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心胸外科,河南 洛陽 471000)
肺磨玻璃結節(jié)(Ground glass nodules,GGN)是肺結節(jié)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是指在CT 上表現(xiàn)為支氣管以及血管紋理顯示輕度的密度增高影,多為肺部良性病變或惡性腫瘤的CT 征象[1]。肺葉切除術是臨床上治療GGN 的常用手段,但是其手術切除范圍大,對肺組織的影響較大,不利于患者的術后康復[2]。肺段切除術是近年來新興的術式,可減少切除正常肺組織,縮短術后恢復時間[3],進行對比研究,了解他們對肺功能的影響,對臨床實踐有一定的價值。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討胸腔鏡下解剖性肺段切除術治療肺磨玻璃結節(jié)對患者肺功能、應激反應的影響,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9 年3 月至2022 年8 月收治的119 例肺磨玻璃結節(jié)患者的臨床治療資料。根據(jù)資料中手術方式不同將患者分為肺葉組(n=62)和肺段組(n=57)。肺段組男33 例,女24 例;平均年齡57.29±4.58 歲; 平均結節(jié)直徑1.65±0.31 cm。肺葉組男37 例,女25 例;平均年齡58.46±4.62 歲;平均結節(jié)直徑1.73±0.42 cm。兩組性別、年齡、結節(jié)直徑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納入標準:符合肺磨玻璃結節(jié)的診斷標準[4],并經(jīng)影像學檢查確診;結節(jié)直徑小于2 cm;手術均在胸腔鏡下進行;臨床相關資料完整。排除標準:既往有肺部手術史;合并嚴重的心、肝、腎功能不全;合并其他惡性腫瘤或器質(zhì)性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礙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本研究已經(jīng)獲得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批號:1802012k)。
術前囑患者取健側臥位,行雙腔插管全麻,單肺通氣。分別做3 個小切口,腋前線至鎖骨中線3~4 肋間為主操作孔,腋后線7 肋間切口為副操作孔,腋中線7~8 肋間為觀察孔置入30°胸腔鏡,術中常規(guī)使用切口保護套。在此基礎上,兩組采用不同的手術切除方法。
肺葉組采用胸腔鏡下解剖性肺葉切除術。將目標肺葉的動靜脈進行分離并離斷,然后游離肺葉支氣管,切除肺葉,標本送病理科快速檢驗,如果病理結果為惡性需要進行常規(guī)淋巴結清掃。
肺段組采用胸腔鏡下解剖性肺段切除術。將患者的肺段處血管、支氣管以及肺連接處進行分離,利用腔內(nèi)直線切割縫合器處理靶段動靜脈及支氣管,同時對肺段血管分支進行切斷并且止血。當靶段支氣管閉合后,切除靶肺段,放置標本袋送至病理科快速檢驗。如果病理結果為良性,即手術結束。如果病理結果為原位癌,則需要進行淋巴結清掃,結果為浸潤性癌,則需要進行淋巴結清掃+肺葉切除術。
1.3.1 圍手術期指標
比較兩組的術中平均出血量、淋巴結平均清掃數(shù)、平均引流時間、平均引流量、術后平均住院時間。
1.3.2 肺功能檢測
采用肺功能儀(上海伊沐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檢測手術前和手術6 m 后兩組患者的用力呼氣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xiàn)ⅤC)占預計值百分比(FⅤC%)、第 1 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xiàn)EⅤ1)占預計值百分比(FEⅤ1%)、每分鐘最大通氣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ⅤⅤ)占預計值百分比(MⅤⅤ%)。
1.3.3 應激反應
采集患者手術前和手術6 m 后的清晨空腹靜脈血6 mL,3000 r·min-1離心10 min,放置-80 ℃冰箱待檢。采用放射免疫法法檢測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過氧化氫酶(Catalase,CAT)、活性氧(Reactive oxygen,ROS)的水平,試劑盒購于上海酶聯(lián)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具體操作按照使用說明書進行。
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及配對t檢驗比較年齡、肺功能、應激功能等用(±SD)描述的計量資料;采用四格表χ2檢驗比較性別、既往病史能等用率和構成比表示的計數(shù)資料,雙側檢驗水準α 為0.05,軟件采用ⅠBM 公司SPSS 25.0。
兩組的淋巴結平均清掃數(shù)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肺段組的術中平均出血量和平均引流量明顯低于肺葉組,平均引流時間、術后平均住院時間與肺葉組相比明顯縮短(P<0.05),見圖1。
圖1 兩組圍手術期指標比較 (±SD)
手術前兩組肺功能各項指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手術6 m 后兩組FⅤC%、FEⅤ1%、MⅤⅤ%均較手術前明顯下降,且肺葉組的下降程度與肺段組相比更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肺功能比較 (±SD)
表1 兩組肺功能比較 (±SD)
注:與同組手術前相比,?P<0.05;與肺葉組相比,*P<0.05。
?
手術前兩組的SOD、MDA、CAT、ROS 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手術6 m 后兩組MDA、ROS 均升高,且肺葉組高于肺段組(P<0.05);手術6 m 后兩組的SOD、CAT 均降低,且肺葉組低于肺段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應激反應比較 (±SD)
表2 兩組應激反應比較 (±SD)
注:與同組手術前相比,?P<0.05;與肺葉組相比,*P<0.05。
?
肺葉切除術是臨床上治療GGN 的常用手段之一,但是肺組織切除面積大,容易影響肺功能[1-3]。而肺段切除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療效佳等優(yōu)點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應用,但是少有研究報道其對肺功能的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肺段組圍手術期各項指標較肺葉組改善更明顯,表明對GGN 患者應用胸腔鏡下解剖性肺段切除術治療能夠促進患者早期康復。原因是肺段切除手術過程更加精細化,能夠有效避免對周圍血管的損傷,減少術中出血量。同時減少切除正常肺組織,有利于術后早期康復,與鐘斌等[5]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結果顯示,手術6 m 后肺段組肺功能各項指標低于肺葉組。表明胸腔鏡下解剖性肺段切除術對患者肺組織的損傷更小。原因是與肺葉切除術相比,肺段切除術能夠?qū)⒎尾空=M織與病灶解剖性分離,減少切除面積,能夠最大程度減輕對肺組織的損害[6]。手術6 m 后肺葉組氧化應激程度高于肺段組。表明胸腔鏡下解剖性肺段切除術能夠減輕患者的氧化應激反應。原因是肺葉切除術肺組織的切除面積大,對機體的創(chuàng)傷大,容易產(chǎn)生大量的氧化應激產(chǎn)物,而肺段切除術對肺部損害輕,對肺組織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能夠減輕機體氧化應激水平,進而促進患者早期康復。
綜上所述,運用胸腔鏡下解剖性肺段切除術治療GGN 能夠最大程度的保護患者的正常肺組織,術后對肺功能的影響較小,同時能夠減輕應激反應。但是本研究為回顧性單中心研究,存在信息偏移和選擇偏移,未來可開展前瞻性研究,增加樣本例數(shù)及來源進一步驗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