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胤
摘要:隨著新課程的改革與發(fā)展,使得現代課堂逐漸重視師生間的交流。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這一目標的完成,并實現高效率課堂的構建,使得學生能夠加深學習印象,掌握重難點知識。對此,為了促進高中語文教學的發(fā)展與進步,本文主要圍繞“高中語文課堂提問”進行多方面的探究與設計,幫助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豐富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感受到語文課堂中“問”的藝術魅力,提高課堂的整體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語文? 提問? 教學策略
隨著教育教學理念與內容的改革與優(yōu)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已成為當前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在高中語文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思維能力水平的不同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在文章內容的理解上的差異,同時也會造成學生在寫作等其他方面的能力上受到不同的影響。因此,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需要及時地對課堂提問進行改善與優(yōu)化,將問題設計的合理性與提問方式的藝術性相結合,從而引導學生在高效的課堂模式下收獲豐富的知識內容。
一、課堂提問的教學意義
對于高中階段的語文知識內容來說,無論是知識的深度還是知識的廣度與以往相比都有一定提高,故提問的內容與方式也需要進行一定的調整,從而更好地聯系語文教材內容。同時,新課程改革,明確要求教師要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提高為主要教學目標,并積極遵循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教學理念。為了實現新課程的改革要求,教師要提高課堂提問形式的藝術性,并利用有效的課堂提問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主要內容,引導學生學會歸納學習方法,以此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1]
二、高中語文課堂提問的設計要求
(一)提問難度的適中性
問題的難度決定學生思考與反應的時間,也決定了學生回答問題的正確率。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有通過準確把握知識內容,才能夠在問題的設計上實現難度適中的要求。其中,對于問題的難度來說,教師既不能設計過難的問題,也不能設計過于簡單的問題,要確保全班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難度適中的問題中,才能讓學生在一定的知識范圍內進行答案的搜尋,有利于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
(二)提問內容的開放與聯想性
對于語文教學來說,教師在課堂提問的內容設計上,要注重內容的開放性與思考性,充分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想象力。這樣,開放性的問題能激發(fā)學生的主觀情感,并養(yǎng)成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使得學生能夠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相應的聯想,豐富學習印象,優(yōu)化學習過程。
(三)提問內容與方式的創(chuàng)新性
教師在提問的設計上,要進行一定的教學創(chuàng)新,通過藝術化的方式完善課堂提問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其中,教師可以結合課堂內容或者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并以此作為設計依據,從而設計出針對性的提問內容與提問模式,使得提問內容豐富有趣,提問形式豐富多樣,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高中語文課堂提問的教學策略與具體應用
(一)設置新穎的課堂提問,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為了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教師要對課堂提問的環(huán)節(jié)進行創(chuàng)新,使學生能夠在新的提問環(huán)節(jié)中感受到放松與愉快,并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2]
例如,在《祝福》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文章內容開展相關的“知識問答”環(huán)節(jié),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比如,教師可以結合有關“魯迅”的基本信息進行“知識問答”環(huán)節(jié)。其中,教師可以從“作品”出發(fā),設計問題:“請說出我們學過哪些有關魯迅的課文?!睂Υ藢W生能夠結合所學的課文給出相應答案《孔乙己》《少年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等。故基于第一個問題后,教師可以設計第二問題:“魯迅的筆名是什么,原名是什么,字什么,有哪些小說類的代表作品?”學生在思考與討論下,也能很快得到相應的答案:“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筆名魯迅。代表小說有《吶喊》《彷徨》。”這種形式的提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設置層次式課堂提問,降低學生學習難度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為了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并掌握相關知識。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層次式的課堂提問,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并提高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與質量。
例如,在《裝在套子里的人》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多方面進行層次性的提問設計,以此逐漸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降低學習難度。比如,教師可以從課文的題目出發(fā)進行課堂提問的設計:大家想一想為什么這篇文章名叫“裝在套子里的人”?基于此問題,讓學生自主思考并給出自己的想法。其次,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課堂提問的設計:請說說課文寫了別里克夫的哪些事件,分別在哪些自然段?對此,學生可以通過自主閱讀找到相應答案。最后,教師就可以結合文章中心進行提問設計:這篇文章主要表達了什么思想?學生結合上下文內容能夠得到結論,以此完成整篇課文的學習。
(三)設置思考性課堂提問,培養(yǎng)學生思考能力
對于語文課堂提問的設計來說,教師除了通過其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外,還要能夠通過課堂提問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因此,教師在課堂提問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適當設計思考性問題,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與自主探究,加深對于課堂知識的印象。
例如,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學習過程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難度適中的思考性問題,以此加深學生對于“林沖”這一人物的印象。比如,對于“林沖”的外號“豹子頭”來說,教師可以設計提問:“為什么林沖外號叫豹子頭,題目卻用林教頭呢?這二者間的區(qū)別是什么?”對此,學生能夠結合二者的名稱進行文字意義上的對比,并得出“林教頭”是一種身份的稱呼,而“豹子頭”則是代表林沖統(tǒng)領一批虎豹般的勇猛之士。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針對文章開頭內容進行提問:“開頭能夠體現出林沖的哪些人物特點?”對此,學生通過自主思考與探究,能夠結合課文內容給出答案“一是體現林沖的心地善良,富有正義感,表達其對黑暗現實的不滿;二是體現林沖的安分守己,不思反抗的軟弱特點”。這樣,學生能夠在提問過程中通過自主學習加深學習印象。
總之,對于高中語文的教學來說,教師要能夠明確課堂提問的教學意義。同時,教師也需要注重課堂提問的內容設計,以此通過精心設計的課堂提問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降低學習難度,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與自主探究能力,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韓偉.新課程下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設計與實施[J].品位·經典,2022(01):158-160.
[2]林長青.以問促思,以問促學,以問促教——高中語文課堂提問的藝術性研究[J].教育觀察,2019,8(33):102-103.