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銀芳
小木船趕著鴨子駛出麻油地時,杜小康帶著哭腔對父親杜雍和說:“我不去放鴨子了,我要上岸回家……”可父親置之不理,只是撐著船,將鴨子一個勁地趕向前方。
這一天,他們終于到達了目的地—— 一片大葦蕩。一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讓杜小康膽怯了。杜雍和也是慌張的,但他必須鎮(zhèn)靜。夜里,杜小康緊緊地挨著父親,遲遲不能入睡。
第二天,父子倆登上葦灘,找了一個地方,給鴨們圍了一個鴨欄,也給自己搭了一個小窩棚。從此,他們將在這一帶放鴨。
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了,父子倆明顯地感覺到:孤獨——最大的敵人——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們逼近。杜小康開始想家了,夜里夢到母親,會哇哇大哭。杜雍和覺得對不住兒子,但也別無辦法。他們清楚地知道:孤獨,已不可能回避。
鴨子在這里長得飛快,有了成年鴨子的樣子。
那天,是他們遇到的最惡劣的天氣。 一大早,天就陰沉下來,蘆葦蕩仿佛一片黑海。臨近中午,雷聲如戰(zhàn)車從天邊滾過,暴風雨歇斯底里地就開始了。鴨欄被風吹開了,幾乎卷到天上。鴨子被分成了無數(shù)股,四下逃竄。杜小康顧不得許多,朝一股鴨子追去。盡管臉被蘆葦葉割破,腳被蘆葦舊茬兒戳破。但是到暴風雨將歇時,還有十幾只鴨子沒被找到。于是,父子倆分頭去找。
天黑了,杜雍和空手回到窩棚,但,沒有見到杜小康。于是,他朝杜小康走去的方向去尋找。
第二天早晨,杜雍和找到了杜小康。當時,杜小康正在蘆葦上靜靜地躺著。原來,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幾只鴨子,但在重重疊疊無邊無際的蘆葦蕩里,他被鴨們的東鉆西鉆給弄得迷路了。經(jīng)過這件事,杜小康覺得,他長大了,堅強了。
八月的一天早晨,杜小康打開鴨欄,看到了一顆白色的東西。他驚喜地跑過去撿起,朝窩棚大叫:“蛋!爸!鴨蛋!鴨下蛋了!”
杜雍和接過杜小康手中的鴨蛋,不住地說:“下蛋了,下蛋了……”
( 開篇對原作內(nèi)容進行了大幅縮減,比如杜小康隨父親放鴨的原因、鴨群行進的畫面等,將詳盡的描寫改為簡潔的敘述。
刪減了父子倆到達目的地前的所見、所聞、所感,保留了杜小康膽怯、緊張、恐慌的心理描寫。
保留主要情節(jié)——在蘆葦灘上安新家。
刪減了對孤獨、貧乏生活的具體描寫,以及杜雍和的無奈和對兒子杜小康的言行安慰。
保留過渡段,彰顯時間順序。
刪去了杜小康在暴風雨中尋找鴨子的勇敢表現(xiàn),同時保留了原作中重要的環(huán)境描寫,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體現(xiàn)了人物的成長變化,豐富了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
繼續(xù)刪減杜小康尋找失散鴨群、經(jīng)歷磨難的具體描寫,保留了杜小康“長大了,堅強了”的心理感受。
“這一天”“第二天”“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那天”“第二天早晨”“八月的一天早晨”,這些表示時間的句子,既表明了文章的記敘順序,又幫助讀者很好地理解了鴨子和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長變化。)
【總評】
小作者準確地把握住了原作《孤獨之旅》的主要內(nèi)容(杜小康及其父親杜雍和在蘆葦蕩放鴨的全過程,以及杜小康在放鴨時所遭受的磨難)和主題思想(成長不是一帆風順的,只有經(jīng)歷磨難才會成長),保留了原作中的主要情節(jié)和關(guān)鍵性語句,刪減并壓縮了一些細節(jié)描寫(主要是環(huán)境描寫、心理描寫)和次要情節(jié),依照原文的內(nèi)容、結(jié)構(gòu)和順序,對原作進行了合理地壓縮,達到了“善刪者,字去而意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