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元素化合物綜合題的解題指導及試題評析,揭示出試題來源的現(xiàn)實情境,探尋聚焦證據推理問題設置的命題思路.通過原創(chuàng)試題的命制、評析,進一步領悟素養(yǎng)導向的立意理念.
關鍵詞:證據推理;關鍵能力;綜合試題;高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3)22-0139-03
教育部考試中心發(fā)布的《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已有四個年頭,《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在2020年得到進一步修訂完善,各個省市也陸續(xù)進入了新高考模式,培育和考查學生的關鍵能力的研究逐漸引向深入. 高考的核心功能就是“服務選才”,當前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的趨勢日益加深,發(fā)展學生關鍵能力已成為一線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課題. 元素化合物和有機化學綜合題的解題過程,有利于對學生證據推理能力的滲透,命制高質量綜合題對發(fā)展學生關鍵能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1 真題再現(xiàn)
2022年江蘇省高考化學第16題
以元素化合物間的相互轉化為測試載體,巧妙地融合了化學學科的主干知識,是一道基于現(xiàn)實情境,聚焦證據推理考查,推動關鍵能力在考試中落實[1]的優(yōu)秀試題.
3.3 試題評析
試題堅持素養(yǎng)立意的命題思想,聚焦證據推理能力培養(yǎng)的問題設計,使學生的關鍵能力得到了發(fā)展.問題(1)借助有機化合物E的結構簡式,考查學生對有機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團辨識,由乙醇轉化為乙酸考查學生對有機氧化反應類型的辨識.通過對D的化學式(C2H3O2Cl)和問題(2)中D可與碳酸氫鈉反應產生CO2信息提取,作為證據,推理得出D的結構簡式,從而考查學生信息提取能力以及證據推理能力.問題(3)通過已知條件對復雜的化學問題情境中的關鍵要素進行分析,從原子、分子的視角認識化學變化的多樣性,進行知識的遷移,建構相應的模型,用于解決復雜的化學問題,并從微觀視角運用符號來表征復雜的有機化學反應.問題(4)要求寫出符合特定條件H的同分異構體,考查學生對同分異構現(xiàn)象的辨識.問題(5)利用題中信息,設計由乙酸和對苯二甲醛制備對苯二乙酸的合成路線,目的是考查學生選擇模型綜合解釋或解決復雜化學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考試中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說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 恩波教育研究中心.江蘇高考十年真題全解·化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22.
[3] 陳芬兒.有機藥物合成法:第一卷[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9.
[責任編輯:季春陽]
收稿日期:2023-05-05
作者簡介:劉雨(1978-),男,本科,中學高級教師,從事高中化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