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超
隨著素質教育的改革深入,小學英語教學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根據(jù)各項研究結果顯示,就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風格而言,其中包含了認知、情感以及行為等多個層面,而感知學習的手段又可進一步分為視覺類、觸覺類以及聽覺型,將VAK 教學模式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可以將學生的學習風格和對應的VAK教學方式進行有機融合,可以最大程度滿足不同風格類型學生的學習感官需求。因此,相關教師必須以VAK 這一新型教學模式為出發(fā)點,針對其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具體運用策略展開討論,充分發(fā)揮這一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以促進教學改革和發(fā)展。
據(jù)有關研究結果顯示,每位學生都有其獨特的學習方法。而英語學習是指學生在頭腦中對教師所講的內(nèi)容進行自我加工、過濾的過程,有助于學生形成自己的英語思維結構。由于每一位學生接受能力的差異,在課堂學習中,學生對英語教師所講解重點的接受以及理解程度也是不盡相同的,從而使他們的英語水平出現(xiàn)了很大的差異,長此以往,每位學生都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學習方式。與此同時,家庭背景、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價值觀念等多方面因素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學習風格。盡管不同的學習風格都可以為學生獲取新知識和技能提供基礎保障作用,但也會因為自身的學習情況及環(huán)境的改變而發(fā)生變化,從而對學習的最終結果造成一定影響。在心理學中,人類在與世界進行交流和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主要是靠觀察、聽覺和實際的練習來實現(xiàn)的。VAK 教學模式在多數(shù)西方國家已廣有贊譽,但在國內(nèi)VAK 教學模式仍處在初級階段,其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等方面尚有不足之處,有待進一步探索和改進。
VAK 教學主要注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對教師所講授的知識點的把握程度,這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具體的上課態(tài)度、學習方法及其思維能力等方面。VAK 教學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探討學生對什么內(nèi)容有較高的興趣,而在于如何引起他們的興趣。也就是說,VAK 教學模式的核心在于如何使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fā)。[1]
VAK 教學是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聆聽和動手操作來開展學習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對新知識的講解,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聆聽和動手操作三種方法中的一種或幾種獲得新的知識。一般而言,在教學和學習方法的選擇上,在教師與學生中往往不存在固定的規(guī)則,而是以現(xiàn)實情況為主要選擇依據(jù)。以人教版的英語課本舉例,在聽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傾聽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如在對四年級同學進行《My Friends》一課的講解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觀察周圍的好友,并用課本上學到的詞匯來描述他們的外表特點;在對三年級同學進行《Where is my ruler?》一課的講解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把自己的尺子放在不同的地方,掌握相應的短語,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VAK 教學不但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了極為有效的輔助作用,也可以最大限度調(diào)動學生學習熱情,有利于小學英語整體教學水平及效率的提升。
在小學階段,大部分學生都是視覺學習者,其視覺所能收到的信息是巨大的。因此,在充分調(diào)動學生視覺的情況下,不但可以加大他們的視覺感受,而且可以深化他們對知識的記憶程度,尤其適合于學生的英語學習。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VAK 教學模式的主要優(yōu)勢,對學生進行視覺上的刺激,讓他們通過閱讀課本或者觀察圖片的方式,提高英語的學習效率。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喜好,利用卡片的形式對英語知識點進行展示,幫助學生強化對知識點的記憶。
在科技水平較為發(fā)達的今天,教育領域也逐漸引進了多媒體教學的手段,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也越來越普及。教師可以利用這一技術,把小學英語課本上的重點和難點,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給予學生直接的視覺沖擊,從而真正調(diào)動他們的視覺感官。例如,在學習有關面部詞匯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憑借VAK教學模式的具體優(yōu)勢,預先制作好顏色卡片,在每一張卡片上都寫下對應的知識點,然后在課堂上將面部器官的信息展現(xiàn)給學生,以此來加大學生的視覺體驗,讓他們快速且精準地記住所學單詞,進而提高學生對所學單詞的運用水平,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與此同時,教師應采取激勵式的教學手段,增強學生的英語自信心,強化對其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進一步促進其英語口語水平的提升,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聽覺學習者極易受到外界聲源的影響,而聽覺感官上的刺激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記憶能力,也能增強其對信息的加工能力,有助于英語知識架構的形成。相比于視覺學習者來說,該類型的學習者可以獲得更多信息,可以通過聽力訓練來提高記憶力,不僅可以讓學生快速、精確地記住英語,還可以擴大他們的英語學習范圍,使他們的英語學習水平得以快速提升。
