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 靜
按照廣東省新高考政策3+1+2 模式,高一第一學期結束時,學生將面臨選科決策。選科決策將影響大學的專業(yè)選擇、職業(yè)選擇與生涯規(guī)劃,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一次重大抉擇。一方面,高一學生具有一定的獨立性、自主意識和理性思維,在面對人生的重要決策時,他們渴望自己做主,有較強的決策意愿;另一方面,高一學生的認知和思維方式還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加之社會經(jīng)驗較欠缺,因此在面對選科決策時容易沖動行事,難以獨立完成重大抉擇,需要一定的專業(yè)指導。
通過問卷調查得知,約60%的學生需要進一步確認自己決策的科學性,約13%的學生存在一定的“決策難”,希望得到指導和幫助。造成選科決策困難的原因如下:缺乏充分的自我探索,不太清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獲取的外部信息不夠,對于職業(yè)、大學專業(yè)與選科之間的關聯(lián)不太清楚;能力與興趣無法匹配,難以進行比重分配。因此,在選科分班前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提供科學決策的方法和工具十分有必要?;诖?,我設計并開展了此次主題班會。
認知方面:引導學生明確選科困惑點,充分了解與選科相關的自我探索和外部信息,理解理性選科的重要性。
情感方面:幫助學生通過選科決策鍛煉理性決策思維,形成積極應對人生重大決策的態(tài)度。
行為方面:讓學生學會利用決策平衡單做出相對理性的決策。
教師方面:了解學生的選科困惑點和選科誤區(qū);借助心理教師生涯課成果,調取學生的多元智能測試、霍蘭德職業(yè)興趣量表測試、自我價值觀探索結果,形成有針對性的參考資料;搜集整理新高考相關數(shù)據(jù)。
學生方面:提前聯(lián)系學長錄制經(jīng)驗分享視頻。
小游戲——左選右選。全體學生站在教室中間,學生根據(jù)PPT 呈現(xiàn)的選擇題對應向左或向右跨一步進行選擇。
教師提問:剛剛做決策的過程中,你做哪個決策最快?你認為哪個決策最難?為什么?你是如何做出選擇的?
學生分享看法。
教師小結: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選擇無處不在。我們即將面臨生涯規(guī)劃中的一個重大抉擇,那就是選科。通常,我們的決策風格有以下幾種,那面對選科,大家覺得我們該用哪種風格決策?(預設學生會選擇理智型)理智型決策風格的要點是收集信息、自我判斷和分析。希望大家借助信息和工具,做出理性的選擇。
【設計意圖】通過小游戲活躍氣氛,提高學生的活動參與度,讓學生明白“選擇無時不在”;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決策風格,進而介紹不同的決策風格,引導學生理性選科,進而引入本次班會主題:科學決策,理性規(guī)劃。
請班級調查研究員播放提前錄制好的情景劇視頻,生動呈現(xiàn)課前調查結果,讓大家了解目前班上同學關于選科的現(xiàn)狀、困惑以及造成困惑的原因。
【設計意圖】從游戲過渡到現(xiàn)實,讓學生了解同伴的選科困惑,共同分析出現(xiàn)困惑的原因,進而使后面的環(huán)節(jié)更有針對性。通過問題對照,學生明白每個人面臨的實際問題是有區(qū)別的,面對千差萬別的需求,我們應該從自身出發(fā)去尋求科學決策的方法。
針對學生因自我探索不足或者外部信息不夠造成的決策困難情況,教師將提前搜集、整理的信息分享給學生,并指導學生進行信息解讀。
教師小結:選科前,我們應該做哪些信息收集和分析?理智型選科決策=自我探索+外部探索,自我探索包括我喜歡什么(興趣:霍蘭德職業(yè)興趣量表)、我會什么(能力:多元智能測試)、我追求什么(職業(yè)價值觀探索);外部探索包括新高考政策、專業(yè)群、組合與專業(yè)等信息?,F(xiàn)在請大家對自己的選科原因進行深入分析,進一步熟悉新高考政策與大學專業(yè)設置。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能讓學生充分獲取專業(yè)信息,為接下來決策平衡單的運用以及做出最后的決策做鋪墊。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進一步認識自己,進一步獲取新高考政策信息。
