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卓 王 強
(喀什大學體育學院,新疆 喀什 844006)
2016 年12 月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了重要講話,提出了:要把“課程思政”作為學校的立身之本?!安艦榈轮Y,德為才之帥”,扎實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學校才能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能力這個重點,同時,在整個教學期間,從課前課中乃至課后要全面落實思想政治環(huán)節(jié),不僅要全程育人,更要達到全方位育人的目標。國務院于2017 年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強調高校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發(fā)《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中明確了課程思政建設目標要求和內容重點,以及結合專業(yè)特點分類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課程思政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強調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系統(tǒng)育人觀,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通識課及各類學科專業(yè)課程中,同心、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這是“真”“善”“美”的統(tǒng)一,也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統(tǒng)一。
立德樹人,以師為范,育人需先律己,這對新時代體育教師的能力與素質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民生活實現(xiàn)小康水平,中國實現(xiàn)體育強國夢,離不開全民健康的體魄。學校體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與時俱進,都離不開體育教師的全程參與,其是體育課程的設計者,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實施者,也是體育課程思政的領導者,如何發(fā)揮體育教師的領導力?破解這個難題,需先從體育教師教學能力和思政能力的提升入手。
教育家、哲學家杜威曾在《我們怎樣思維·經(jīng)驗與教育》中一針見血地強調教師是領導者的觀點,杜威主張教師之所以能成為一個強有力的明智領導者,并不是緣于他所處的職位,教師真正依靠的是其本身的涵養(yǎng),是其淵博的知識和豐富成熟的經(jīng)驗閱歷?!白杂傻脑瓌t卻迫使教師放棄了他所有的領導權力,這是一種愚蠢的觀念[1]?!薄敖處燁I導力”作為專有名詞最早見于20 世紀50 年代的利伯曼等人所著的《教師領導力:理念與實踐》一文中,他認為,真正的領導者并不是身居高位的人,這樣可能會導致遠離學校的中心職位,教師才是真正的課程領導者。教師領導力作為教育領導力的一個重要分支,近年來對其進行研究的熱度一直居高不下。20 世紀80 年代,在美國“重建學校運動”的背景下, 有學者提出了教師領導力( teacher leadership),隨后英國等歐美國家也提出了“教師成為領導者”的觀點,強調重視教師的領導力培養(yǎng),不斷從能力(主體)、行為(內容)、過程(結構)、效果(目標)等方面開展研究,使教師逐步參與到學校管理、課堂教學、課程設置、質量評價等工作中。
盡管對于教師領導力的研究成果不少,但新時代高校體育作為“育體”的特殊學科,以學生顯性的身體練習為基礎、融入隱性的“思政”因素為目的,使學生在體育教師的領導下既能增長見識、鍛煉體能又能培養(yǎng)三觀、健全品格。這對新時代體育教師的領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幾年,雙元管理者概念進入廣大學者的視野,“雙元”本意指像人的左右手一樣靈活,同時并用。Duncan 將相關概念用來描述組織兼具有效運作當前業(yè)務和適應未來變革的雙重能力[2]。Mom 等人于2009 年首次提出了雙元管理者的定義,內容為“在一定時間內將探索性活動與開發(fā)性活動合并起來的管理角色[3]。”羅瑾璉認為:雙元領導力是為了應對外界挑戰(zhàn),領導者通過對立統(tǒng)一的行為方式達到平衡的境界,根據(jù)情景的變化實現(xiàn)不同策略的實施與轉換,從而能夠將矛盾的力量實現(xiàn)協(xié)同增效的一種領導模式[3]。
學校體育在整個體育教育體系中屬基礎性環(huán)節(jié)。體育課程的獨特育人價值體現(xiàn)在學校體育場域的方方面面,同時體育課程中蘊含著的獨特思想道德養(yǎng)成體系,內隱于學校體育的教育教學全過程。學校體育肩負著鑄魂育人、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重要使命,而教師作為課程的行動者與學生的“領導者”是落實體育課程思政建設中馬克思主義哲學完整體系的關鍵。
當前,體育教學往往注重動作技能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述而不作等現(xiàn)象,致使大學生們感到課堂氣氛枯燥、乏味,目前的課程思政還沒有達到“讓所有教師都有感覺、有責任,讓所有學生都有感悟、有收獲”,要讓“干巴巴的說教”向“熱乎乎的教學”轉變。如何發(fā)揮好高校教師領導力,如何深入理解與實踐體育課程思政內涵,本研究認為雙元領導力是一種綜合運用“既/又”悖論思維來滿足課程和思政的融合需求,以保證在高校體育課程中落實思政任務并行不悖的教師領導方式,持續(xù)推進“育體”與“育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見圖1。
圖1 體育課程思政教師雙元領導路徑
中國的王策三教授對教師教學領導概念進行了概念界定,他提出,教師教學領導是教學認識最根本的特點,教學認識的方向、結果等教師應該負責任[4]。教師教學領導力是多種學科融合的概念,包含著誰領導、領導誰、如何領導的問題[5]。教師最基本的規(guī)定性是善教,善教也決定了教師最基本也是必須要擁有的能力是教學領導力,沒了教學教師的能力無從談起,這也是測定教師能力發(fā)展的重要標準[6]。教師教學領導力是集教育學、管理學、領導學,通過合理的教學手段來達到教學目標,領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能力,需在以下維度加強體育教師的教學領導力。
3.1.1 教學目標
在體育教學中,需明確教學目標,但體育教師往往注重運動技能目標,而忽視了體能目標和情感目標,當前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不容樂觀,尤其是大三大四沒有體育必修課程,大部分學生又不能堅持參與課外體育鍛煉,導致學生體能呈下降趨勢,體育教師要注重體能目標的設置,就是鼓勵與引導學生克服困難,克服惰性,在逆境中錘煉意志,展現(xiàn)體育精神、培育體育品格的過程,也就達到了情感目標,不斷歷練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為適應競爭和創(chuàng)新的社會環(huán)境打下堅實基礎。
3.1.2 教學方法
