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萍
(廣西外國語學院,廣西南寧 530222)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作為幼兒教師,要了解3~6歲幼兒學習以及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以此引導幼兒度過健康快樂的童年。為兒童的后繼學習和發(fā)展做好相應的鋪墊,以此更好地促進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發(fā)展。舞蹈表演作為幼兒成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針對于兒童開展的舞蹈教學,學前教育專業(yè)主要是培養(yǎng)幼兒教師,要能夠積累相關的專業(yè)知識以及經驗,對舞蹈知識內容有一定的了解。不僅要學習相關的專業(yè)知識內容,也要學習文學、美學、音樂、心理學等相關的知識內容,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開展幼兒舞蹈教學。舞蹈作為幼兒課程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程學習中具有重要的位置。為此,在兒童舞蹈表演教學中,要能夠根據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開展舞蹈教學,設計出與幼兒行為能力相匹配的舞蹈動作。同時,還要使得舞蹈作品具有一定的觀賞性、藝術性。在舞蹈當中傳達出一定的情感。另外,舞蹈教學也要與實際生活相融合,激發(fā)兒童參與其中的興趣,從而更好地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
學前教育是教育體系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前教育專業(yè)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未來的幼兒教師。為此,在學前教育專業(yè)教學中,要注重采用多樣化的方式方法,優(yōu)化教育教學效果。在兒童舞蹈表演教學中,主要是通過動作并結合音樂表演的形式所開展的一種活動。通過兒童舞蹈教學的開展,不僅能夠習得相關的知識技能,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兒童的情趣,對于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和價值。舞蹈教學已經成為學前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要有扎實的舞蹈功底,并且能夠熟練地將其運用到教育教學中[1]。為此,這就需要在學前教育專業(yè)教學中引導學生具備一定的舞蹈示范、表演能力。同時,在學前教育專業(yè)教學中,舞蹈教學的開展,對于學生自身的積極發(fā)展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和價值。學生通過舞蹈學習能夠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為日后的學習和工作做好相應的鋪墊。通過舞蹈學習的開展,能夠對舞蹈知識有整體的認識,促進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提升,而在這個過程當中,也能夠極大地強化其觀察和聯(lián)想能力,使得學生能夠具備良好的思維習慣,促進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學前教育專業(y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開展兒童舞蹈表演教學。要能夠認識到兒童舞蹈表演教學并不是為了培養(yǎng)出專業(yè)的舞蹈家,而是要能夠讓兒童具備一定的舞蹈素養(yǎng),在教育教學中,也要注重突出兒童的個性,而不是僅僅注重灌輸知識和技巧。為此,這就需要在兒童舞蹈表演教學中,引導學生具備正確的認知,理解舞蹈教學開展的必要性,提升其在學習當中的應變能力[2]。兒童舞蹈教學的開展,不僅要體現(xiàn)出藝術性,同時,也要具有一定的藝術欣賞功能,這也是為什么開展舞蹈教學的原因之一?;诖耍趦和璧副硌萁虒W中,教師要能夠做到因材施教,基于教學目的和功能開展舞蹈教學,從而進一步深化對舞蹈作品的認知。
兒童舞蹈教學中,許多舞蹈作品對其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培養(yǎng)也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和價值。為此,這就需要在教育教學中能夠采用即興的方式,讓學生學習兒童舞蹈表演的相關知識內容,即提升學生在知識學習中的靈活運用能力,同時也促進其具備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感受音樂的同時,利用舞蹈表達情感。通過即興表演的方式,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生的學習能力,了解學生的情況,并有針對性地作出教育教學的調整,以此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舞蹈學習能力。
兒童舞蹈表演教學中要注重動作的訓練,以此讓學生熟悉身體的各個部位,同時也在動作訓練中了解到舞蹈所具有的獨特性。通過具體訓練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感受動作是從哪個角度來完成的,熟練自身肢體的動作走向,并靈活地控制身體,從而達到動作訓練的目的。另外,在舞蹈學習中,也可以通過多人小組練習的方式,基于生活環(huán)境和空間發(fā)現(xiàn)美,獲得靈感,從而達到訓練的目的。另外,在舞蹈動作中也可以通過互換動作的方式體現(xiàn)舞蹈中所具有的獨特性,展示動作空間,從而更好地達到舞蹈動作訓練的目的。
