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瑛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逼渌鶑娬{的就是“讀”的重要性。在小學生的英語學習中有效地朗讀,掌握英語朗讀的方法,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1]。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明確地指出:“要讓學生正確地朗讀所學的短文?!庇纱丝梢姡首x是學生語言類學科學習中的一項重要技能,具有幫助學生形成語感、提升理解能力、強化記憶力等多種功能,通過大聲朗讀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敢于開口說英語的信心,走出“啞巴”英語的學習困境。但是,在小學英語實踐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大部分教師所采取的朗讀教學方法不當,如朗讀教學方法單一、學生的朗讀內容匱乏、沒有掌握朗讀學習的方法與技巧等,從而影響了朗讀教學質量的提升,這些問題亟待解決,也是本文研究的重點所在。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對朗讀教學給出了明確的建議,為英語教師的朗讀教學指明了方向,其中要求小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能夠做到正確、有感情地朗讀故事或短文,在朗讀中做到發(fā)音正確、語調適當,能夠在朗讀中清晰表達出文本的內涵與含義,為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能力發(fā)展打好基礎。朗讀無疑是小學生英語學習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在以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新一輪課程改革背景下,朗讀成為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學習能力與人文素養(yǎng)的必經之路,優(yōu)化朗讀教學方法,遵循了新課標的要求,對于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形成也起到了推動的作用。
“讀”是英語學科四項基本技能之一,朗讀無疑是“讀”的技能的重要組成,是讀者通過對文字的觀看,大腦接收到眼睛看到的文字信息,并將文字信息用發(fā)出聲音的方式表達出來的一種形式[2]。通過朗讀可以幫助讀者將視覺文字語言轉化為訴諸聽覺的有聲語言,需要讀者在朗讀的過程中通過喉嚨、聲帶、嘴唇等一系列的發(fā)聲動作完成閱讀。讀本身就是一種有聲的閱讀技能,是英語學科教學本身的要求,也是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不可缺少的學習方式。在小學英語朗讀教學中,教師通過有效的朗讀教學指導方法運用,有助于學生在朗讀中感知并欣賞到英語語言之美,能夠將其在朗讀中吸收到的語言知識運用于英語之美的創(chuàng)造之中,以促進小學英語整體教學效果的提升。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重要場所,而教書育人價值的發(fā)揮,主要體現(xiàn)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之中。英語作為小學階段教學的主要學科之一,不僅要教會學生英語學科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還要發(fā)揮出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的人文性特征。在傳統(tǒng)的英語朗讀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存在較重的功利化思想,將朗讀教學完全定義為語言知識講解的教學活動,而忽視了朗讀教學中的人文精神滲透。朗讀教學的優(yōu)化則要求教師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兼顧,能夠讓小學生在英語朗讀學習中,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文化魅力與文化價值,獲得人文精神的熏陶,進而不斷提升、完善自我,以朗讀教學的優(yōu)化助力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
通過對小學生的英語朗讀學習情況的觀察與分析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在朗讀中都處于盲目學習狀態(tài),為了“讀”而“讀”,在朗讀中只是簡單完成了閱讀的任務,缺乏朗讀過程中的思考,缺乏目的性的朗讀只會讓小學生一直處于淺層朗讀的學習狀態(tài),不利于小學生的朗讀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發(fā)展[3]。因此,教師在朗讀教學活動開展前,應給學生布置明確的朗讀學習任務,讓小學生明白“我要讀什么?”“我要怎么讀?”“我要讀懂什么?”。朗讀任務的布置,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驅動學生生成學習內驅力的作用,學生可以在朗讀任務的引領下,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朗讀任務解決,樹立學習自信,對接下來的學習內容產生期待。
例如,教師給出了這樣一句話:“Eric is a very cheerful boy。
He can quickly become friends with strangers and is very willing to help others,so the children like him very much.”在沒有明確朗讀目標的情況下,大部分學生讀完這句話腦海中一片空白,沒有從朗讀中抓住重點,感覺朗讀的學習無從下手,一直處于茫然的學習狀態(tài),這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朗讀學習質量。為了讓小學生的朗讀學習具備明確的目標導向,正確的做法是在學生朗讀之前,給學生布置具有指導性、目的性的朗讀任務,例如:
(1)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 and find out the key words in the sentence;
(2)Read aloud and pay attention to whether the pronunciation is correct?
(3)Try to express summarily in reading aloud.