在體育教學中,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目前體育教師教學方法主要以講解示范法、游戲比賽法為主,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應多用情景教學法,以問題為導向,解決學生在體育技能學習中出現(xiàn)的棘手問題,先學后教,運用好導學案,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想法來共同學習與探討,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尤其是疫情防控期,要充分利用好線上優(yōu)質教學資源,開展群體激勵教學法,形成學習團隊,拓展思維,群策群力,發(fā)揮集體優(yōu)勢。
3.1.3 教學效果
教學效果就是教學要取得的相關教學成效,一堂體育課質量的高低,應參照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之相對應的教學目標是否完成來綜合評定,運動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健康行為是否規(guī)范?體育品德是否體現(xiàn)?都是需要著重反思的關鍵點,教學評價應包括自我評價、同行/專家評價、學生評價,才能更客觀地反映真實教學效果。尤其是體現(xiàn)體育品德的體育精神、體育道德及體育品格,在體育教學設計中,學生是否體現(xiàn)出了團隊協(xié)作、頑強拼搏、超越自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優(yōu)秀品格?這也是課程思政的終極目標。
道德領導理論(Moral Leadership)在學校也同樣實用,該理論表明教師的專業(yè)能力所帶來的權威和教師的道德高尚所擁有的權威是教師領導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7]。道德領導力的理論規(guī)范著領導者,提示他們要通過樹立自己的角色形象,在領導下屬的過程中通過展現(xiàn)自己的高雅品德與情操、獎懲等方式樹立價值觀,從而讓下屬發(fā)自內心認同領導的觀念以及行為,從而影響下屬對工作、領導、同事的行為[9]。道德領導理論是一種綜合性的領導理論,是那些強調重視領導者的道德品質的領導理論的集合體??v觀中國歷史,從古至今皆在強調領導者的品德修養(yǎng)。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孔子主張“為政以德”“以禮治國”;孟子在繼承孔子“仁學”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仁政”思想。當今,中國共產(chǎn)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些無一不彰顯著在中國,黨和國家、人民都非常重視領導者道德品質的這一鮮明特征。道德領導者通過向下屬灌輸積極的道德價值觀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從而讓下屬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工作積極性,而不是迫使下屬以欲望驅使而工作[10]。在體育課程思政建設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體育教師的道德水準及思政能力。
3.2.1 立場堅定
教育工作者要牢記黨的教育方針,人民教師要提高政治站位,堅守馬克思主義理論陣地,關心青年一代的成長,關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教導并促使廣大青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砥礪前行,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時代新人。作為學生的引路人,教師的言行舉止會影響著學生的一言一行;作為國家公職人員,教師的行為更是收到頗多關注。所以教師更要努力增強自身的“四個意識”,堅定政治立場,堅持大的方針政策不動搖,時刻保持警醒,堅決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問題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使其在體育課程思政實踐中得到貫徹落實。
3.2.2 公平正義
“為師之道,端品為先,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是一面鏡子,其一言一行都是學生參照的榜樣,尤其是體育教師,在教學中的講解示范,在練習中的指導糾正,以及游戲比賽中的規(guī)則判罰,都離不開體育教師精心的組織策劃,他是公平正義的標桿,由此使受教育者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對規(guī)則的敬畏,對觀眾、對手、裁判的尊重,對團隊與個人、勝利與失敗的再認識。通過體育課程思政的實施來增強學生對生命意義與體育實踐的體悟,使大學生通過體育運動來重新認識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刻體會到真、善、美,重新認識人與人、人與組織、人與社會的關系,從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2.3 賦能他人
賦能,是道德領導力的關鍵品質之一,旨在通過改變言行舉止、自身態(tài)度以及周遭環(huán)境來給予他人正能量,以便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個人才智和潛能。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自己的語言或非語言(體態(tài)語言)來表達對學生在體育運動中遭遇困難時的激勵與鼓舞,使其客觀分析錯誤動作或失敗原因,振作精神,知恥而后勇,發(fā)揮團結協(xié)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體育精神,教師既然要賦能他人,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為人師表,公平正直,言行一致,同時還要有自己的個人魅力及教學藝術風格,這樣才能將“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神圣使命履行好。
當前,在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等現(xiàn)象,致使大學生們感到課堂氣氛枯燥、乏味。針對體育教學的特殊性,避免隱性教育顯性化、教學與思政顧此失彼,從而引入雙元理論,雙元領導正是利用矛盾思維和整合思維解決張力的動態(tài)過程,當前各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如火如荼,在體育課程思政建設中,既要教會學生基本運動技能,規(guī)范健康行為,又要在教學中深挖思政元素,更好地將其融入教學內容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教育學生,形成師生構建共同愿景,逐步達到“顯隱結合”“立體多元”“育體”與“育人”同向同行的效果,最終達到“體教融合”的目的,為國家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與接班人,共同實現(xiàn)體育強國夢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