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珊
【摘要】? 目的? ? 觀察他莫昔芬聯(lián)合小劑量甲地孕酮治療子宮內膜癌的療效。方法? ? 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遼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2016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6例子宮內膜癌患者分為聯(lián)合組和單一組,每組各43例,聯(lián)合組應用他莫昔芬聯(lián)合小劑量甲地孕酮治療,單一組應用小劑量甲地孕酮治療。比較治療3個月后2組臨床療效差異;對比分析治療前和治療3個月后2組患者的血清腫瘤標志物[甲殼質酶蛋白(YKL-40)、癌胚抗原(CEA)、類胰島素一號生長因子(IGF-Ⅰ)、糖類抗原125(CA125)]、血管生長因子[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變化情況;比較治療3個月內2組患者的藥物不良反應差異。結果? ? 治療3個月后,聯(lián)合組客觀緩解率顯著高于單一組(P<0.05);對比治療前,2組患者治療3個月后血清YKL-40、CEA、IGF-1、CA125、VEGF、Ang-2水平均顯著降低,且聯(lián)合組顯著低于單一組(P<0.05)。治療3個月內,2組患者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 他莫昔芬聯(lián)合小劑量甲地孕酮治療子宮內膜癌療效更理想,可以促進血清腫瘤標志物、血管內皮因子水平降低,安全有效。
【關鍵詞】? 子宮內膜癌;他莫昔芬;甲地孕酮;療效;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737.33?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02-0037-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02.012
子宮內膜癌是發(fā)生于子宮內膜上皮的惡性病變,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1]。由于其早期臨床表現(xiàn)較為隱匿,故確診時多已為中晚期,增加了臨床治療難度[2]。手術和放、化療是最常見的治療手段,但不適用于晚期或復發(fā)患者,需聯(lián)合藥物治療。甲地孕酮是臨床常用藥,可抑制子宮內膜癌細胞的生長,但單藥治療效果有限。而有研究表明他莫昔芬可通過調節(jié)性激素、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等特性治療婦科惡性腫瘤[3]。本研究采用他莫昔芬聯(lián)合小劑量甲地孕酮治療子宮內膜癌并觀察其效果,報道如下。
1? ? 資料與方法
1.1? ? 一般資料? ? 選取2016年1月—2020年1月入住遼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的86例子宮內膜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參考子宮內膜癌診斷標準結合陰道超聲及診斷性刮宮確診為子宮內膜癌[4];(2)無甲地孕酮和他莫昔芬禁忌證;(3)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有心理或精神病史;(2)合并嚴重的基礎疾病,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3)無自主意識,無法正常交流。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聯(lián)合組和單一組各43例。聯(lián)合組年齡46~70歲,平均年齡(59.69±11.89)歲;Ⅲ期33例,Ⅳ期10例;子宮內膜樣腺癌36例,子宮內膜樣腺癌伴鱗狀上皮化生4例,透明細胞癌3例;組織學分級為G1 2例,G2 28例,G3 13例;肌層浸潤深度>1/2 20例,≤1/2 23例。單一組年齡47~71歲,平均年齡(60.23±11.55)歲;Ⅲ期32例,Ⅳ期11例;子宮內膜樣腺癌35例,子宮內膜樣腺癌伴鱗狀上皮化生5例,透明細胞癌3例;組織學分級為G1 1例,G2 27例,G3 15例;肌層浸潤深度>1/2 19例,≤1/2 24例。2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比。