為了讓學生在朗讀中抓住語音,學會正確發(fā)音,教師可以先示范朗讀,再讓學生模仿朗讀,以朗讀任務引導學生學會有目的性地閱讀,走出盲目朗讀的錯誤學習狀態(tài),讓學生在朗讀任務的驅動下學習注意力更加集中,在朗讀中注入情感,學會從眾多的句子中篩選出關鍵詞,進而在朗讀學習中收獲到滿意的效果。
實踐證明,兒童的學習質量與其自身是否具備濃厚的學習興趣有著密切的關系。特別是在小學英語的教學中,教師面對的學習者是6 ~12 歲的兒童,他們正處于感性思維大于理性思維的發(fā)展階段,此時的他們在英語朗讀學習中投入的精力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自身的學習熱情是否高漲[4]。但是,在傳統(tǒng)的英語朗讀教學中,很多教師忽視了小學生的學習情感需求,采取機械式的朗讀訓練方式,小學生在不斷重復的單一化朗讀學習活動參與中,學習熱情逐漸降溫,學習積極性也變得越來越低,這是影響學生朗讀學習質量提升的一個重要的內在原因。為了改善這一現(xiàn)狀,需要小學英語教師創(chuàng)新朗讀教學活動的組織方式,能夠以多樣化的朗讀活動,調動小學生的朗讀學習興趣,讓小學生對英語朗讀學習形成強烈的渴望。
在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中,每一個單元都設有Story Time 板塊,單元主題鮮明,故事情節(jié)豐富,故事文本中的人物個性鮮明,那么教師就可以在Story Time 板塊教學中設計多樣化的朗讀學習活動。例如,在《Our animal friends》這一單元的Story Time板塊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分組朗讀的方式,按照全班的人數(shù)將學生分成4 ~6 人為一組的朗讀學習小組。小組成員要相互配合,劃分好每一名成員需要閱讀的段落,最終成員之間配合度最高、閱讀質量最高、發(fā)音最正確、流暢度最好的一個小組獲得本次朗讀比賽的勝利。好勝心強是小學生普遍存在的特點。小組朗讀學習活動的組織,就是利用了小學生好勝心強、好奇心強的特征,以競賽的形式刺激小學生在趣味朗讀學習中投入更多的精力。為了贏得朗讀比賽的勝利,各個小組內的成員會更加認真研究每一個單詞的讀音,思考如何做到成員之間的無縫銜接,促使學生在合作互動中實現(xiàn)共同的成長。又例如,在《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在Story Time 板塊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并且在朗讀中要做到表現(xiàn)出每一個人物的性格。學生分別扮演了金發(fā)姑娘、熊爸爸、熊媽媽、熊寶寶,還有人負責朗讀旁白,每一個人物的說話語氣、語音、語調都不同,這樣,學生可以在分角色朗讀中更為深入地揣摩每一個人物的形象性格特點,分析人物特征,加深對朗讀文本的理解,感受到英語朗讀的魅力。
在過去的小學英語朗讀教學中,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普遍存在“考試考什么,課堂上就教什么”的思想,在英語考試中以教材內容為主。因此,絕大部分教師在朗讀教學中以教材為唯一教學資源,缺乏對課外教學內容的開發(fā)與挖掘。學生朗讀的內容匱乏,是影響小學生英語朗讀水平提升的關鍵原因。雖然,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中納入的朗讀素材,是每一位教材編寫者精心挑選與編排的,但教材內所容納的內容畢竟有限,教師應做到“活用”教材,能夠在利用教材進行朗讀教學的基礎上,注重對朗讀內容的開發(fā)與挖掘。
例如,在“apple”一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編寫這樣朗朗上口的句子:“apple,apple,this is a red apple,apple is very sweet.”
如此幫助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使學生在朗讀訓練中掌握水果類詞匯的使用方法與此類句型,既起到了記憶水果類單詞的作用,也達到了朗讀訓練的效果。相較于教材中的朗讀訓練內容,這樣簡單的、重復性強的朗讀內容,更加容易帶領學生在朗讀中形成語感,豐富學生的朗讀訓練內容。又如,在朗讀訓練中教師可以借助“chant”形式,豐富朗讀教學中的句型訓練內容?!癱hant”形式的朗讀訓練具有簡單易懂、節(jié)奏感強的特點,教師可以結合“chant”形式與需要學生掌握的句型,編寫朗讀訓練的內容,如在句型“Do you like …?”的教學中,就可以將樂器類的單詞帶入其中,以豐富學生的朗讀內容。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推薦英文原版的繪本或書籍進行朗讀,以拓展學生的朗讀范圍,達到提升學生英語朗讀水平的作用。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想要保障小學生在英語朗讀學習中獲得長遠的發(fā)展,讓學生掌握有效朗讀學習方法與技巧是十分必要的。當小學生掌握朗讀學習技巧之后,在面對任何題材的英語朗讀素材時,都能夠做到應對自如。實際上,高質量的朗讀是可以給文本賦予生命力量的,能夠讓安靜躺在書本中的文字“動”起來,實現(xiàn)讀者與文本的情感互動。但是,在英語朗讀學習中,并非所有學生的朗讀都能夠達到這種效果,只有繪聲繪色的、聲情并茂的朗讀才能夠達到“傳神”的境界。因此,教師需要在朗讀教學中滲透英語朗讀的技巧與方法,如重音、連續(xù)、停頓等,讓小學生通過朗讀技巧的掌握與運用,為英語文本的朗讀增添色彩,提升小學生的英語朗讀學習能力[5]。
例如,教師給學生出示了如下的對話內容:
A:Look! There is a house over there!
B:Are there any people in the house?
A:Let’s go and have a look!
教師就可以結合此對話內容,向學生傳授朗讀技巧,例如,在讀到“there is a”和“have a”的時候,可以采取連讀的方法,在讀到“Look!”的時候,因為這個詞匯后面帶有“!”,表示的是驚訝、感嘆的語氣,那么在這個詞匯的朗讀中,應適當抬高音調,而在讀到“Let’s go and have a look!”這句話的時候,應先引導學生分析這句話所表達的情緒是興奮的、激動的,不僅要注意音高的調節(jié),還應在朗讀中融入情感,表達出人物的興奮、激動的情緒。通過朗讀技巧的傳授,可以促使小學生在朗讀中做到音義的糅合,讀出栩栩如生的效果,促使小學生英語朗讀學習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教師應認識到小學英語朗讀教學優(yōu)化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更新朗讀教學的觀念,提高對朗讀教學的重視程度,結合朗讀教學的目標、內容與學情,不斷更新與完善朗讀教學的方式與手段,促進小學英語朗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