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 勇
若失信行為變成習慣,成為一種出于自我防御、自我保護的無意識行為,就會最終發(fā)展成為性格特征的一部分。這樣的人往往采用較為低級的防御機制,如否認、隔離、幻想、理想化等。
17歲高二男生諾彥(化名),經常莫名地感到煩躁,甚至不愿意去上學。他說父母在他4 歲時離異,自己一直跟母親生活。家里還有一個外婆,外婆和媽媽一樣很強勢。小時候與父親沒有什么往來,直到初三開始重新有了聯(lián)絡。諾彥自述自己是一個善良、自信但又不自信、多愁善感情緒化的人;希望自己什么都會,什么都可以做得很好;當然,最希望的是學習成績提上去。諾彥還擔心自己在爸爸心目中沒有地位,渴望尋求父親的認可,并能有機會繼承爸爸的產業(yè)。
目前諾彥的作息時間是:凌晨3點睡覺,第二天下午1點起床,然后以刷手機、玩游戲等打發(fā)時間。
“你現(xiàn)在一直待在家里,想過去學校嗎?”
“想啊,我肯定是要去上學的,不然我怎么考取中山大學呢?”
“聽起來你有自己的打算,那么你要給自己多少時間調整呢?”
“我準備明天就去上學了。老師,您放心,我明天就去上學?!彼麚奈也幌嘈?,著急地辯解。
“明天去上學?你不擔心自己的身體會有什么反應嗎?”之前多次答應去上學后,諾彥總會出現(xiàn)發(fā)燒、拉肚子等各種各樣的軀體化反應。
“確實,我也擔心自己會‘破防’,但這次我下定決心了?!彼攀牡┑┑卣f。
“你當下最重要的是調整自己的作息時間,而不是急于去上學?!蔽矣X察到他有主觀的傾向而非中立狀態(tài)。
“嗯,是的,我準備晚上12 點睡覺,這樣明天早上可以早點起床去上學?!?/p>
“哦,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你為自己做了一個很重要的決定!我可以知道你會怎樣安排時間嗎?”我順勢引導。
“老師,每天晚上我關機前會給您發(fā)信息,您就能看到我的睡覺時間了?!?/p>
“太睿智了。”
接下來的幾天,每晚諾彥都會給我發(fā)一條信息,有時正好是24點整,有時則是轉天的零點過幾分鐘。
“老師,您知道嗎?諾彥他一直在騙您,他根本沒有在那個時間關機睡覺,我看他真的是無藥可救,我也不管他了?!睅滋旌?,我突然收到諾彥媽媽的一條微信,從中可以感受到諾彥媽媽的絕望與憤怒。
又過了兩天,我回了一條信息:“我能感受到你的失望,可你有沒有注意到孩子愿意嘗試早睡呢?有沒有發(fā)覺他撒謊背后的動機呢?你能感受到他有主觀意愿發(fā)生改變嗎?能感受到他面對誘惑無法控制自己時的掙扎嗎?我愿意相信他,是愿意相信他擁有改變的力量?!?/p>
言而無信的生理因素。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艾德里安·萊恩說:“有些人的大腦結構使他們比常人更善于自我欺騙,表現(xiàn)為言而無信,這些人更擅長進行與眼前利益有關的推敲和算計。”
萊恩發(fā)現(xiàn),言而無信者的本質是自我欺騙的謊言,他們大腦前額皮層擁有更豐富的白質。白質是一種白色的神經組織,說謊的時候,這些組織非?;钴S,而慣于說謊者大腦中的另一種物質——灰質卻相對較少。這是科學家第一次發(fā)現(xiàn)失信者和普通人之間存在著生物學上的不同。
言而無信的心理因素。對于有些人,言而無信幾乎是慣常行為,張口就來,他們一遍遍地演繹著“狼來了”的故事,沒有絲毫悔意。他們到底是出于何種心理?一次次的失約帶給他們的是什么?我們從小就聽過“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的故事,這是教導我們做一個講誠信的人,做一個敢于承擔責任的人。如果一個人經常做不到言而有信,通常的理解是缺乏責任感,這種人為什么擔不起自己的責任呢?深度心理分析,其本質是內在的自卑和自體的脆弱,從而導致以下幾種表現(xiàn)。