引入決策工具:決策平衡單。教師利用工具引導學生學會在面對多種因素都要考慮的復雜情境下進行理性決策;嘗試解決學生最困惑的點:當興趣和能力不匹配時,如何做出相對科學的決策。
教師小結:前面的信息匯總幫助一部分同學解決了因為自我探索不夠或者外部信息不足造成的決策困難。那么,當興趣和能力不匹配,或是自身意愿和家長意愿不一致怎么辦?面對此類多種因素都要考慮的情況,可以借助工具來做決策。
教師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決策平衡單,明確決策平衡單的使用方法。
分組進行頭腦風暴,列舉我們在選科中需要考慮的因素,并寫在黑板上(每個小組輪流上臺補充要素)。
學生針對自己的情況,選出自己在選科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利用手中的資料給每個因素賦予權重(每個人要考慮的學科和因素不一樣,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對橫縱坐標進行刪減)。
教師引導學生明晰專業(yè)覆蓋率、個人的效率與潛能、機會與競爭壓力等問題。
學生結合數(shù)據(jù)和個人情況,給每個學科打分,最后加權算出總分。
學生展示自己的決策平衡單計算結果,并談感受。
教師小結:大家借助工具做出來的決策是否和心中所想一致?如果一致,那么我們借助這個工具堅定了自己的選擇,也明白了自己的選擇已經(jīng)是相對理性的;如果不一致,我們可以進行反復調試,當你多做幾次,你心中的選擇也會越來越清晰。決策平衡單是一個工具,它可以輔助我們在面臨復雜的情況下做出更理性的決策。同時,它也遠遠不止用于選科決策,將來你們還有重大決策時,不妨再拿來試試。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學會使用決策平衡單這一決策工具,通過教師引導和同學示范,讓學生學會綜合多種因素進行考慮,并學會結合各因素的權重做出自己的初步選擇。
班主任通過小游戲的方式引出決策話題,并就決策話題啟發(fā)學生對于未來人生規(guī)劃的思考。
教師引導學生做游戲:左選右選之最后一選。
假如你有機會將人生一鍵重啟,以下有兩種設定,你會選擇哪一個?
第一種:家庭經(jīng)濟條件優(yōu)渥,你從小就在名校接受教育;第二種:出生在普通農(nóng)村家庭,父母是樸實的農(nóng)民,你成績不好,考上高中都成問題。
學生紛紛選擇第一種設定。
教師揭曉兩種設定的原型:走上歧途的某位明星和為國爭光的運動員。
看到結果,大家感到十分驚訝并且心中有些不服氣。
教師小結:大家后悔選擇左邊嗎?這位明星擁有這么好的起點卻沒有走好人生路是他個人的問題,老師相信你們即使選擇左邊,你們不一定會走上歧途;即使選擇右邊,你們也不一定會和這位運動員一樣這般出色。同學們,到這里你們明白什么了嗎?決策很難完美,無論多么理性,我們也是在科學分析、權衡利弊的基礎上,結合當下情況做出相對合理的選擇。當你選擇一種可能,另一種可能就會消失。很多時候,選擇哪條賽道的區(qū)別并不大,真正決定結果的,是你擁有什么樣的實力,以及以什么姿態(tài)走過這條賽道。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以昂揚的姿態(tài)、飽滿的熱情、堅定的信念去面對決策。
向父母演示決策平衡單的使用過程,并加入家長的考慮因素,獲取家長的支持;向學科教師演示決策過程,尋求學科教師的建議。
設計另一個決策場景,嘗試使用決策平衡單來幫助自己做出相對理性的決策。
本節(jié)班會課和高一階段生涯規(guī)劃課密切相關,借鑒了大量的生涯規(guī)劃課程的成果與內容,也可以當作高一生涯規(guī)劃課的總結,是班主任引導學生進行生涯規(guī)劃的嘗試。本節(jié)班會借助選科決策這一典型,讓學生從思維層面上形成“信息整合—理智分析—善用工具—科學決策”的決策邏輯,發(fā)展學生的理性思維。本節(jié)課也存在一定不足,即在課堂實施中,平衡單的學習使用上留給學生的時間較少,導致學生沒有充分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