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 盼,陳 芬
(海南大學 音樂與舞蹈學院,海南 ???570000)
花鼓燈流傳于淮河兩岸,作為一種民間舞蹈藝術形式,由于其來源于廣大社會底層人民,長期以來并未能夠得到足夠的重視,雖然花鼓燈在民間深受歡迎,但是很少有人專門針對它進行深入研究。從舞蹈的形成來看,安徽花鼓燈的舞蹈動作大多展現(xiàn)的是人民的日常生產(chǎn)活動和生活場景,因而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較強的舞蹈感染力。
“三道彎”作為一種特定的舞姿,指的是在舞蹈表演中,舞者的膝部、腰部、臉腮呈現(xiàn)出“S”形。就是“三道彎”。廣義而言,作為典型的舞蹈姿態(tài),“三道彎”廣泛運用于諸多民間舞蹈之中,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其中比較典型的有傣族舞蹈、山東秧歌等,這些都體現(xiàn)了“三道彎”舞姿。
就安徽花鼓燈來看,其“三道彎”舞姿主要表現(xiàn)在“傾”“擰”等舞蹈動作上。安徽花鼓燈中的“三道彎”體態(tài)主要體現(xiàn)在“蘭花”身上,主要通過舞蹈動作“擰”“傾”來展現(xiàn),但是和“蘭花”呈現(xiàn)的“三道彎”有所不同,只是身體略微前傾加上短暫的重心偏離,這樣的“三道彎”體態(tài)不是非常明顯。從稱呼上來看,安徽花鼓燈中“三道彎”又被叫作“三掉腰”,在展現(xiàn)“三道彎”體態(tài)的時候,中心軸是舞者的腰部,通過身體來施加反向力,再橫移腰部,從而呈現(xiàn)出“扭”的舞姿;從安徽花鼓燈典型的“三道彎”來看,舞者的中心著力點放在了前半腳掌上,讓前腳掌呈現(xiàn)半點地的狀態(tài),這樣能夠讓整個身體向前傾。鳳凰三點頭、單展翅等很多舞蹈動作都是在“三道彎”姿態(tài)這個基礎姿態(tài)上實現(xiàn)的。
在我國諸多民間舞蹈中都有類似“三道彎”的體態(tài),這也符合了我國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從舞蹈的文化內涵來看,安徽花鼓燈兼容并濟,取南北方文化精華融合而成。比如其深受楚風舞蹈的影響,安徽花鼓燈里的“三道彎”以及“蘭花”等姿態(tài)形象都是對楚人好細腰的延伸。正是因為受到南北方文化的雙重影響,安徽花鼓燈既具有南方秀麗靈巧的風韻,同時又包含了北方古樸剛勁的味道。在舞蹈作品《說蘭花》中以“情感”貫穿始終,充分運用了“三道彎”的“S”體態(tài)。
作為典型的漢族民間舞蹈,安徽花鼓燈誕生于安徽北部淮河兩岸區(qū)域,安徽花鼓燈的風格特征深受安徽特有的歷史條件和地理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安徽花鼓燈的風格特征表現(xiàn)為熱烈、歡快,因此備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具有堅實的群眾基礎。安徽花鼓燈中“三道彎”姿態(tài)便繼承和發(fā)展了傳統(tǒng)文化。中國古代封建文化中有女子“纏足”的文化傳統(tǒng),這影響了安徽花鼓燈“三道彎”動律的形成。當時常常由男性藝人來表演女性角色,表演的時候需要將女性特征進行突顯,因此男性藝人通常會穿上特制的小鞋來對女性纏足進行模仿。比如舞蹈動作中的踩蹺板,研究者們根據(jù)踩蹺板的動律對其進行加工和整理,這在安徽花鼓燈中也有顯著的體現(xiàn)。