另外,兒童舞蹈表演教學中,如果采用機械刻板的思維,并不能達到舞蹈教學的目的。為此,在兒童舞蹈表演教學中,要注重開發(fā)學生的想象思維,引導學生觀察兒童的日常行為,并將其融入舞蹈動作中,對其靈活地排列組合,并在舞蹈中體現(xiàn)出兒童的動作和心理特征。在具體練習中,可以指導學生基于具體的任務進行表達,從而促進學生形象思維的發(fā)展。通過這種形式,不僅能夠深化學生對舞蹈主題能力的理解,也能夠在舞蹈教學中,更多地體現(xiàn)出兒童的童趣,從而優(yōu)化舞蹈教育教學效果。
學前教育中兒童舞蹈表演教學開展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培養(yǎng)專業(yè)化的舞蹈工作者,而是為了通過舞蹈表演教學的開展,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幼兒教育教學工作[3]。為此,在學習兒童舞蹈表演教學的相關知識內容時,要明確教育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習得相關的知識技能。另外,在兒童舞蹈表演教學中,也要注重提升其審美意識,引導學生感受美好的事物,進而具備較高的審美能力。同時也要具備對美進行表現(xiàn)的能力,將所學習的知識內容以舞蹈的方式傳達,也利用自己優(yōu)美的舞蹈動作感染他人。最后,在兒童舞蹈表演教學中,還要著重加強對其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兒童舞蹈表演本身是一個創(chuàng)作的過程,尤其是對于兒童來說完成一套舞蹈動作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可以通過模仿或者是想象的形式,創(chuàng)造出相應的舞蹈動作,以此更好地落實舞蹈教學。事實上,在實際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少了一只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在學前教育專業(yè)教學中,通過開展兒童舞蹈表演教學的形式,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具有發(fā)現(xiàn)美、接受美的能力,以此更好地勝任未來的幼兒教育教學工作。
為了更好地開展兒童舞蹈表演教學,在教育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會采取對舞蹈作品進行臨摹的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在開展教學時省時省力,但是如果一味地選擇以往的作品來開展教育教學內容,難免并不利于激發(fā)學生參與到知識學習的興趣,而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也會隨之下降[4]。為此,在兒童舞蹈表演教學中,要注重舞蹈作品的創(chuàng)新性,靈活地進行改變。通過結合學生的發(fā)展實際,創(chuàng)設出更加適合兒童進行表演的舞蹈作品。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教育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想象以及練習的方式,編排出更加具有新穎性的舞蹈作品,以此提升學生編舞的能力,引導學生從以往傳統(tǒng)固化的思維模式中解脫出來。另外,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一些新的元素不斷的融入舞蹈作品之中,在兒童舞蹈表演教學中,可以借鑒一些優(yōu)秀的作品,從而使得舞蹈教學能夠緊隨時代的發(fā)展需求,也進一步地提升學生參與到舞蹈知識學習的興趣和積極主動性。
舞蹈本身是一種表達情感的方式,通過兒童舞蹈表演教學的開展,不僅能夠讓學生習得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具備積極向上的情感。以往的兒童舞蹈表演教學中,通常是以學生練習的次數(shù),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但是這種方式相對偏頗,并不能很好地了解學生的舞蹈能力。為此,在兒童舞蹈表演教學中,教師要著重以情感作為引導,更加關注學生在舞蹈當中的感受,激發(fā)學生參與到舞蹈學習中的積極性,并將這種動力貫穿到舞蹈教學的始終,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保有對舞蹈學習的興趣,并將其作為一種愛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以上教育教學目標,這就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著重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對舞蹈教學內容作出靈活的調整,進而更好地優(yōu)化教育教學效果。當學生有了充足的興趣之后,也能夠具備更多創(chuàng)新性的想法,進而融入舞蹈知識的學習之中,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
