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考生
真題鏈接
(2022年河南省中考作文題二)信息時代,人人都可以是“發(fā)聲器”,我們該如何發(fā)出自己的聲音?該如何對待各種不同的聲音?
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簡單的議論文,表達你的思考。
我們是在數(shù)字媒介下成長起來的“新生代”,除了紙質(zhì)媒介,在非學校環(huán)境或非正式學習時間,“讀屏”“刷屏”是我們閱讀和交流的日常行為。自媒體時代,人人皆可發(fā)聲,各種聲音良莠不齊,善惡兼?zhèn)洹?/p>
對待各種各樣的聲音,有的人是一律拒絕接收。紙上談兵的趙括拒絕廉頗的聲音,荒淫無道的商紂王拒絕比干的聲音,古羅馬的安東尼拒絕小龐培的聲音,這些帝王將相剛愎自用,拒絕忠言,最終落得個身死國亡的下場,他們就是反面典型。
那么,如何正確地接收聲音呢?
面對信息時代,我們要學會合理發(fā)聲。李斯在《諫逐客書》中道:“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睆纳迫缌髡蔑@了一個君王的胸懷。宋仁宗接納蘇轍《御試制科策》中的批評,唐太宗欣聞魏徵的聲音,他們都以廣開言路的明君形象載入史冊,都成就了一世英名。生活中,我們也常聽到那句俗語“聽人勸,吃飽飯”。因為一個人的認知有限,廣泛聽取別人的忠告和意見,更有助于自身成長。
眾所周知,貝聿銘辨識對他建筑風格持不同看法的聲音,在設(shè)計盧浮宮金字塔時,他敢于“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大膽堅持自己的判斷,留下不朽佳作。齊威王手下的大臣鄒忌是一個非常理性的人,在面對客人、妻子、小妾對他的贊美時,并沒有飄飄然,忘乎所以,而是暮寢而思之,清醒地認識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而是由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這個時代,我們都應(yīng)該有鄒忌的清醒。
有的人覺得網(wǎng)上不是實名制,沒有人看到自己,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我們要為國發(fā)聲。前可見岳飛精忠報國,后可見青年竭力救人。于逸飛,一位實習醫(yī)生,連續(xù)六小時跪地做心肺復蘇和人工呼吸,膝蓋出血依然堅持。他的舍己為人,在傳遞溫暖、傳遞希望的同時,不也是另一種形式的發(fā)聲嗎?我們要以于逸飛為榜樣,傳遞和善之聲,這便是為社會、為國家添彩,傳承中華美德之聲。
在當今時代,面對各種各樣的信息時,我們應(yīng)為民、為國、為夢發(fā)聲,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完成發(fā)聲之使命。
●升格指導
本文采用“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方式,層次較清晰,能列舉較多的例證進行論證。但不足之處較為明顯,其主要“癥結(jié)”是觀點不明確——
一是中心不明。作文的標題就是中心論點,但遺憾的是開篇卻談及信息時代“發(fā)聲”的種種情況,而沒有明確突出“聲音接收法則”的觀點,即本文的中心論點。開頭沒有理清自己要論述的重點,于是論述的重心發(fā)生了變化,有所偏離,通篇就很少出現(xiàn)“聲音接收法則”這樣的句子。
二是論點轉(zhuǎn)移。正因沒有明確的觀點,文中有的分論點就站不住腳,論說范圍過寬,犯了論題轉(zhuǎn)移的毛病。如第六段寫“要為國發(fā)聲”轉(zhuǎn)移了論題,缺乏針對性,多頭緒多中心,多中心等于無中心。結(jié)尾的闡述也離開了“聲音接收法則”,而談“為民、為國、為夢發(fā)聲”,這樣寫使應(yīng)論述的觀點更加模糊了。
三是材料與觀點不融。文中有的論據(jù)與論點游離,甚至風馬牛不相及,不能使人信服。如第四段開頭雖交代了觀點“學會合理發(fā)聲”,但與下文列舉的例子不一致,油水不融,而且也偏離了“聲音接收法則”這一觀點。還有第五段第二個例證過于詳細,與全文簡明扼要的事實論據(jù)不太協(xié)調(diào),也或多或少模糊了對中心論點的論述。
新貌亮相
聲音接收法則
當今信息時代,發(fā)聲輕而易舉,面對形形色色的聲音,如何辨別和接收十分考驗一個人的智慧。我認為,要懂得聲音接收法則,學會客觀、辯證地看待各種不同的聲音。
錯誤的聲音接收法則是什么呢?我認為是拒收聲音。拒收聲音,是失敗者的墓志銘。忠言逆耳利于行,縱觀古今中外,荒淫無道的商紂王拒絕比干的聲音,紙上談兵的趙括拒絕廉頗的聲音,古羅馬的安東尼拒絕小龐培的聲音,這些帝王將相剛愎自用,拒絕忠言,最終落得個身死國亡的下場,他們就是反面典型。
那么,面對信息時代,正確的聲音接收法則是什么呢?
首先,廣聞聲音,是高尚者的修身法。李斯在《諫逐客書》中道:“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從善如流彰顯了一個君王的胸懷。唐太宗欣聞魏徵的聲音,宋仁宗接納蘇轍《御試制科策》中的批評,他們都以廣開言路的明君形象載入史冊,都成就了一世英名。現(xiàn)代生活中,我們也常聽到那句俗語“聽人勸,吃飽飯”。因為一個人的認知有限,廣泛聽取別人的忠告和意見,更有助于自身成長。對于良言,我們要以“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態(tài)度來對待。
其次,辨識聲音,是成功者的通行證。眾所周知,貝聿銘辨識對他建筑風格持不同看法的聲音,設(shè)計盧浮宮金字塔時,他敢于“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大膽堅持自己的判斷,留下不朽佳作;鄒忌辨識妻子、愛妾和客人的聲音,推己及人,說出“王之蔽甚矣”,諷諫成功。他們都是有頭腦的智者,成就了一段段佳話。
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不辨真?zhèn)?、被動接收聲音的現(xiàn)象,有些人被大數(shù)據(jù)推送的各種信息裹挾,喪失了去偽存真的意識和能力。在此情況下,我們更應(yīng)該記住“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當今時代,面對各種各樣的信息時,愿我們新時代青年掌握正確的聲音接收法則,以自信而睿智的姿態(tài)接收四面八方之音,不迷失,不盲從!
●升格總評
升格文完整、有序、正確地論證了觀點,觀點明確而突出。具體表現(xiàn)在:一是開篇點題,鮮明地提出觀點:“學會客觀、辯證地看待各種不同的聲音?!边@不僅使選材、說理方向明確,而且對將成的文章有一種整體的統(tǒng)攝感。二是緊扣中心論點,依次提出分論點,平行并進,正反對比,恰到好處地支撐了觀點,論證有力。三是結(jié)尾點題,照應(yīng)開頭,使全篇立論更加明確,發(fā)人深省。另外,升格文綜合運用舉例論證、道理論證等方法,社會熱點、古今名人、名言警句信手拈來,論據(jù)充實,既有新鮮性,又有時代感。語言流暢,論證靈活,用好用足了關(guān)鍵性的詞語、句子,使中心論點得到極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