1.2? ? 方法? ? 2組均選用TP方案進行化療,為了防止紫杉醇過敏反應,治療前12 h和6 h時給予地塞米松(生產廠家:上海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規(guī)格:0.75 mg)10 mg,口服,治療前45 min時給予鹽酸苯海拉明注射液(生產廠家:天津金耀藥業(yè)有限公司,規(guī)格:1 mL/20 mg)20 mg,肌肉注射,鹽酸雷尼替丁注射液(生產廠家:國藥集團容生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2 mL/50 mg)50 mg,靜脈滴注,紫杉醇(生產廠家:哈藥集團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規(guī)格:5 mL/30 mg)150 mg/m2用5%葡萄糖鹽水稀釋,靜滴3 h,和順鉑(生產廠家:齊魯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20 mg)20 mg/m2,1次/d,持續(xù)5 d,3周重復1次,共4次。單一組給予醋酸甲地孕酮分散片(生產廠家:青島國海生物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160 mg)160 mg/次,1次/d。聯(lián)合組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枸櫞酸他莫昔芬片(生產廠家:上海復旦復華藥業(yè)有限公司,規(guī)格:10 mg)20 mg/次,2次/d,均持續(xù)治療3個月。
1.3? ? 觀察指標? ? (1)臨床療效:參考實體瘤療效評估標準[5],①完全緩解(CR):所有腫瘤病灶均消失且持續(xù)時間>1個月;②部分緩解(PR):可測量病灶最大直徑與垂直直徑乘積較前縮小≥50%且持續(xù)時間>1個月;③疾病穩(wěn)定(SD):病灶兩徑乘積較前縮小<50%或較前增大<25%;④疾病發(fā)展(PD):病灶較前增大>25%,或有新病灶出現(xiàn)??陀^緩解率=(CR+PR)/總例數(shù)×100%。(2)血清腫瘤標志物: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后,取患者空腹靜脈血6 mL,靜置30 min離心6 min,取上層清,液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檢驗血清中甲殼質酶蛋白(YKL-40)、癌胚抗原(CEA)、類胰島素一號生長因子(IGF-Ⅰ)、糖類抗原125(CA125)血管生長因子水平。(3)于治療前后抽取患者2 mL空腹靜脈血,采取與腫瘤標志物相同方法取上清液后,采用化學發(fā)光法檢測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4)藥物不良反應:記錄3個月治療期間2組患者的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 統(tǒng)計學方法? ?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 結果
2.1? ? 臨床療效? ? 治療3個月后,聯(lián)合組客觀緩解率明顯高于單一組(P<0.05),見表1。
2.2? ? 血清生化指標? ? 2組治療前血清生化指標差異不明顯(P>0.05);治療3個月后,2組患者血清CEA、IGF-1、CA125、YKL-40水平均明顯低于治療前,且聯(lián)合組顯著低于單一組(P<0.05),見表2。
2.3? ? 血管內皮因子? ? 2組治療前血管內皮因子水平差異不明顯(P>0.05);治療3個月后,2組VEGF、Ang水平均顯著降低,且聯(lián)合組明顯低于單一組(P<0.05),見表3。
2.4? ? 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 治療3個月內,2組患者各項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 討論
子宮內膜癌現(xiàn)今已成為臨床發(fā)病率最高的婦科癌癥之一,嚴重危害女性健康及生命安全,且其發(fā)生與發(fā)展較隱匿,臨床確診時多已到達中晚期。子宮內膜癌的主要治療方式為手術切除腫瘤或子宮以控制疾病發(fā)展,但該種方法不適用于育齡期有保存生育功能需求的女性或有手術禁忌證患者,對于此類型的患者需采用藥物治療。
甲地孕酮是一種合成孕激素[6],為17α-羥孕酮類衍生物,可作用于下丘腦,抑制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控制卵細胞和濾泡細胞生長,同時降低雌激素水平,有明顯的抗雌激素作用,對抑制腫瘤細胞生長有利。本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3個月后,聯(lián)合組的客觀緩解率明顯高于單一組(P<0.05),表明他莫昔芬聯(lián)合小劑量甲地孕酮治療子宮內膜癌的臨床療效更加理想。原因可能是,他莫昔芬既往常用于乳腺癌的治療中,為一種阻斷激素,其成分結構和雌激素相似,故可以抑制雌激素與雌激素受體發(fā)生特異性結合形成復合物,起到拮抗作用,從而抑制雌激素的表達[7];且他莫昔芬還可起到活化孕激素受體,增強其活性的作用,故兩種藥物聯(lián)合作用更有利于抑制腫瘤的發(fā)展。