因為舞者穿著蹺板進行表演的時候需要踮起腳,在木蹺上用腳掌走路,將身體的重心都集中在木蹺上,這樣自然而然地就呈現(xiàn)出兩邊扭和走碎步的體態(tài),再比如安徽花鼓燈的典型舞蹈動作“拔泥步”,該舞蹈動作要求將重心放在雙腳上進行移動,通過步伐來帶動身體扭動,從而形成“三道彎”的姿態(tài)。如今花鼓燈舞蹈動作不會進行纏足步態(tài)的模擬,但是之前因為蹺板所形成的舞蹈動律和造型特點被保留了下來,并且造就了安徽花鼓燈的獨特美感。從之前安徽花鼓燈的舞蹈姿態(tài)來看,在模仿小腳女人時,表演者側重于腳下艮勁的控制,通過腳下的艮勁來帶動身體發(fā)力并進行擺動、閃身等,從而形成了安徽花鼓燈獨特的“三道彎”姿態(tài)。
安徽花鼓燈的“劃圓動律”的運動要充分結合“三道彎”體態(tài),保持挺拔向上的曲線造型。安徽花鼓燈體態(tài)的“圓”主要是通過肋部帶動身體進行劃圓,從而產(chǎn)生舞蹈獨有的動律,這一動律的實現(xiàn)需要配合好腰部力量和身體控制,并且上身劃圓的時候肩膀和腰部都要發(fā)力。從安徽花鼓燈舞蹈的表演來看,中段必經(jīng)點是舞者的腰部,在整個舞蹈表演過程中,腰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于其他舞蹈來說也一樣,舞者的腰部力量都十分重要。舞者需要保持身體向前傾并進行立腰收腹,這樣才能表現(xiàn)舞蹈中的“劃圓動律”,同時完成中段支撐,確?!叭缽潯弊藨B(tài)得以展現(xiàn)。腰部是安徽花鼓燈舞蹈表演中舞者的重要發(fā)力點,表演者要上提臀部,使臀部和腰部形成“彎道”,這也就是安徽花鼓燈中的“三道彎”體態(tài)造型。
安徽花鼓燈的動律特點體現(xiàn)在“顫”“顛”“抖”“彎”上。其中,“彎”指的是舞者在表演時的亮相“三道彎”。安徽花鼓燈的動律規(guī)范需要通過“快吸、慢吐”配合“三道彎”體態(tài)來實現(xiàn)?!墩f蘭花》的編導在編舞的時候特別重視人物素材,通過“三道彎”姿態(tài)來表現(xiàn)安徽女性形象,在表演的過程中,舞者采用快吸、慢吐來帶動整個身體產(chǎn)生動律,這樣的呼吸方式運用能夠更好地把握和表現(xiàn)“三道彎”體態(tài)?!墩f蘭花》一開場,蘭花就邁著輕快的步伐上場,這里表現(xiàn)了蘭花的含蓄、優(yōu)雅的特征,將“三道彎”姿態(tài)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煳c快速上步進行配合,隨后舞者慢慢吐出氣息,此時舞者的身體形態(tài)隨著呼吸變化也會呈現(xiàn)“三道彎”姿態(tài),通過氣息來帶動身體,從而形成安徽花鼓燈獨有的“三道彎”律動。
流動中的“三道彎”和靜止中的“三道彎”是從運動力學的角度來進行劃分的。“擰”“傾”是安徽花鼓燈“三道彎”姿態(tài)表現(xiàn)的主要動作特征,我們所說的“三道彎”實際上就是亮相“三道彎”,也就是一亮相時的靜態(tài)“三道彎”姿態(tài)。亮相“三道彎”是安徽花鼓燈的重要動律特征,蘭花主要通過“擰”“傾”來體現(xiàn)。靜止“三道彎”主要通過橫移腰部、胯部來實現(xiàn),同時需要將重心放在半腳掌上并保持挺拔向上的體態(tài),這樣形成的“S”曲線就是靜止的“三道彎”,其能夠充分展現(xiàn)蘭花婀娜、玲瓏的姿態(tài)。靜止“三道彎”是安徽花鼓燈舞蹈動作中短暫的定型動作。而流動的“三道彎”指的是舞者需要放松腰部,保持身體向斜后方傾斜,同時保持左腳前交叉點地,并且按照順時針方向出胯,這時候呈現(xiàn)出來的曲線造型就是流動“三道彎”。在《說蘭花》第二段中,蘭花展示了一連串流動碎步動作,充分展現(xiàn)了安徽花鼓燈的流動“三道彎”體態(tài)。蘭花不論是靜態(tài)造型,還是動態(tài)流動,始終都以“三道彎”貫穿,此時身體的“三道彎”也隨之呈現(xiàn)。