另外,兒童舞蹈教學中要著重突出學生在其中的主體地位,強化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進而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的提升。為此,在兒童舞蹈表演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為學生創(chuàng)設舞蹈學習演繹和表現(xiàn)的空間和平臺,讓學生能夠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理解消化所學習的舞蹈作品,并在充分地練習之后,深化對舞蹈知識的認知[5]。兒童舞蹈表演知識并不是死記硬背就可以習得相關知識內容,要著重加強學習過程的訓練,讓學生深入體驗,將舞蹈知識的學習和情感的體驗相互結合起來,從而在舞蹈動作的演繹當中表現(xiàn)情感。這樣才能夠真正地達到理想的舞蹈教育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專業(yè)技能提升的同時,也為其后續(xù)的學習和工作做好鋪墊。
兒童舞蹈表演教學中要遵循一定的科學性原則,舞蹈本身是一門綜合性的身體運動,在舞蹈訓練的過程中,會將身體的各個部分參與其中,會有一定的強度。由于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可能之前并沒有接受過專業(yè)化的舞蹈訓練,且骨骼發(fā)育已經變形,并不適合開展高難度的舞蹈課程。為此,在兒童舞蹈表演教學中要注重制定更加科學的教育教學體系,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開展舞蹈教學[6]。在教育教學中所涉及的內容要體現(xiàn)出時代性的特征,只有做到與時俱進,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學習和工作。
為此,這就需要在教育教學中選擇具有時代性的舞蹈元素融入其中,以此習得相關的舞蹈知識和技能。如在兒童舞蹈表演教學中所設置的舞蹈形式,要能夠促進兒童的肢體協(xié)調發(fā)展,同時,也通過動作練習,進一步開發(fā)兒童的智力。這些教育教學內容的開展,都會運用到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內容,這樣才能夠使舞蹈教學的開展更加具有創(chuàng)新性,也能夠達到理想的教育教學效果。同時,也要能夠認識到在舞蹈教學中塑造學生健全性格,采用相應的教學方式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豐富學生的舞蹈表現(xiàn)力,融入更加新穎的舞蹈元素,避免采用機械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方式,以此優(yōu)化教育教學效果。
兒童舞蹈表演教學中要注重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以此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學效果。首先,注重開展舞蹈基礎課的訓練。在兒童舞蹈表演教學中,可以選擇古典舞蹈課程作為啟蒙課程。在這門課程中,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律動以及其中的舞蹈元素,以簡單到復雜的方式進行動作的訓練。在掌握相對復雜的舞蹈動作時,可以將其分解為若干個小動作,讓學生在舞蹈訓練中能夠得以放松身心,同時,提升其動作的靈敏度,激發(fā)學生參與到舞蹈知識學習的興趣。其次,當學生掌握了基礎的訓練內容之后,可以在此基礎上融入民族舞的內容。民族舞的內容非常豐富,教師要能夠結合學生認知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的情況下,為學生融入適合難度的舞蹈動作,以此讓學生感受到舞蹈所具有的魅力,也在潛移默化當中習得相關的民族文化,提升學生肢體表達舞蹈的能力[7]。接著,要為學生開展強化性的教學。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要明確其教學目標是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專業(yè)舞蹈能力。要能夠基于學生掌握的舞蹈知識,引導學生強化訓練,能夠靈活地掌握舞蹈動作。最后,要著重加強舞蹈實踐。實踐部分主要是包括舞蹈的教學以及編排,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幼兒教育教學工作,需要提升學生的教育教學水平,并根據不同的主題對舞蹈進行創(chuàng)編,以此深化學生的專業(yè)技能。
總之,學前教育專業(yè)教學中兒童舞蹈表演教學的開展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勝任未來的教師工作。為此,在兒童舞蹈表演教學中要基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的基礎上,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開展舞蹈教學,習得相關知識技能,促進其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在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舞蹈學習演繹和表現(xiàn)的空間和平臺,以此優(yōu)化教育教學效果。另外,在學習兒童舞蹈表演教學的相關知識內容時,要明確教育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習得相關的知識技能,靈活地掌握和應用所學習的舞蹈動作,為后續(xù)學習和工作做好相應的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