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縣勝利路小學 李天元
在多文本閱讀教材中,有很多作品是以自然美景為題材的,表達了對大自然與祖國山河的熱愛。 我們在教學中,以這樣的作品為范文,讓學生去感受大自然的形象美,品味文章的語言美,構建不同學段的多文本閱讀課堂教學模式。 本文來分享一下我們在低中年級閱讀教學中的具體做法。
對低年級學生來說,識字是教學的重點。 在初讀時,設置疏通字句環(huán)節(jié),通過齊讀、同桌讀、分角色讀、指名朗讀、教師范讀等方式解決識字問題。 如多文本閱讀中描寫奇觀的 《大戈壁·火焰山·葡萄溝》一文中的“靠近火焰山時,發(fā)現戈壁上長出了一叢叢翠綠翠綠的梭梭”, 讓人一下子感受到一種形象美。
如多文本閱讀二年級上冊《由桂林溯漓江至興安》一課中,細細剖析“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這句詩,便足以勾起學生的想象,然后借助動畫視頻讓學生理解詩句意思,弄明白為什么詩人說“江到興安水最清”。 同時結合《桂林山水》,通過文中的關鍵詞句, 讓學生對自然美景有更深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找出感興趣的句子多讀。 通過多種形式的精讀,引領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體會語言的巧妙與魅力。
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形象、直觀、生動地再現課文內容,激發(fā)學生情感,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初讀:疏通字句,感受形象美。
如《林中樂隊》第二段,讓學生自由朗讀,疏通字句,邊讀邊用筆畫出關鍵句,圈出都有哪些動物的聲音,通過聲音去感受自然美。
精讀:賞詞析句,品味語言美。
如講解《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時,首先讓學生通過信息平臺搜索資料,了解小興安嶺的地理位置,感受到在我國遙遠的北疆, 有如此美麗的景色和寶貴的資源,由此引發(fā)他們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誦讀:抑揚頓挫,領悟情韻美。
在前兩個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學生對美有了深刻的體會,再開展誦讀活動。 在抑揚頓挫的讀書聲中, 將景語皆變成情語,進入“景美語美情美”、情景交融的境界。
寫自然美景類的文章大多文字優(yōu)美、詞匯豐富、用語精當,在教學這類課文時,我們應注重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學習遣詞造句的方法,適當進行詞句的理解和擴展訓練,以豐富語言、積淀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