安徽花鼓燈“三道彎”從體態(tài)上來看更多呈現(xiàn)出來的是橫向的感覺。安徽花鼓燈“三道彎”體態(tài),要求舞者上提胯部的同時向前頂胯。比較典型的舞蹈動作有“扁擔式”,該舞蹈動作要求舞蹈表演者保持右交叉單立膝點地,移動膝蓋至胯部,并且將膝蓋合并,然后移動膝蓋到腳尖,再將膝蓋分開,這時候舞者的落地面積雖然小,但是十分有力,同時還要維持重心的穩(wěn)定,從而形成挺拔向上的“三道彎”造型,這樣的體態(tài)靈活又不失力度,能夠很好地將“溜得起、剎得住”的舞蹈動律特征展現(xiàn)出來,其中不僅包含了力度和速度的對比,同時又結合了動靜、剛柔、擰傾,從而形成小巧玲瓏、高雅優(yōu)美的舞姿體態(tài)。自由、隨意也是安徽花鼓燈“三道彎”體態(tài)的一大特征,這主要是因為安徽花鼓燈藝術具有即興自由的特點。在安徽花鼓燈舞蹈表演過程中,表演者保持挺拔向上的曲線造型,在“三道彎”體態(tài)基礎之上,即興自由地進行舞蹈動作創(chuàng)新。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和時代的變遷,表演者對于安徽花鼓燈舞蹈動作不斷推陳出新,這也能夠體現(xiàn)其舞蹈動作具有較強的隨意性、自由性。近些年來,安徽花鼓燈越來越受到重視。由于舞臺變化和時代審美的影響,花鼓燈保留了原汁原味的部分舞蹈動作,并進一步提煉加工了花鼓燈的舞蹈動作,因而舞蹈風格、舞蹈動作韻律等也會發(fā)生或大或小的一些改變。
安徽花鼓燈將舞蹈、音樂和詩歌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藝術形式。安徽花鼓燈舞蹈表演以“蘭花”為主,并對男女愛情進行表現(xiàn)。時而是“蘭花”進行獨舞表演,時而是“蘭花”和“鼓架子”相配合來表演?!墩f蘭花》第三段舞蹈內容主要表現(xiàn)的是男女之間的情愛,在該段舞蹈表演中,舞者有時含情脈脈,有時候又靦腆含蓄,并且舞者在展現(xiàn)“三道彎”體態(tài)時采用的舞蹈動作是“鳳凰三點頭”,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表現(xiàn)青年男女之間的情愛。眼神交匯時,蘭花需要表現(xiàn)出緊張害羞,隨即收回目光,通過這樣的表演使人物的內心交流層層遞進。從情感表現(xiàn)上來看,安徽花鼓燈舞蹈作品主要展現(xiàn)的情感、情緒有三大類:第一類是喜悅歡快之情;第二類是對美好愛情的追求;第三類是哀傷之情。
安徽花鼓燈在我國民族民間舞蹈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三道彎”體態(tài)是安徽花鼓燈重要的姿態(tài)特征。安徽花鼓燈是一種綜合的民間歌舞表演藝術,集歌、舞、戲劇于一體,通過“傾”“扭”“圓”形成的“S”曲線造型就是“三道彎”體態(tài)?!叭缽潯斌w態(tài)在我國許多民族民間舞蹈中都有所體現(xiàn),具有重要的藝術魅力和價值,值得我們對其進行探討、深思。本文對安徽花鼓燈“三道彎”體態(tài)的形成原因、風格特點進行分析,進而充分掌握“三道彎”的動律體態(tài),深入理解了不同民族的審美觀念。通過分析安徽花鼓燈“三道彎”體態(tài)特點,筆者期望能夠讓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安徽花鼓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