在英語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VAK 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通過播放英語歌曲和錄像的方式,引導學生對英語知識點進行聆聽,從而強化學生的聽力體驗,促進其英語學習效果的提升。因此,教師要預先做好課前的準備,根據(jù)課本教學內(nèi)容,合理選用與教學知識點相對應的音頻或錄像,以保證學生的英語學習需要,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使其能夠完全沉浸在英語學習的濃厚氛圍中。[2]例如,在對有關交通工具的英語詞匯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使用VAK 教學方式,先收集與車輛、飛機或者火車等有關交通工具的音頻,然后引導學生將其翻譯成英語,以更為生動形象的方式強化學生對英語內(nèi)容的學習和表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英語口語發(fā)音進行及時糾正,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口語表達習慣。此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室里播放英語歌曲,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教師也應注重加強對學生觸覺感官的刺激,注重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實際參與度。在立足于學生實際情況的前提下,教師可有針對性地制訂英語教學方案,使之與學生英語學習的需要相適應。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使用所學英語內(nèi)容自行制作手抄報,鼓勵學生自主動手實踐,以全方位促進學生英語綜合素養(yǎng)能力的提升。在完成手抄報的制作之后,教師也可以對優(yōu)秀的手抄進行展示,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VAK 教學模式的促進效果得到充分體現(xiàn)。
根據(jù)調(diào)查,學生在學習英語時主要依靠視覺和感官體驗,例如通過觀看錄像和圖片的方式來進行學習。由此,教師也可以借助展示圖畫和播放錄像的方式,更加直觀、生動地向學生展示教學內(nèi)容。針對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按照有關的教學內(nèi)容,自行制作“英語學習卡”。例如,在教授“apple”這個英語單詞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英語卡片上的紅色蘋果,然后再鼓勵他們對單詞進行拼寫,以便深化學生的記憶。以《Do you like pears?》這一課的教學舉例,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大屏幕引導學生拼寫出一個水果詞匯,接著把大屏幕上的內(nèi)容進一步劃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水果圖案,第二部分則是排列順序混亂的單詞,讓學生把這些被打亂的單詞和水果連線。當學生熟悉了以后,再添加一些困難,去掉一些字和圖片,讓他們在圖片后面對詞匯進行拼寫,或者按照這個詞匯來畫出相應的水果。這種教學方式需要根據(jù)英語教材的具體內(nèi)容而進行合理的改變,例如四年級的天氣狀況、五年級的運輸工具等。這種教學方法的目的在于使學生能從感官體驗中獲得更好的英語學習效果,突破原有教學模式的限制。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英語對話、英文歌曲、錄音等相關內(nèi)容進行聆聽學習。和視覺教學一樣,學生的聆聽學習是通過持續(xù)的傾聽來強化記憶。相對于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方式,聆聽式的教學方法具有極高的趣味性。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從目前情況來看,大部分英語課本都配有相應的錄音帶,包含了與課本內(nèi)容有關的課文音頻和歌曲,教師可以通過這些資料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課本的內(nèi)容。例如在《How do you get there?》一課中,主要簡述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交通方式。教師在解釋有關詞匯時,可以加入各種車輛的聲音,如拖拉機的轟鳴聲、自行車的鈴聲等,以此強化學生對該類詞匯的記憶。此外,教師要注意自己的發(fā)音是否正確,以防止自身發(fā)音錯誤而影響到學生的發(fā)音,教師的發(fā)音是確保學生學習有效性的基礎。
在“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中,著重強調(diào)了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重要性,教師應強化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在強化對學生聽覺以及視覺教學的同時,教師也應注重強化對學生的實踐教學,加強觸覺體驗。在實踐活動的輔助下,學生可以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全面了解。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教師可以更具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方案,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資源,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例如,在完成教學工作之余,可以指導學生對各個單元的詞匯和句型進行歸納,并把它們做成一份手抄報。在此過程中,學生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創(chuàng)作中,并對所學詞匯和句子更加準確地進行理解。在制作過程中,學生能夠進一步把握課堂教學內(nèi)容,并運用自己的雙手,把英語字母做成各種形狀,最后教師可對學生優(yōu)秀作品進行呈現(xiàn),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心。
另外,在課堂教學中,還可以通過情景教學手段來訓練學生的觸覺。例如,把教科書上的對話帶進教室,讓學生根據(jù)教科書的內(nèi)容自行設計小劇場,在教室里進行表演展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全方位強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并能更好地了解部分生活常識,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英語動畫片段進行配音。在英語學習中,也應注重對語言的靈活使用。例如,在對《Fun time》一課進行講解時,要求學生能用英文語言來表述人體的各種器官,如耳朵、鼻子等。教師可以讓學生在“Touch you”這個游戲中學習身體器官的詞匯。教師隨意說出人體的一個器官,如“Touch your eye”,讓學生迅速地找到并指出對應的部位。再如,在完成《My new teachers》一課的教學之后,教師可安排學生畫一幅自己最喜愛的老師或同學的畫像,并用英文標明各種器官、服裝的種類、色彩等。在學習完《What’s the matter,Mike?》一課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按照課文的內(nèi)容做一個場景的表演,兩人一組,一位扮演醫(yī)生,一位扮演邁克。在結束《In a nature park》一課的講解之后,教師可以請學生繪制一幅自己的寢室平面圖,然后運用“What’s in your bedroom?”來對寢室進行描述。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充分彰顯“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也能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所學知識進行有效運用。實踐表明,讓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動手操作,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總之,VAK 教學模式可以有效促進學生英語水平的提升。在小學英語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主動運用 VAK 教學模式,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其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從而提高英語課堂的整體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