有研究表明,CA125和CEA作為臨床常見的腫瘤標志物,子宮內膜癌的發(fā)展越快,腫瘤分級越高,血清表達水平越高[8-9],其血清濃度升高可輔助診斷晚期和復發(fā)的子宮內膜癌;IGF-1為一種促生長因子[10],可以促進腫瘤細胞生長;YKL-40可促進腫瘤細胞增殖及腫瘤血管的再生,從而加速腫瘤新生組織的形成,故CEA、IGF-1、CA125、YKL-40均可作為評估子宮內膜癌臨床治療效果的指標。本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3個月后2組CEA、IGF-1、CA125、YKL-40水平較治療前均顯著降低,且聯(lián)合組顯著低于單一組(P<0.05)。原因可能是,聯(lián)合用藥通過抑制雌激素表達,抑制子宮內膜癌惡性程度及增殖、分化行為,降低血清CEA、IGF-1、CA125、YKL-40水平,更有利于預防腫瘤復發(fā),與高天明等[11]研究結果一致。
VEGF可參與腫瘤新生血管內皮表達與增殖,還可促進腫瘤轉移,加速血管新生;Ang-2在血管重塑時表達,與血管新生關系密切,而腫瘤血管的新生貫穿內膜癌發(fā)生及發(fā)展的全過程,故當腫瘤增殖,細胞生長、有新血管生成時VEGF和Ang-2水平升高[12]。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治療3個月后2組VEGF和Ang-2水平均較治療降低,聯(lián)合組比單一組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他莫昔芬聯(lián)合小劑量甲地孕酮能更好地抑制腫瘤生長,阻礙腫瘤血管新生,降低腫瘤細胞活力從而降低VEFG、Ang-2水平。分析其原因為兩種藥物均可通過調控體內激素水平抑制子宮內膜癌病情進展,減少腫瘤增殖、表達,故兩者聯(lián)合使用對腫瘤增殖的抑制效果更好,血管內皮相關因子水平更低。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2組患者治療3個月內的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聯(lián)合用藥的安全性良好,并未提高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風險。
綜上所述,他莫昔芬聯(lián)合小劑量甲地孕酮治療子宮內膜癌的臨床效果良好,能夠控制血清CEA、IGF-1、CA125、YKL-40水平,下調VEGF和Ang-2表達,且安全性良好,值得臨床借鑒。
參考文獻
[1]? ? 包媛媛,洛若愚.子宮內膜癌早期篩查與診斷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20,26(1):76-80,85.
[2]? ? 蘭雪玲,徐蘭,張寧.血清HE4和CA724水平對子宮內膜癌的診斷及淋巴轉移的預測價值[J].河北醫(yī)藥,2020,42(10):1465-1469.
[3]? ? 李羽禾,何玥,楊淑麗,等.乳腺癌術后服用他莫昔芬對子宮內膜的影響研究[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9,35(8):900-904.
[4]? ? 周琦,吳小華,劉繼紅,等.子宮內膜癌診斷與治療指南(第四版)[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8,34(8):880-886.
[5]? ? 何興宇,厲銀平,劉桂霞,等.125I粒子植入對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及生存質量評估[J].武漢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20,41(4):90-94.
[6]? ? 孫兆樓.醋酸甲地孕酮聯(lián)合沙利度胺治療晚期癌癥惡液質的效果[J].實用癌癥雜志,2018,33(2):321-323,327.
[7]? ? 劉景雁,吳青青,王晶晶.經陰道超聲監(jiān)測服用他莫昔芬的乳腺癌患者子宮內膜病變的價值[J].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2020,22(9):720-721.
[8]? ? 楊學蘭,高嶺.血清人附睪蛋白4 CA199 CEA單項及聯(lián)合檢測對子宮內膜癌的診斷價值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8,18(8):1399-1401.
[9]? ? 李莉莉,范江濤,李大海,等.siRNA沉默YKL-40基因表達對子宮內膜癌HEC-1A細胞增殖和侵襲能力的影響[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6,51(7):544-546.
[10]? ? 范李靜,王詠梅.IGF-1及其受體對子宮內膜癌細胞生長的影響[J].實用癌癥雜志,2020,35(6):879-882.
[11]? ? 高天明,付強,叢麗莉,等.醋酸甲地孕酮聯(lián)合他莫昔芬治療子宮內膜癌的療效及其對血清TSGF,PRL,HE4的影響[J].武警醫(yī)學,2020,31(4):313-316.
[12]? ? 李美艷,王菊榮,韓新彥,等.血管生成擬態(tài)和瘦素及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在子宮內膜癌患者內膜組織中的表達及其在患者預后判斷中的價值[J].中國醫(yī)藥,2018,13(8):1235-1239.
(收稿日期:2022-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