控制田間滴灌頻率和灌水量。因為水分過大不利于哈密瓜根部充分汲取營養(yǎng),影響坐果;另外,哈密瓜收獲前7 d不再澆水。哈密瓜不同生長發(fā)育階段水分需求量具體見表2。
表2 哈密瓜不同生長發(fā)育階段的需水要求
3.2.3 溫度管理
哈密瓜屬于喜溫耐熱作物,不耐低溫,為確保產量、商品果率和果實充分積累糖分,在栽培過程中必須有一定的晝夜溫差。哈密瓜在不同生長發(fā)育階段對溫度的要求不同,種子萌發(fā)期適宜溫度是22~30 ℃,低于15 ℃或高于40 ℃影響種子正常萌發(fā);根系生長最適宜溫度是28~34 ℃,低于10 ℃或超過40 ℃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莖葉生長適宜溫度是25~30 ℃,低于10 ℃或高于40 ℃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開花適宜溫度是25~30 ℃,低于15 ℃或超過40 ℃會影響授粉和雌雄花的正常生長;果實發(fā)育適宜溫度是25~30 ℃,低于15 ℃或超過40 ℃會影響果實正常發(fā)育。
通常判斷哈密瓜果實含糖程度是瓜農判斷采摘的指標。一般含糖量15%的哈密瓜可以直接采摘,收獲的果實花莖要保持2 cm以下。在機械化收獲時應該嚴格防止機器齒輪刮擦到果皮表面,以防產生壞果。如有特殊需要,應做到人工輕柔采摘。采摘后的哈密瓜果必須保存在陰暗與背光的地方,不得暴曬果實。
早春茬哈密瓜采收完后滴灌1次水,待土壤不黏時開始采收白蘿卜。采收白蘿卜時要求個頭大小均勻,無糠心、無須根、無泥土、無畸形、無傷口、無分杈、無灰心。
哈密瓜全生育期的病害除生理性病害以外尚有病毒病、霜霉病、枯死病、白粉病、蔓枯病、疫病等,可使用瑞毒霉、甲霜靈、多菌靈、代森鋅、甲基托布津等噴灑或灌根進行預防;蟲害一般有煙粉虱、金針瘤蚜、葉螨、大斑潛蠅等,可用掃螨凈、樂果、撲虱靈等預防。
蹲苗指的是通過控制植物生長發(fā)育所需的水分、溫度、肥料等條件,抑制幼苗莖葉徒長、促進根系發(fā)育的一種技術措施,促使節(jié)間粗短壯實而根系發(fā)達,提高后期抗逆、抗倒伏能力。哈密瓜也需要一定時期的蹲苗抑制地上部分旺長而促進根系生長,可提高哈密瓜后期抗逆能力,協(xié)調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有助于培育健壯植株,正常來講哈密瓜蹲苗時間一般在28~35 d。蹲苗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一是控水不控溫,更容易形成弱苗;二是蹲苗時間過長,影響生殖器官的分化;三是蹲苗時間不足,達不到蹲苗的目的。
解決措施:根據當地氣候環(huán)境條件靈活掌握蹲苗期間的管理辦法,控水、控溫要同步進行。為不影響生殖器官的分化,還要保證蹲苗時間和質量,根據哈密瓜植株的長勢來確定蹲苗時長,天氣炎熱的時候哈密瓜的葉片中午會有萎蔫,但早晨和傍晚葉片可恢復正常時即可結束蹲苗。
4.2.1 網紋不美觀和裂瓜問題
網紋不好的問題始終是困擾廣大哈密瓜種植戶的一個難題,分析原因:一是水肥供應不均衡,特別是氮素過多容易裂瓜;二是上網紋期溫濕度條件不好,特別溫度忽高忽低對網紋形成不利;三是生長環(huán)境過于郁閉,光線不足。
解決措施:哈密瓜果實膨大期和上網紋時期要科學施肥,采取少量多次施肥和澆水的方式,連續(xù)陰天時要少澆水。
4.2.2 糖度不夠
糖度是衡量哈密瓜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糖度不高的原因,一是品種問題,不同品種所能達到的最高糖度不一樣;二是化學肥料用量過大,對哈密瓜糖度和貨架期都有影響;三是晝夜溫差是影響哈密瓜糖度的重要因素;四是采摘時間過早,主要是瓜農為了搶占早熟市場,瓜未成熟就開始采收。
解決措施:增施有機肥或農家肥,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科學調整種植期,種植時間過晚會影響上市時間,過早會影響哈密瓜植株的正常生長和種子的萌發(fā);合理調整采摘時間,切實提高商品果率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