強烈的虛榮心。每個人都有向往更好的生活并使別人羨慕自己的本能,而當內在自卑反向表達時,形成虛榮。他們構建幻想中的完美,不能接受自己比別人差。當自己某些方面沒有優(yōu)越性的時候,就會想方設法地編造謊言來抬高自己。他們在一次次失約的謊言中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達到一種很強的快感。而且他們會拼命地暗示自己,相信自己的謊言,久而久之,他們自己都分不清楚事實和謊言,并深信自己說的就是現(xiàn)實。諾彥希望自己什么都是好的,能考上名校與現(xiàn)實的差異就是虛榮心在作祟。
為了逃避現(xiàn)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浪漫和驚喜并不多見,而煩惱和痛苦卻如影隨形。為了擺脫這些煩惱,人們常常用幻想來安慰自己。當壓力和痛苦超過所能承受的極限時,就會選擇逃避。諾彥同學在學習與生活中一有不如意,就躲在家里,想象自己不用付出努力就能拿到滿意的結果。在后來的討論中,他說承諾只是為了讓自己放松下來,得到暫時的心理滿足。
缺乏自我認同。言而無信者內在往往缺乏自我認同,對于“我是誰”,要“成為誰”是模糊的概念。他們通常對自己的現(xiàn)狀很不滿意,又沒有能力去改變它,心理上非常失落,為了安撫自己,達到心理平衡和快慰,就采取了用否認的方式達到一種自我欺騙的滿足。當被現(xiàn)實刺破的時候,他們會更加無地自容,對環(huán)境更加懼怕和焦慮,表現(xiàn)為負性反饋系統(tǒng)。
諾彥同學從小與父親分離,沒有順利地完成對父親的認同,認同的非確定性讓他缺少力量維護自己的內穩(wěn)態(tài)。
若失信行為變成習慣,成為一種出于自我防御、自我保護的無意識行為,就會最終發(fā)展成為性格特征的一部分。這樣的人往往采用較為低級的防御機制,如否認、隔離、幻想、理想化等。
心理學家認為,言而無信不但會使一個人的內心感到不安,而且還會使人的整個循環(huán)系統(tǒng)受到影響,造成血壓不穩(wěn)、呼吸與心率減慢、情緒低落、學習效率低等現(xiàn)象。長期下去,會誘發(fā)神經性嘔吐、消化道潰瘍等軀體疾病。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在人體下丘腦部位存在著“快樂”與“痛苦”兩個情緒中樞,當刺激“痛苦”中樞,腎上腺皮質酮類激素分泌增加,血清素類化學物質降低,引起人體免疫機制紊亂,導致整個身體抵抗力降低。針對諾彥同學,我開了以下三個方子,一段時間后獲得了良好的反饋。
加強身體鍛煉。失信既然可以導致軀體變化,那么加強鍛煉可以使內循環(huán)系統(tǒng)發(fā)生逆轉,從而大大提升個體的自信和自尊水平。
溫和而堅持地陪伴。持續(xù)溫情地陪伴讓諾彥重新獲得了內在滋養(yǎng)。同時,在堅持的過程中不斷反饋與鏡映他的感受與想法,讓他確立了自我的邊界。
設定階段目標。要想將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必須先學會面對現(xiàn)實,設立階段小目標。目標設定按可達成、可衡量、時間性、明確性的原則,讓諾彥在一次次完成小目標后樹立信心,形成正性自我反饋。
諾彥同學是幸運的,他的父母接受專業(yè)咨詢后做出了積極的改變。請了健身教練,開啟了系列家庭成長計劃。在成長的蛻變中,諾彥變得越來越陽光,越來越敢于踐行自己的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